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識記憶十法(2 / 2)

(6)口訣法

“口訣、順口溜”簡單易記,饒有興趣。如托盤天平的使用步驟及注意事項,可編成口訣:“一放平、二調零、三調橫梁成水平。”“指針偏哪那邊重,螺母反向高處動。”以及“稱物體、先估計,左物右碼(方)便自己,鑷夾砝碼須心細,加減對應盤高低。”

(7)類比法

比較兩個或兩類物理量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屬性,從而達到同化記憶的目的。如學生對一些具有比值定義特點的物理量,往往從純數學觀點去理解,忽略其物理含義。以至於剛弄清密度的含義,碰到比熱,又重蹈複轍。在複習時,通過類比,可將具有此類特點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熱、電阻、速度、燃燒值、機械效率等概念的共同點一並講解,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8)比較法

通過比較,確定兩類事物的相同與不同點(主要是不同點),從而鑒別記憶之。如學生容易混淆“慣性”和“慣性定律”,究其原因,主要是沒能及時將兩者進行比較而區別之。其實,隻要讓學生明確如下兩點即可:

1)慣性是物體具有的性質,慣性定律是物體的一種運動規律;

2)物體的質量不變,其慣性就不變,與外界條件無關;而慣性定律是物體在不受外力條件下才能成立的物體的運動規律。

(9)歸納法

將具有相同屬性的一類物理知識,依據相互聯係,綜合歸納成一有機的知識整體,從而達到整體記憶的方法。如學習了力的初步概念後,相繼出現了許多不同名稱的力,可及時地按力的定義及力的三要素進行歸類列表(表略)。通過列表比較,使學生對力的內涵和外延加深理解,便於記憶和學習。

(10)複現法

就是為強化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跡而采取多次複呈鞏固記憶的方法。記憶的大敵是遺忘,與遺忘作鬥爭的良策便是複習,即所謂“一回生、二回熟”。“複現”一般應注意:

1)及時性。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因而在學習新概念之後,應及時配備目標測試題,當堂的內容當堂複習強化,作業最好當堂完成;

2)反複性。有人經過研究認為,複習的次數,可遵循先密後疏的規律,當複習到十次以上,記憶的對象就很難忘卻了。為此,首先必須充分利用複習的機會。例如課前、課後複習、單元全章複習、期中期末複習、畢業升學複習,抓住學生積極迎考的心理,反複(不等於簡單重複)進行強化。其次也應注意利用平時的複習機會,例如講授新舊知識交替部分時,及時“掛上鉤”、“接上頭”,這樣既自然得體,又省時收效快。

3)應用性。理科知識比文科知識容易記的原因,不僅在於理科知識間聯係的緊密性,還在於理科知識理解記憶多,應用練習多。在反複的練習中,多種感覺及分析器官協同活動,使大腦皮層增加了重現的可能性,這就是所謂的“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

記憶能力的培養,決非易事,不可等閑視之,它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乃至成才的先決條件,教師隻有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