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妙合太極圖之精華,其核心是“陽中陰”極化後的“皇極”,位於“太極圖”的中央。元極祖師在“太極圖”氣化宇宙的基礎上,徹悟陰陽之理,妙通“陰中陽、陽中陰”之玄,由“陰”、“陽”、“陽中陰”、“陰中陽”,而創新三元——元氣、元光、元音,由“三元”進而溯源窮本,直悟歸根處,而首立“三極”——太極、皇極、無極,依三元、三極而確立了“元極圖”,至此,二千多年來元極師祖對於“皇極”的偉大發現,使“太極圖”二千多年來沒有突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為何”的境界得以闡明,使中國古代的修練理論得以升華。元極圖的誕生把幾千年來的修練(氣功)從“元氣”的層次,突破到“元光”的層次和“元音”的層次。
元極圖概括了無窮無盡的道理。元極圖外圈為無極,表征宇宙係統運動達到和諧的真空界,構成完整的一,出現“其中有信(音)”的境界。音者,為宇宙的信息係統。由於“音”為宇宙高層次的本源,被定名為“元音”,是無極真空界的實質。
中間曲線剖判出陰陽而為太極,表征宇宙係統內部陰陽對立運動“一生二”過程的虛空界。在這裏古人高度概述了這一層次“通天下一耳”,“”為宇宙的“有物”、“有象”的物質係統,故“元氣”是太極虛空界的本質。
內麵兩個小圈分別表示太極陰陽運動過程中所出現“其中有精”的第一步,是“二生三”的基礎,也是“二生三”的媒介。
中央的圓圈是皇極,是“陰中陽,陽中陰”的合和體,皇極處於太極中央,由“陰陽精華”聚合而成,表征宇宙係統運動穩態形成的太空界,展現出“其中有精”的境界。精者乃精華,為光也,是能量係統。故“元光”是“皇極”太空界的實質。
元氣、元光、元音為天地萬物的物質基礎。修煉就是將人體內的“萬物”歸還於天地(陰陽)之中,循太極規律生化元氣,由元氣化生元光而達於皇極,經過“氣光”的極化返還於無極,通化元音;進而三元極化,複歸三極。三極極化而複元,臻於無生境界。明通了宇宙天地的生化運變,就能把握元極修煉的根本;反之,由人體修煉過程的慧觀亦可以掌握天地宇宙的客觀規律。掌握了這個客觀規律,就可更好地調節平衡人體肉身肌體和精神世界,使之合和、協調,達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二
在身體和精神之間存在著一種永恒不變的轉化和相互依賴的關係,人體是包藏身、心、神綜合體的個體。身體不可能從這一整體中分離出來而獨立存在,任何一種訓練當其有效地促進了這一整體時,也就成為一種實現自我的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使身體做好承擔自己職責的準備。
印度的瑜伽就是通過身心的控製,改善精神狀況,使人們精力充沛,協調身心健康。瑜伽的任何一種坐法和調息,通稱哈太哈瑜伽(Aatha-Yoga)。它十分重視宇宙能量和按照一定節律通過鼻孔進行呼吸,而伴隨姿勢練習時的呼吸同樣很重要。它不僅是一種有助於獲得理想健康、永葆青春和延年益壽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發展克服自身弱點的內力,冷靜地承受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為身體適應較高階段的瑜伽練習做好了準備。
瑜伽坐法和調息練習的目的,既著眼從人體的物質改變,也包括心神的控製,即構成意識的能力,這有益於內力的改善,發展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解除對早衰和死亡的畏懼,從而進入一個身心協調的寧靜狀態。而那些凡是知道將瑜伽坐法、調息練習以及思想或注意力的控製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人,是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的。
按照瑜伽理論,全世界的人大體分為四種類型:智力型、活動型、情緒型和沉思型。不同的類型的人采用不同的瑜伽修練方式:那些智力型的人應考慮采用智瑜伽(Juana),培養明智和有洞察力的方法;活動型的人應考慮行瑜伽(Karma),這是一種沒有利己動機的活動和提供幫助的方法;那些情緒型的人應考慮采用道瑜伽(Bhakti),這是獻身和愛的途徑,在那裏個性將被融解,而個人將成為完全不謀私利的人;對於最重沉思的人應用慮瑜伽(Raja),即通過內心注意力的集中去控製和支配心理的方法。而王瑜伽所推薦的相宜方法和姿勢及呼吸調節的練習叫做哈太哈瑜伽(Hatha),也叫做日月瑜伽,目的在於得到平衡、內心的穩定和精神的安寧。而要得到精神上的發展,身心健康是極為重要的。因而哈太哈瑜伽和王瑜伽是彼此的補充,它們在精神解放鬆弛中構成了同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