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作文訓練課型初探(2 / 2)

另一方麵是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己初成寫作提綱。教師不斷地對學生從審題、立意、構思及表達技巧等方麵的設疑解惑的指導後,學生自己則不斷地對作文題目和要求進行揣摩和深化,不斷激起自己的寫作欲望,對自己頭腦中的寫作形象不斷豐滿,終而初成自己的寫作提綱。這時,教師便要求個別學生讀出自己初擬的寫作提綱,讀出自己的開頭和結尾,同時其他同學進行討論並給予意見,教師綜合又給予指導,使其寫作提綱不斷改進和完善。

三、成文促進:教師範讀例文——學生模仿創造

作好充分的激疑導寫環節,就該進入成文促進階段了。這過程主要包括教師範讀例文,而學生參照範文就著自己改進後的寫作提綱再作適當擴充,直至完成全文的寫作,促成學生作文水平與能力的發展。

範讀例文,既可以由教師自己來朗讀,也可以抽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來範讀,最好讀完後讓一些學生談論範文的精華和借鑒價值,揣摩範文是怎樣從“物”中煉出“意”來,又怎樣把“意”表述成文字。有關範文的作用,上麵已進行詳細的論述,這裏主要談談模仿和創造。

我們提倡模仿,是讓學生有觀照,有比較,有參考;不是機械地套用範文,而是要攝取範文之“神”,融於自己的文章中。模仿多了,學生寫作文就會超出模仿,有了創造。而且指導模仿隻不過是一種手段,引導學生創新,這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在指導學生對範文揣摩借鑒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鼓勵他們丟開“模仿”這根拐棍,培養他們的膽識,並鼓勵他們質疑索解,鼓勵他們在文章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盡量求異,尋求和發揮自己獨立的創見,充分開拓其作文思路。當然,學生既已初成自己的寫作提綱,就要求學生在不要過多受範文的束縛的條件下,再對提綱進行深化擴充,並胸有成竹,沿著提綱一氣嗬成全文。學生在成文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巡視,但要注意一點,教師的巡視不能過於頻密,以免影響學生正在進行的寫作思維,而且學生也不很喜歡教師多察看自己正寫著的作文。

(以上是作文課堂訓練第一、二課時。要求學生寫作時間控製在50-70分鍾內,如教師的指導及範讀例文時間過多,可讓學生的部分成文在課外完成。)

四、反饋拓展:學生相互批改——教師評講深化

評改是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和反饋,並施以調控最後使學生寫作能力得以全麵拓展。而對於批改,說到底又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所以學生在完成作文後交上來,我們不妨先由教師在堂上組織學生相互批改,再由教師進行總結性評析反饋。

說到作文的批改,很多老師頓感頭痛:改得詳盡吧,感到費時費勁;改得簡略吧,又感到對不起學生,或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其實作文批改有很多種途徑,例如教師全詳性批改和示範性批改;學生小組集體互改和個人自行評改等。這裏我們根據作文評改的時效性是選擇了小組集體批改。當然,之前我們可要訓練好每個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到批閱他人作文的能力,像訓練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詞語;訓練其如何劃分層次,如何使文章更富有表現力,使主題更深刻,文麵更整潔;如何正確使用標點並領悟得分標準等。

此時,教師應先對某篇或幾篇學生作文作出示範性批改,把評分的標準和方法交給學生,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學生互相修改的能力,同時要做好組織、指導和檢查工作,保證互改活動有效地進行。這樣一來,既減輕了教師批改作文的負擔,也相應提高了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即使象布置每周一小練,兩周一大練的作文訓練,師生也不覺為繁了。

然後,教師即堂把學生修改過的作文再收上來,由教師自己進行簡要的檢評和查漏補缺,再對學生進行總結性的評析和反饋,直至學生作文得到全麵的拓展和深化。教師評講時應注意做好如下幾點:其一要做好學生範文佳作的挑選和評讀;其二要指出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對他們要多鼓勵和多肯定;其三更要指出他們作文中的不足,警醒他們下次免再犯同類的錯誤;其四每次評講的方式都應要做到多元化,從多方麵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這是作文課堂訓練的第三課時。)

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鳥兒的嚶啼學會了唱歌”。通過師生全方位的互動式作文教學和訓練,我們最終也可以這樣說:學生從觀察、積累學會了模仿創造;從激疑導寫到指導構思,學生學會了寫作;又從做評講反饋,學生的作文水平得以螺旋上升和循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