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特殊,與人民、與士兵同甘共苦,是賀龍同誌一貫的品質。賀龍同誌參加革命後,從一開始就在軍隊裏擔任著高級領導職務,但他總是時時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與部隊同甘苦、共患難而深得幹部戰士的敬重和愛戴。

這裏,僅錄他在戰爭年代的幾件事,便足以體現他一貫具有這種高貴品質。

1928年冬天,湘鄂西紅軍處於初創時期。賀龍同誌帶著部隊,出沒於湘鄂邊的崇山峻嶺中。這裏山高林密,風大雪大,條件十分艱苦。賀龍同誌和戰士們一樣,一身單衣,一雙草鞋,經常幾天吃不上一粒鹽,喝不上一口稀粥。

有一次,炊事員想方設法弄到手指頭大小的一點鹽巴,給賀龍同誌專炒了一碗有鹽的辣子。賀龍同誌嚐了一口,發現菜中有鹽,知道是炊事員專給他做的,便將那碗辣子倒在了大鍋裏。炊事員上前勸阻,關切地說:“軍長,你肩膀上的擔子重啊!看你,眼眶大了,人也瘦了……”

賀龍同誌微笑著說:“我們大家擔子都重嗬!紅軍嘛,官兵一樣,有鹽同鹹嘛!”

1932年6月至9月,由於受王明“左”傾路線的危害,紅軍先後被迫退出洪湖,開始轉移。行軍途中,賀龍身著青布便衣,肩背一頂草帽和一條水袋,光腳穿草鞋。

戰士們見到他,總愛用家鄉話說:“總指揮,你怎麼和我們一樣的款待(待遇)呀!”

賀龍同誌取下銜在嘴裏的煙鬥,微笑著說:“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將來革命勝利了,大家再一起過好日子嘛!”

“有鹽同鹹,無鹽同淡”,這是戰爭年代賀龍同誌常說的一句話。

賀龍軍長因長年腳穿草鞋,在溪間跋涉,在山穀攀登,一雙腳板時幹時濕,,腳板四周常常裂開許多血口子,一走路就血淋淋的。

戰士和老百姓見賀軍長腳上裂了那麼多口子,都很心痛。有一天,紅軍開到桑鶴邊境的梅坪宿營,賀龍同誌正在洗腳。一位60多歲的老農走了進來,滿麵笑容,肋下夾著用白布包著的一雙布鞋,望著賀龍同誌腳上的裂口,心疼地說:“軍長,你為我們窮人打敵人,腳凍成這個樣子還穿草鞋,這怎麼行呢?今天,我受全村貧苦弟兄的委托,給你送來這雙粗布鞋,你收下吧!”

賀龍同誌很感動,但說什麼也不收老農的布鞋。老農無法,隻好悄悄把布鞋塞在賀龍同誌的枕頭底下,然後回家去了。

第二天,這位老農從外走進家門,不由一愣:怎麼!昨天自己藏在賀軍長枕頭底下那雙布鞋,今天又擺在自家堂屋的桌子上?走近一看,鞋下麵還壓著一張字條。他趕緊請識字的人看看字條,原來是“謝謝你們”四個大字,上麵還蓋有一個鮮紅的“賀龍”字樣的章子。

可是,老農並不死心,他打聽到軍部特務連向連長是賀軍長的親戚,就托他去說服賀龍同誌把布鞋收下來。

向連長拿著布鞋跑到賀龍同誌那裏,好話說了一籮筐,賀龍同誌還是不肯收下,並說道:“現在是什麼時候?蔣介石那個王八蛋,恨不得卡住我們的脖子,一下子把我們卡死。當前正是我們全體共產黨員、全體紅軍戰士和蔣介石進行生死搏鬥的時候。我們工農紅軍,官兵平等,同甘苦,共患難,上下一致,團結一心。這樣,我們就能克服困難,贏得勝利。即使全國解放,過上好日子了,這穿草鞋的革命傳統也不能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