同蘇聯、東歐國家、南斯拉夫關係的改善
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六年,中國為消除中蘇關係正常化的三大障礙,爭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中蘇之間的友好睦鄰關係,繼續作了不懈的努力。與此同時,中國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都取得了新的進展。同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全麵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繼續得到鞏固和加強;同民主德國、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五國關係有了重大發展;同阿爾巴尼亞的關係也有一些改善。
▓中蘇關係有所改善
從一九八二年十月開始的中蘇副外長級的特使磋商,截止到一九八六年已進行了九輪。中國認為消除三大障礙,特別是消除蘇聯支持越南侵柬這一障礙,是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的關鍵。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在中蘇邊境和蒙古駐紮重兵,武裝占領阿富汗,嚴重威脅著中國的安全。而蘇聯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是妨礙中蘇關係正常化的主要障礙,因為中蘇之間的政治對立和軍事對峙,正是在柬埔寨問題上尖銳地表現出來。蘇聯幫助越南打仗、侵占柬埔寨,中國幫助柬埔寨抵抗力量打仗,反對越南的侵略,使中蘇雙方實際上處於熱點狀態,如果任其發展,就有可能導致中蘇兩國的直接對抗;如果這一熱點得以消除,中蘇兩國關係正常化就好辦了。遺憾的是,蘇聯方麵對“三大障礙”先是以不損害“第三國利益”為借口,采取不承認和拒絕討論的態度;後雖於一九八六年下半年同意商談,但它的立場並沒有實質性的轉變。
一九八五年十月,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通過內部外交渠道給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送口信,表示:如果中蘇雙方達成諒解,讓越南從柬埔寨撤軍,而且能辦到的話,鄧小平主任願意打破他不再出國訪問的決定,到莫斯科同戈爾巴喬夫會見。中國方麵的這一重大建設性步驟,沒有得到蘇聯領導人的積極響應。此後,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在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發表講話,談到蘇聯當前對亞太地區的政策時說:蘇聯將在一九八六年年底從阿富汗撤回6個團;正在同蒙古討論從蒙古撤出“相當大一部分蘇軍”;表示可以按主航道劃分中蘇界河上的邊界線;還說“蘇聯願意任何時候和在任何級別上同中國最認真地討論建立睦鄰局勢的補充措施問題”。八月十三日中國外長吳學謙會見蘇聯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戈爾巴喬夫講話的意見。吳外長說:中國方麵注意到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在海參崴講話中就改善中蘇關係所講的一些話,對此我們予以重視並表示歡迎。但是,講話中對一些問題的闡述離消除三大障礙距離尚遠,特別是回避了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問題,中國方麵是不滿意的。越南從柬撤軍,公正合理解決柬埔寨問題是中國方麵最感關切的問題。中國方麵真誠地願意早日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希望蘇方認真考慮中方的意見。吳外長還建議中蘇恢複邊界談判。
九月二十日,鄧小平主任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電視采訪,對戈爾巴喬夫總書記有關中蘇關係的講話表示“謹慎的歡迎”,肯定講話有點新的積極的東西,指出“他的步子邁得並不大”。鄧小平公開重申了他一九八五年十月的倡議:如果蘇聯在促使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問題上走出紮紮實實的步子,中蘇關係處於“熱點”的這個障礙得以消除,“我願意破例地到蘇聯任何地方同戈爾巴喬夫見麵”。中國領導人的這一重大倡議,再一次充分體現出中國方麵對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的真誠願望。但是,對此蘇聯方麵仍未作出積極響應,致使中蘇政治關係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政府關於通過消除中蘇關係正常化的障礙,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兩個社會主義大國友好睦鄰關係的原則立場是堅定不移的。“解鈴還需係鈴人”,中國期待著蘇聯方麵采取實際步驟促使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消除中蘇關係正常化的障礙。這不僅符合中蘇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這個時期,在中蘇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在具體領域的關係有所改善。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一九八四年二月和一九八五年三月,先後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相繼逝世,中國政府派出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特使的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黃華和以國務院副總理萬裏、副總理李鵬為團長的兩個政府代表團分別前往莫斯科參加了這三位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葬禮。第四十屆和第四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開會期間,中蘇兩國外長進行了會晤。雙方還商定一九八七年恢複中蘇邊界談判。一九八六年中蘇簽訂領事條約,並就在中國上海和蘇聯列寧格勒互設總領事館達成了協議。此外,中國人大常委會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一九八五年和一九八六年也派出代表團進行了互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