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作文訓練課型初探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同時也是反映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要求是:“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根據大綱要求和作文在各類語文考試中的份量,依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作文的學習和發展規律,優化作文訓練教學,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意義十分重大。
一次完整的作文訓練教學並不限於課堂之中的活動,而應是貫穿於課前、課中再到課後等一係列優化環節和活動過程。以下就通過一次完整的、經貫三課時的作文課堂訓練,初探師生互動式作文訓練教學課型模式。
一、課前鋪墊:教師準備範文——學生觀察積累
作好課前全麵的鋪墊工作,這是優化作文訓練教學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是教師課前應準備好相應的範文。我們知道,寫好文章曆來是一樁難事,教師對寫作理論講得再多,學生還是覺得無從下手,無話可說。因此,給學生準備好範文,就象有了樣板,學生從借鑒範文中學會模仿,又從模仿中學會創造。當然,準備的範文應與學生的訓練題目及訓練內容相類似,但避免完全相同,以免學生過分模仿或至完全抄襲。
準備的範文可以是教師的下水作文、學生自己的範文,也可以是作家範文。象教師寫下水作文的意義就很大,我們若模仿學生的心理及思維特點,先探作文的難度和深度,模仿學生的口吻自己先寫出合要求的文章,這樣向學生指導和評述也就顯得胸有成竹並得心應手。葉聖陶先生曾這樣指出:“語文老師教學生寫作文,要是老師自己也常動筆,跟學生作相類似的題目,就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此其一。其二,選取學生範文,既可激勵學生的寫作榮譽,又可蕩起學生的寫作欲望。當然,學生範文,既可從上幾次作文選取的學生佳作,也可從一些“中學生作文選”裏精錄。其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進行閱讀教學,其中的名家佳作就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示範,使他們能夠借鑒文章之長,提高寫作能力。
其次是布置學生做好課前的觀察和積累。課前教師就應預先告訴學生,將於什麼時候進行作文課堂訓練,要他們作好相應的觀察和材料的積累;此外我們還要指導和告訴學生,觀察並不僅指仔細的看,還包括邊看邊動腦筋邊細心揣摩,而且還要在心裏默默描述,以加深認識和記憶。同時我們還要讓學生做好知識技能和語言材料的積累,深刻理解課文、範文及理論資料。如教師可給學生編印開頭和結尾的範例,剪摘一些理論知識和優秀範文,培養他們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的好習慣。又如訓練學生寫日記或周記就是一種很好的觀察和積累方法。
(以上是課前師生雙方的準備階段)
二、激疑導寫:教師指導構思——學生初成提綱
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我們就可以隨時進行作文課堂訓練教學了。作文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和訓練下學習和理解寫作知識,形成寫作能力,發展智力,提高思想認識和審美情趣的過程。而這過程的首要環節便是先做好激疑導寫,包括教師指導構思直至學生初成提綱。
一方麵是教師對學生從審題、立意、構思及表達技巧等項目的指導。有些教師每逢布置作文訓練,總免不了強調審題、立意及構思謀篇,但每次僅簡單一帶而過,並未作全麵的專項的指導。要提高學生作文的總體水平,對學生激疑導寫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步:指導訓練學生的審題和立意。列出作文題目及寫作要求踏入正題後,教師就開始要求學生對題設疑解惑,然後要求個別學生回答,要他們說出自己是如何對作文要求進行定向、定意、選題,又如何確立中心,之後教師再作指正。審題時要注意正確的思想立場、觀點,包括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
第二步:指導訓練學生的構思,主要是讓學生回答自己是怎樣選材,怎樣組材,怎樣開頭和結尾,又怎樣深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富有表現力。教師在指導構思時,應先要學生想想事物反映了多少個方麵的意義,或者事情有幾種解決辦法,加以比較選擇。學生不僅要從正麵去想,也要從反麵去想;想問題能夠尋根究底,多用推求的方法,多問自己“為什麼”或者“怎麼辦”等等。
第三步:表達技巧的指導,指導學生如何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實而健康,如何使文章的內容具體並突出中心;如何使文章的條理更清晰——這些需要訓練學生如何適當的穿插議論來深化主題;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突出思想感情;用各種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場麵描寫的方法;活用懸念、照應、襯托、詳略處理、欲揚先抑等手法;引用名言俗語等來使文章的內容具體並富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