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啟動式”教學法(2 / 2)

(2)引入新課

這是感知的過程。就一些現象分析其實質,以達到鞏固舊知識,熟悉新知識。首先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並討論。

a.在水平軌道上加速直線運行的火車,動能變化的原因。

b.跳傘員在張開降落傘後勻速下降,勢能變化的原因。

c.起重機加速提升貨物,機械能變化的原因。

教師針對學生的討論,前兩個問題是學生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確結論的,隻需略加分析就可以指出結論。

(a)中,牽引力做正功,阻力作負功,且正功的數值大於負功的數值,火車的動能增加。

(b)中,重力作正功,重力勢能減少。

但在(c)中,能獨立分析清楚的就屈指可數的了。教師應重點分析,指出功與機械能的關係。

(3)在(c)中:貨物受兩個力:吊繩的拉力與貨物的重力(不計阻力),若速度從v1增大到v2,重心提高h。指導學生首先求各力的功及機械能的變化

重力的功:W1=-mgh

動力的功:W2=F·h

機械能的變化:△E=E2-E1

提問:機械能的變化△E等於重力與拉力的功的代數和?這是一個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並用動能定理去澄清。

指出:物體機械功變化的原因是其它力對物體作功;其它力對物體作多少功,機械能變化多少。這就是功與機械能關係,簡稱功能關係。注意指明“其它力”的含意(不包括重力和彈力)。也可以請學生回答。這裏接著布置課後思考題:“動能定理與功能關係有何區別?”

以上就是理解程序。

(4)例題

如圖質量m的物體,從斜麵頂端A靜止開始滑下,在斜麵底連接一水

平麵,物體與接觸麵間的摩擦係數為μ,若h=10米,μ=0.1,θ=45°,問物體在水平麵上的位移?

這題可以用牛頓運動定理、動能定理、功能關係求解,並且後一種方法比前一種方法優越,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會有同學分別用三種方法求解,將用功能關係求解講解一下。受三個力的作用,除重力的功外,隻有摩擦力做功。

機械能的變化

△E=(0+0)-(0+mgh)=mgh

∵W=△E

即:-μmg(s+hctgθ)=-mgh

代入數值得s=90米。

接著指明,若c處是缺口,物體能否跨過缺口呢?不能的話,可采取什麼辦法呢?這可啟發學生思考實際中的問題。指出“不能”。若有一塊木板,在B後麵構成一個斜麵,可以使物體沿斜麵運動,脫離斜麵後作斜拋運動,“跨過缺口”。

這一過程,就是創新程序。

“程序——啟動式”實際上是一種自學為主加之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方法。但仍然存在局限性,課堂教學中限製了學生的學習範圍;同時,下等生反映有一種“吃力”之感。反應在平均成績提高幅度小。

“程序——啟動式”教學法可用來進行新授課,習題課,實驗課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