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數量不少
從1999年開始,中國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研究生擴招幅度也非常大,再加上民辦高校的快速增加,每年畢業生數量呈跳躍式增加。200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280萬,2005年為338萬,2006年達到413萬,2007年高達495萬,今年要求職的人總量在600萬左右。據教育部報道,中國高等教育已邁入了大眾化教育的時代。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高校數量與高校學生人數有了飛躍的發展。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已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一邊是質量不高
現實:中國的高校現在隻有規模,沒有質量。
在2007年4月7日由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世界一流大學競爭力排行榜”的排名中,中國國內著名高校北大排名192位,清華排名196位,浙大排名248位。印度的高等教育在毛入學率以及規模上遠不如中國,可是卻有幾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學,排名遠在中國之前。印度的軟件業已占全世界份額的近20%,中國占了才有百分之幾,科教興國的戰略還是沒有真正在質量上落實。
何謂真正的大學
許多身在其中的學子並不全懂。在大學校園中渾渾噩噩地讀完四年或七年或十年的課程,畢業後找到一份好工作,便心滿意足聊以*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學自然是鍍金的好地方,自然是談戀愛的好地方,自然是休閑快活的好地方。
其實,大學是創造和保存人類文明的場所,是培養全麵客觀地了解和研究世界智者的地方。蔡元培指出:“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大學是用來追求高深學問的所在,而非為了做官。”
大學是人類精神資源的傳遞和創造的最佳學堂,是一個聚集了智慧的學者,對世界進行不斷地研究、解剖的理想場所。
大學是一個高揚理想主義的伊甸園,它繼承傳統而又超越傳統,它探索現實而又研究未來,它循規蹈矩而又離經叛道。曆盡滄桑而蘊含智慧的大師在這裏徘徊,年輕有為而富於活力的靈魂在這裏躍動,新鮮而充滿激情的思想在這裏傳播。
這是一個思想火花激烈碰撞而迸發出耀眼光芒的理想王國,這是一個充滿了孤芳自賞不為所動的獨立品格的思想熔爐,這是一個拒絕誘惑堅持操守努力用精神、氣質、理想主義來呼喚社會良知、引導社會前行的精神家園。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學1918年的開學典禮演講詞中說:“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販賣知識之所。”
大學是孤獨的,它總是和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保持自己的尊嚴和責任,以保持自己的獨立和操守。
大學,不是一個專門生產千篇一律的知識產品的工廠,不是一個專門製造鮮豔奪目文憑的機器。大學是一個塑造靈魂,培養具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知識分子的搖籃。
大學,應該培養這樣的健全人才:具有恪守學術傳統,不屈不撓的堅強毅力;具有不畏強權,獨立不倚的清白作風;具有相濡以沫,生死相知的偉大友誼;具有追尋真理,九死不悔的理想信念。
對於一個優秀民族來講,值得頂禮的不是帝王的皇冠,將相的門第,富豪的財寶,而是千秋盛業的民族文化和光照百代的科學文化星鬥,是培養造就這些星鬥的大學,是大學裏那些平淡無奇而又高擎起一盞盞思想明燈輝照後人的學者教授、知識分子。在充滿誘惑和變化的現實社會中,知識分子往往是時代的代言人、公眾的眼睛和社會的良心,他們常常發表和權威相抵的議論,習慣將任何結論都當作問題。他們隻承認真理,他們把追尋真理當作畢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