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發現獵物,就分散開,把野獸圍住,然後縮小包圍圈,接近野獸時,就拋出流星錘。這種錘可以纏住野獸的腿,或者打傷它,從而捕獲之。
狩獵結束後,人們在住地點起篝火,舉行聚餐,所有人都參加,大家把最好的一塊肉獎給勇敢的狩獵者。
情比命高
蘇格蘭的聖托·格爾達島上的土著居民結婚前,男子要先登上高達250米的“戀人岩”,在斷石突出的一端表演一番“金雞獨立”的優美姿勢,以證明自己是勇士,而不是懦夫,直於到女方滿意為止。這種“考驗”十分危險,一旦失敗,婚事告吹事小,一頭栽進大西洋,喜事就會變成喪事。據說這種風俗在英格蘭的另一些地方同樣流行。
這種考驗雖然危險,但是一旦成功,其婚姻都很美滿,很少有人離婚。
賽跑配婚
每年的八月二十四日,是荷蘭與德國交界處的一個叫做馬克格羅寧根的小城市的傳統節日——牧羊人節。這天早上滿懷喜悅的村民們,身穿節日盛裝,趕著羊群,從四麵八方湧到市政廳廣場出售。
賽跑活動是“牧羊人節”的高潮。跑道設在剛割完麥子,滿是麥茬的田地裏,參賽的男女青年穿著民族服裝,但必須光著雙腳從跑道的這一端跑到那一端。又要跑得好,又不能怕紮腳,要取得好成績實在不容易。
比賽結束後,把跑得最快的男女青年定為“牧羊國王”和“牧羊王後”,並當眾為他們舉行簡樸的婚禮,結為百年之好。在婚禮上,新郎新娘都戴上用金製成的“王冠”,這是“國王”和“王後”的標誌。還要贈送兩頭十分健壯的綿羊,一頭公的,一頭母的,算是給“冠軍”的報酬。綿羊的頸上戴著花環,由兩名證婚人牽著,跟在新郎新娘之後,繞場一周,接受眾人的祝賀,並向大夥致意。到此,婚禮結束,開始舉行男女牧羊人舞會,一直到暮色降臨,大家才盡興而歸。
不爬第二次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富士山是一座“聖山”,這不僅因為它是日本最高的山,而且因為人們自古對它有一種神秘而虔誠的信仰。
富士山是一座海拔3700多米的圓錐形山,山頂終年白雪皚皚,日本人稱為“萬年雪”。一年中它有一半以上的時間籠罩在朦朧的雲霧裏。它又是一座活火山,從八世紀末起有過十八次火山爆發的紀錄,現在仍有噴氣的時候。高山上氣候變化無常,時常發生種種神秘現象。凡此種種,使人們對它產生了一種信仰。過去,一般日本男子認為一生當中總得朝拜富士山一次,至少也要爬上半山腰的淺間神社去朝拜,才算男子漢。在1868年明治維新前,攀登富士山要舉行非常嚴肅的宗教儀式,而且還禁止婦女登山,唯恐婦女“觸怒山神”,這條禁令1880年被取消。
日本有句格言雲:“未登富士山的人是無知者”。登富士山看日出是日本人的傳統活動之一。但是登富士山異常艱苦,一般人爬到半路就回返了,隻有朝聖者和體育愛好者及好奇者才能登臨頂峰。然而,即使是這些人,也多數累得不想再爬第二次了。所以日本又有一句格言,叫做“再次爬富士山的人是白癡”。
以腳代槳劃龍舟
緬甸的茵萊人世代生長在水上,每逢盛會必在湖心搭起舞台,人們各駕小舟前來觀看。但他們的劃船方法與眾不同,除了劃槳之外,還要用腳伸在水裏幫忙。在一年一度的龍舟賽會上,根據傳統規定,必須以腳代槳。比賽時,主持賽會的大船上一聲令下,各條參賽龍舟上的水手就開始用腳猛烈地登水前進。龍舟隨嘩嘩水聲與群眾的歡呼聲穿梭前進,蔚為奇觀。
逆水行舟快如風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劃舟比賽都是在平靜的湖麵上進行的,或是順流而下。但是,漫遊剛果河兩岸,人們經常可以看到有趣的逆水劃船比賽。
世世代代生活在剛果河上的漁民,每天都要跟湍急的河水打交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水上功夫。為了顯示集體戰勝困難的力量,他們總是利用捕魚的空閑時間,在洶湧的激流中舉行逆水劃船比賽。參加競賽的船是選用整段優質的木材鑿空而成的,船上畫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每隻船上有賽手二十人。比賽開始後,全船賽手同聲高唱賽歌,飛槳破浪,逆流急進,直抵上遊的競賽終點。而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是征服剛果河的英雄。
