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啟發式”物理教學法(2 / 2)

【第三步:討論排疑】

物理知識不僅是物理科學的結論,而且包括物理思維的過程。為了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給他們一個議論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機會。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交給他們自己去解決;經過教師引導、點撥後能解決的問題,也盡量交給他們去解決。有了這樣一個機會,能促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潛心思考,提高使用參考書和工具書的積極性;也能逼使他們在教師精講過程中獨立分析,提高為取得討論發言權而積極尋找理論依據的自覺性。

討論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疑”,善於提出適量的表麵矛盾,讓他們深思,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下“跳起來摘桃子”的心情,從而激發出深入求知的興趣。

通過議論,可以培養學生運用物理語言的表達能力,消除學習的畏懼感,使那些具有相同見解的學生產生學習的快感,使那些具有不同見解的學生欲罷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順著問題的線索去尋求解決的思路。這樣,討論的過程就變成了排疑的過程,通常情況下,疑難經過爭議、討論之後,基本上能得到較為完善的答案。

為使討論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而獲得理想的結果,一方麵教師要善於啟發,特別要及時鼓勵那些敢於發言和勇於爭論的學生,使討論不斷引向深入;另一方麵,還要留心觀察,把握動向,針對出現的問題,抓住時機,予以適當的點撥。

【第四步:練習解疑】

練習的過程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解答新疑難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解題練習並從相互聯係和相互依存的關係中對抽象出來的概念與規律進行反思,使前後知識相互掛鉤銜接,促進智力的發展和知識和遷移。

解題就是練習,就是解疑。為此,課堂教學時,物理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要引導他們明確解題思路,即要求能正確理解題意,能抓住問題的關鍵,靈活地選擇有關概念和規律分析、推導,達到問題的解決;還要指導學生善於以物論理,能簡要地運用語言文字。對於格式、步驟、單位選用、取值方法等都應規範化,以利於培養學生嚴謹、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指導解題練習,要求教師精選好具有科學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題和習題;充分發揮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或多題一解的功能,促使學生形成思維的熱點,發展動態思維,達到解會一道題、弄懂一類題的目的。對學生的解題,教師也要及時而有針對性地講評,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學生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難度適當的習題,就能消除死套題型的定勢影響。逐步培養出尋求變異、不依常規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一切知識既是探索的結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點。小結,是對舊知識歸納性的練習,也是對新知識研究性的探索。因此,還有必要加強“題後小結”和“編題活動”,指導他們進行單元小結、章節小結或體會最深刻的某一內容的小結。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熟練地運用物理知識,還有利於他們進一步排除疑難,有利於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和聯係,提高綜合、歸納和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