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教育不僅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學生的發展同樣有重要的意義。顯然,在技術普及和發達的社會,學生的技術知識和技能基礎越好,他們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就越強,發展的機會和前途也就越加寬廣。所以技術教育是社會的普遍需要,同時也就是學生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技術教育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勞動素質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為技術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原理、標準、方法。通過技術學習,養成了按照一定的標準、程序進行工作的習慣,也就是養成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科學素質和勞動素質。而且,要培養這種科學素質和勞動素質,技術教育可以說是一種重要也是有效的手段。
技術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形成現代化的技術觀念。這一特點值得提出,是因為具有現代化的技術觀念對於各種建設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技術觀念,無論是哪一個方麵的建設事業,都會處於保守、落後的狀態。所以,具有現代化的技術觀念,不僅是對於技術人員,而且對於行政管理人員和各種工作人員都是很重要的。
技術教育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造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因為技術本身就是科學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是智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創造力集中在一起的產物。這樣,學習技術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運用和發展智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的過程。分別說來,學習技術需要動手操作,因而能夠培養和發展動手操作的能力,這是很顯然的。而動手操作又需要頭腦的指揮,特別是一些精巧靈敏的技術,需要頭腦的精巧和靈敏,也就能夠鍛煉頭腦的精巧和靈敏。許多技術都有奧妙,學習、探索和掌握這些奧妙,就是一種很高的智力活動;許多技術學習都需要拆裝、組合、製造、實驗,等等,這些也都是很好的智力活動。所有這些智力活動都含有創造性。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種新的技術,能夠運用這種新技術製造出某種產物或達成某種結果,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實際上也就是一種創造。他們的創造力也就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培育和發展的。
技術教育對於學生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也具有促進作用。因為技術本身就包括著一些文化科學知識,需要有一些文化科學知識作為基礎。通過技術教育,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一些文化科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認識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自覺性和興趣。
三、英國的技術課程
英國的技術課程全名為:工藝、設計和技術(Craft,DesignandTechnology,簡稱CDT)。它是從傳統的手工課發展起來的。19世紀後期,英國的許多學校開設了手工課,其主要內容為木工和金工。後來建立了一些手工訓練中心,每個中心可為數所學校提供上手工課的場所,但這幾乎都是為男孩子們提供的。1904年頒布的學校設備法令,要求每所中學都應有一間手工教室,這一時期教學的重點在木工上,當然,也有一些學校還為金工提供一間教室。1926年,人們開始強調中學高年級開設實踐課的重要性,但當時學生們所用的材料還是木料,動力設備運用的也比較少。從此之後,手工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手工課的地位也越來越鞏固。
到了60年代中期,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都有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技術教室,為學生們提供了學習技術的機會,學生們開始使用塑料和動力機械,甚至還可以製造珠寶。女孩們也開始逐漸加入了學習這門課程的行列,1977年的平等機會法強化了女孩子學習技術課程。1966年,英國教育和科學部頒布的《中學設計:工藝教室》文件中,要求各學校設立用途廣泛的木、金工室,以滿足木工和金工教學的需要。
“工藝、設計和技術”課程名稱是從70年代開始使用的。1977年秋季,皇家督學團曾對英國的130個中學進行調查,這130個中學有中間學校、綜合中學、文法中學、現代中學、獨立中學等,調查結果發現,這些不同種類的學校,開設了形式各異的技術課程,督學們從中選出了其中12所學校作為範例,向全英國推薦,這份文件的名稱叫《中學的工藝、設計和技術課程:一些成功的範例》。
經過了20年的發展,技術課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注意使用廣泛的原材料,而且還注意使學生麵臨大量問題的情境,激勵他們動腦、動手完成設計,製造出成品。1985年教育和科學部頒布了“普通中學教育證書(GCSE)”的國家標準,對“工藝、設計和技術(CDT)”課程作出了規定,為使技術課程朝著統一方向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