每逢這種比賽,沿岸的觀眾擊鼓助威,搖旗呐喊,歡呼聲震耳欲聾,場麵熱鬧非凡,為美麗的剛果河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勇敢非凡騎鱷賽
諺語“鱷魚的眼淚”,是提醒人們要認清鱷魚凶猛殘忍的本性。然而在剛果河兩岸的瓦格尼族人手中,鱷魚卻被訓練成得心應手的比賽工具,當你看著身騎鱷魚、手揮木槳的青年奮力地向終點劃去時,不能不佩服他們非凡的勇敢精神和高超的技巧。
比賽在節假日舉行,場麵極為喧騰、熱烈,男女老幼身穿鮮豔的民族服裝,從四麵八方趕來觀看。剛果河兩岸人聲鼎沸。參加比賽的選手們一大早就驅趕著經過訓練的鱷魚來到河邊的比賽地點,條條鱷魚頭上都拴有一根繩子,如同馬兒套上韁繩一樣。標誌比賽開始的信號鼓聲一響,那些勇敢、機智的選手們便紛紛跳上鱷魚的脊背,將鱷魚驅趕下河,飛快地向終點遊去。比賽中,選手們一隻手牢牢抓住繩子,控製著鱷魚的方向,另一隻手揮動木槳,奮力劃水,以加快鱷魚前進的速度。同時,他們還要大聲地吆喝,不停地呼叫著鱷魚的名字。
比賽進行中,鱷魚絕不總是服服貼貼的,它們時而沉入水底,時而浮出水麵,時而劇烈地翻動,想方設法把自己背上的駕馭者掀入水中,有時甚至掉過頭來,張開血盆大口要咬人。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老練而機敏的賽手們總是及時采取對策,迫使鱷魚改邪歸正,繼續前進。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比賽中,最先到達終點的選手會獲得優厚的獎品,並贏得人們的尊敬。
未婚男子才摔跤
努巴人生活在蘇丹中部的努巴山一帶。他們勇猛尚武、豪放剛毅,特別喜愛激烈的摔跤活動。田間地頭、草原牧場,都是他們摔跤角力的場所,一年一度的摔跤比賽,也是他們的盛大節日。參加比賽的選手均是從13歲開始接受老一輩人主持的訓練,然後經過四級淘汰賽,凡進入第四級的選手才有資格參加一年一度的摔跤邀請賽。
參加比賽的選手必須是未婚男子。努巴人認為,女人會消磨男人的力量和意誌,所以選手一旦結婚,必須退出競技場,也就永遠失去了爭奪最高榮譽的機會。
節日這天,全村男女老少都身著節日盛裝,簇擁著本村優秀摔跤選手來到賽場。選手全身塗抹著一種用牛奶拌勻的灰土,身體赤裸,腰係一塊紅布,布上係著牛尾。牛角號在各個山頭齊鳴,宣告摔跤比賽開始。這時一對對選手在場上龍騰虎躍,奮力搏鬥,四周的觀眾呐喊喝彩助威,聲震寰宇。經過一次次的拚搏,最後勝利者獲冠軍稱號。被授予一束嫩綠的樹枝——努巴人心目中最高榮譽的象征。然後,人們欣喜地抬著冠軍跑遍各個村子,他如同凱旋歸來的英雄一般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摔跤冠軍去世後,村民要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有時為表示深切的哀悼,祭奠死者的親友。葬禮後,為紀念死去的冠軍,在墓前清出一塊空地,舉行一場摔跤比賽。
全身塗油難分勝負
在摔跤比賽中,摔跤手抓住對方是十分重要的,一切技巧的施展都以此為前提。但是,在土耳其,有一種古老的運動項目——塗油摔跤,由於摔跤的雙方身上都塗上油,要想抓緊對方是很不容易的,有時一場比賽要延續數小時,甚至一整天。
比賽都是在草地上進行的。塗油摔跤運動員穿著一條叫做“基什爾特”的皮褲子,褲子的腰部都有皮帶子係得緊緊的。然後,運動員從頭到腳都塗上一層橄欖油,使全身上下十分滑潤。比賽開始之前要舉行儀式:運動員集體念著禱文,一邊往前走,一邊有節奏地用手拍打著大腿。雙方相互接近,一場較量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