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加坡的華人也講究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守在床前,喪禮都很隆重。
四、聲音
孝敬父母是立德之本,一個連父母都不能孝順的人,和誰有真情呢?“孝”是人的天性,那麼,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幾千年重視“孝道”曆史的文明古國,為什麼會出現“孝道”滑坡的現象呢?
其一,受市場萬能論的影響。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市場經濟就是不顧一切地賺錢,賺大錢,於是“認錢不認爹”、“有奶便是娘”的現象出現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子女道德的滑坡,孝道的滑坡。
其二,小家庭沒有同老人在一起生活,造成孝道觀念淡漠。如今,小家庭孝敬父母的辦法是給不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寄錢,因而社會上關於孝敬父母的教育就處於低穀了。
張踐先生指出,現代社會仍需要孝道,社會發展水平低,隻依靠社會保障顯然不行,老人需要精神生活的安慰,孝道對下一代有教育意義。“孝道”觀念應有本質上的新詮釋,由傳統的“親親”“尊尊”並重轉變為重“親親”。
五、方法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心,更是一個人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在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效忠。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尊敬長者、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別的家庭關係。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他們有豐富的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
第二,要叫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父母應當有意識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叫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珍惜現在的生活,從心底對父母感激和敬重。
第三,要從小事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聽從父母教誨,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
第四,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父母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不忘照顧老人。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也就會逐漸尊敬長輩、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