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兩人抬筐土走了100米的距離。
3)某同學把凳子從三樓搬到一樓。
4)一輛2×104牛頓重的汽車在平路上前進了100米的距離,重力做了多少功?
如果啟發學生能清楚上述力沒做功的道理,再讓他們對自己的疑問進行解釋(參看板書的疑問),他們會基本理解,自我解難。
此環節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逐步培養他們的解題能力。
(2)由演示和圖例導出功的計算分式
用演示和圖示說明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成正比。即W=F·S,並要求學生明白公式中各字母的物理意義和單位。
(3)引導學生用分式解題
舉例題:
某人用20千克力把1000牛頓重的小車水平推動了1千米,他對車做了多少功?車受的重力做了多少功?(解法略)
此題目的是熟悉公式、統一單位、掌握概念。
【第四環:練習】
遵照教學的鞏固性原則和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課堂練習是必要的。但要巧練,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其興趣的練。因此,可采取短時“知識競賽”,分組(或男、女學生分兩大組)當堂進行必答題、搶答題等方式競賽練習,老師記分於黑板上。由於學生都有自尊心、好勝心,他們生怕自己一方失敗。便極力用腦思考,爭先恐後搶答,使課堂最後出現一個小高潮階段,牽動著所有學生的心靈,激發著他們的興趣,使課堂顯得活而不亂,富有生機,在後10分鍾左右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有時,也采用分四人小組討論練習或由老師主持,全班性探討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如“功”的練習,在男女生之間組織的短時的智力賽。
(1)必答題
1)口答:(要求30秒內解答)
(男)某同學用100牛頓的水平推力,把一個200牛頓重的木箱在平地上移動1米遠,他對木箱做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
(女)說出功的計算公式中各字母表示的物理意義及單位。
2)判斷正誤:(要求10秒鍾內答,錯了講原因,幻燈映出)
(男)1、功等於力跟物體在運動方麵上通過距離乘積。
(女)2、隻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就一定做功。
(男)3、用1千克力的水平推力將小車平移了100米,則此力對車做了100焦耳的功。
(女)4、重100牛頓的小車水平前進了1米,做100焦耳的功。
(2)搶答題:(10秒內答出)
1)判斷下列情況,力對物體是否作功?(男、女間隔答題)
①把一桶水從井裏提上來。
②某人提著兩桶水在平路上走了100米。
③舉重運動員舉著杠鈴接受記者拍照。
④某人提著重物站在平路上的勻速行駛的汽車上。
⑤人沿樓梯從一樓走到四樓。
⑥人乘電梯上樓時,人是否做功。
⑦蘋果從樹上掉下來。
⑧我將黑板擦舉起0.5米高,又水平移動1米遠。
2)板演:(要求2分鍾內作完。男、女生中選程度基本相等兩學生。)
(男)某人把10千克的重物舉起5米高,做了多少功?
(女)質量10千克物體從3米高處自由落下掉在地麵上,重力做了多少功?
老師隨時記分,最後累計。對勝方表揚,對負方提出鼓勵,學生拍手祝賀,甚感興趣。
作業布置,一般一至兩個代表性題,個別章節課程可不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