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CSE的CDT國家標準
GCSE的工藝、設計和技術課程國家標準,對中學技術課程設置起著指導作用,概要介紹如下。
CDT課程的目的在於:
借助於材料和工具通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製作、評價等活動,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通過分析、綜合和實現,把獲得的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技術問題之中。
推動交流技能的發展。
推動製作技能的發展。
鼓勵學生將其製作任務,與個人興趣和能力結合起來。
⑥增強技術意識、合作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發展適應環境的能力。
⑦增強對審美、技術、經濟和道德的價值判斷的鍛煉。
國家標準把CDT分為三個分支,即
CDT:設計和實現。
CDT:技術。
CDT:設計和交流。
(1)CDT:設計和實現的基本核心內容。
技能。
A.設計。
辨明問題,尋找和確定信息、分析、闡述、綜合、評價的層次,考慮費用,個人技巧、原材料、時間等因素。
B.製作。
以安全和適當的方式,利用工具、儀器和機器,對材料進行準備、畫線和處理。
C.交流。
萌發和發展設想,並與其他人們進行交流。
知識。
A.材料和組件。
B.特性、類別市場形狀、價值、價格、用途、儀器和機器。C.原理和概念。
a.能源、控製、運動、調整、支撐物、鎖定、連接、力與結構。b.磨損、表麵處理。
c.人類工程學、美學、設計與社會。
(2)CDT:技術的基本核心內容。
技能。
A.設計(同CDT:設計和實現的基本核心內容部分)。B.製作。
處理材料和組件。係統裝配。製作模型。以安全和適當的方式,使用工具、儀器和機器。
C.交流。
發展設想,與其他人進行交流。
知識。
A.材料和組件。
選擇適當特性的材料、成品。考慮費用。
B.能量。
能源、形狀、測量、短缺、轉換、遷移、有效地利用、守恒。
C.控製。
靜態和動態係統、控製裝置、控製概念、人在控製係統中的作用。
D.技術與社會。
技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內在關係。
(3)CDT:設計與交流的基本核心內容。
技能。
A.設計。(同CDT:設計和實現的基本核心內容部分)
B.製作。
模型與實物大模型。
C.交流。
畫圖投影、立體圖、徒手描繪,使用色彩、陰影,製圖表和地圖,用圖表技術解釋統計資料,利用符號描述資料。
知識。
A.控製。
可滿足特殊需要的靜態和動態控製係統。
B.能量。
與設計問題有關的能源和遷移。
C.材料和組件。
a.盡可能地利用原材料,基本的製作方法。
b.解決設計問題的基本組件。
D.原理和概念。
a.等角投射、試驗、維度,等等。
b.解釋和利用草圖。
c.圖形設計與社會。
d.除了上麵介紹的基本核心內容以外,這份國家標準還規定了評價目標、評價方法、分級標準,等等,更為詳細的內容可從各考試局根據國家標準製定的考試大綱中看到。
2.密德蘭考試局的CDT考綱
根據GCSE國家標準,密德蘭考試局的CDT考綱分成三個組成部分:CDT(設計和實現);CDT(技術);CDT(設計和交流)。下麵分別加以簡略介紹:
(1)CDT(設計和實現)考綱。
考綱首先介紹了考試的目的和17個評定目標,以及考試的計劃安排,整個考試由試卷一(筆試)、試卷二(設計)、試卷三(設計實現)和課程作業組成,各占一定的比例。試卷一主要是考查學生對材料和組件的理解及有關知識,設計的理論,社會中的設計,等等。試卷二、三和課程作業是考查學生完成一個完整設計的過程和平時的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