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塞是如何發生的?(1 / 1)

腦栓塞是如何發生的?

與腦血栓不同,本病腦血管未必有病變,而是顱外其他部位的小硬塊(栓子)隨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勁動脈,造成血流阻塞而產生急驟的腦部缺血症狀。

腦栓塞的栓子大多數來自有病的心髒,以風溫性心髒病伴二尖瓣狹窄為最多,慢性心房顫動、心肌梗塞等產生的壁血栓,細菌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脫落而成的栓子,都是常見的心源性小硬塊。非心源性栓子比較罕見,如胸部手術、氣胸、氣腹等形成的空氣栓,骨折或脂肪組織受損時產生的脂肪栓,肺癌或其他腫瘤進入血液循環中的癌細胞栓,以及肺部或益腔感染、下肢的靜脈血栓形成和某些寄生蟲病的蟲卵等等都可引起腦栓塞。

腦栓塞與腦血栓都是腦血管堵塞,不過,腦栓塞多見於青壯年人,發病急驟。在數秒至數分鍾內症狀即發展至高峰,不像腦血栓多發於中老年人且發病較緩。

本病發生前無任何預感,常突然頭痛、視力模糊、煩躁、肢體麻木或癱瘓、失語、輕度意識障礙……等,症狀與腦血栓大致相同。由於腦栓塞的栓子可能被血流推向動脈的遠端,或被衝碎而分散進入更小的動脈,故症狀和體徵可能於短期內有明顯好轉。

本病主要診斷依據為:有心髒病、肺部感染、骨折等病史,而突然發生偏癱和意識障礙者。因此,腦栓塞雖多發於青壯年人;中老年人也常有前述病史,故也不可忽視,平時要重視防治可能導致本病的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