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認識的誤區(2 / 2)

三、對“發展”的誤解

有許多師生認為作文,隻要抓住了“發展”就抓住了一切,就可以穩操勝券了,所以他們在平時的訓練中狠抓“發展”,忽視“基礎”。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這也正像蓋高樓大廈一樣,沒有堅實的基礎,再富麗堂皇的高樓,也隻能是個花架子,是經不起任何“推敲”的,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倒塌”。因為任何一個有見地的閱卷老師都不會喜歡沒有內容的文章。況且,從評卷的實際情況來看,“發展”的得分是以“基礎等級”為基礎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依賴於“基礎等級”的,沒有良好的“內容”和“表達”,“發展”便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我國五代時期的文章音韻不可謂不美,詞藻不可謂不華麗,但我們現在還有幾個人知道它?而唐代古文運動的發起者韓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的文章卻直到現在仍為人稱道,為什麼?因為他們講究文章的實用,講究文章內容的充實,亦即他們所說的“文以載道”。這種文風我們現在也應該發揚光大的。所以,我們現在還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抓起,豐富自己文章的內容,準確的表達題意的需要,先讓自己的文章合乎基本的要求,再在此基礎上錘煉文章的語言,再去追求“發展”。這是符合事物的認知規律的,也是每一個習作者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對創新的誤解

“創新”從字麵講就是製造出前所未有的東西。高考作文的有這樣的要求是要求考生寫出有一定的個性的文章,使現在高考作文中“千人一麵”甚至“萬人一麵”的狀況有所改觀,並不是說要考生“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新“文體”,或者寫出一篇前所未有的內容奇異的的新文章。但現實是,許多考生,或者說也有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看法。這種看法其實是錯誤的,也是不現實的。看法的錯誤主要是指他們誤解的“創新”的現實意義,它要求我們立足現實,寫出新意,充分展示個性。所謂“不現實”主要的意思是說,我們的高生中的多數還不具備創造新文體,創建新流派、創造新風格的能力。不但他們不能,就連我國的大專家、大學者、大文豪,又有幾個能呢?能從平庸中顯示出新意,能從相同的顏麵中展示出稍顯突出的個性已經難能可貴了。

從每年的高考試卷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所謂“創新”的文章,這些文章奇異、怪誕得真是可以。有為希特勒大唱讚歌的,說什麼沒有希特勒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現代的技術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現代高科技出現;有的為汪精衛塗脂抹粉,說什麼,沒有汪精衛中國會滅亡得更快,中國的文物會遭到更嚴重的破破壞。也有的同學甚至寫到讓人畜雜交,生出“來之能戰,戰之能勝”超人,生出“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的人,甚至於什麼都不吃就能生產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道德的不健康,科學理念的喪失,使得許多文章難以卒讀。這不叫創新,這充其量隻能叫褻瀆曆史,褻瀆科學。這樣的“創新”我看還是不要罷。

為了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為了發展我們健康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觀,我們還是實在一點吧。直白地說,為了能在高考中多得一些分數,你還是老老實實地寫吧。走出這些誤區,你也許能更快地獲得大學的入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