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驗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法
針對物理教學中最大的弊端:一是實驗教學薄弱。二是以傳授知識為依據的注入式教學占了統治地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廣東省教育廳教研室廖標仁,布正明老師設計並主持,由順德一中和勒流中學實驗並總結了一種加強實驗,實行啟發式,著重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作為出發點的教學方法——“以實驗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法”。
【加強實驗教學】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但目前中學生普遍對物理學缺乏興趣,感到難學,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原因是多方麵的,但在教學中,由於采取注入式的教法,少做實驗,脫離實際,把具體、生動的物理現象變成了空洞、枯燥無味的東西,這是主要原因。針對這種狀況,教學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奇的心理特點。因此要讓他們多觀察、多動手,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例如,從初二序言課開始,便要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放錄像和參觀物理實驗室等使許多精彩的物理現象展示在學生麵前,從而喚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
為了使學生的興趣持久有恒。通過在直覺觀察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教學中善於提出問題,用以啟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去探索物理現象的本質及其因果關係。
使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對學習物理必要性的認識,也是使興趣深入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講保溫瓶保溫的道理、家用電器的連接、水電站發電量的計算、能源開發、太陽能的利用等,學生都感到非常有趣。我們還布置了一些與應用有關的課外活動,如光學潛望鏡的製作,水位自動控製模型的實驗等,很受學生歡迎。
(2)改進各種實驗教學形式,注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1)把一部分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
傳統的演示實驗是以教師表演為主,其主要作用是為傳授知識提供感性材料,較少考慮能力的培養,這對培養學生能力與發展智力是不利的。因此,把部分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其教學形式,有下麵四種:
A.把有利於幫助學生克服糊塗認識,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
例如在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中,許多學生都和亞裏士多德的想法一樣,持有“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的錯誤觀點。為了深刻地糾正這種錯誤,並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索,提高了教學效果。
B.對操作技術性較強,應用較廣而學生又易出差錯的實驗,采用邊講邊實驗。
例如在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一節的教學中,在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了六個小實驗:
用棉線測地圖上的鐵路的長;
測課本一張紙的厚度;
測乒乓球的直徑;
測圓錐體的高;
測一個硬幣的厚度;
測細銅線的直徑等。
通過學生實驗,教師有的放矢的講評,使學生對測量的正確方法與讀,有一個深刻的認識,並為下一節誤差的教學打下基礎。
C.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某些教學重點或難點的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
例如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的線路連接及其作用是學生學習中和實驗操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可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對比、分析來解決問題。
D.對於可見度小或物理過程快,學生不易觀察清楚的演示實驗,一般也采用邊講邊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