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大學新生邁入高等學府開始深造的季節。
如今,上大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凝聚了很多人辛勤的汗水。作為學生,不知度過了多少廢寢忘食、燈下苦讀的不眠之夜;作為老師,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作為父母,含辛茹苦自然不在話下,尤其是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寬裕的家庭,為此節衣縮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作為親朋好友和社會人士,也為一些貧困大學生作出了無私的幫助。每念及此,莘莘學子怎能辜負如此厚望,又怎能浪費美好的大學時光呢?
上了大學並非萬事大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吧!大學隻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可謂任重而道遠。麵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社會急需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絕非庸庸碌碌、胸無點墨者能擔此大任。相反,空度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學無所成,將來何以報效祖國。從小處著想,走出校門直接麵臨著“能力就是崗位”這個鐵的法則,無能無才,沒有對專業知識的深入了解和係統掌握,工作都難找到,更何談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畢業就失業”的人們怎樣才可以援救自己?胡適說“沒有別的法子,隻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學一點可靠的本事。二十多歲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勵,沒有不能長進的。一點點努力往往就有十倍的獎勵,一分的成績往往可以得著百分的噓聲,社會上的獎掖隻有遠超過我們應得的,絕沒有真正的努力而不能得著社會承認的。沒有工作機會的人,隻有格外的努力訓練,自己可以希望得著工作。有工作機會的人而嫌待遇地位太低的人,也隻有格外努力工作,可以靠成績抬高他的地位。隻有責己是生路,因為隻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
大學並不是象牙塔,在這裏,也許會有人生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也可能會遇到不如意,甚至暫時的挫折和一時的彷徨,而關鍵是把握自己,認清自己,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於引導人自己教育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人生的大智慧在於“自知其無知”。我國古訓有雲“吾日三省吾身”。作為大學生,要保持謙虛、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勇於克服困難,不斷挑戰自己,並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在大學這座神聖的殿堂裏,努力學習,快樂生活,全麵發展,健康成才,才能有希望把自己鍛造成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