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部門向老年人提供住房服務、家庭服務和上門保健服務等各種形式的輔助性服務,盡可能讓老人長期生活在自己的家中。但如果家庭護理人員每天上門護理老人超過三次或老人需要24小時晝夜護理,這時住進養老院是老人最好的選擇。全國目前共有422座養老院,近2.4萬名老人生活在設備完善、條件優越、服務周到的養老院中。
被稱為"綠色之家"的埃斯波市養老院坐落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依林傍水,空氣清新。這座占地1.2萬平萬米、建築麵積4200平方米的養老院隻住了64位老人,是埃斯波市社會衛生部門護理機構的一部分。該市有兩個衛生保健中心和兩座養老院,保健中心和養老院相互掛鉤,需要護理的老人首先被送到保健中心進行全麵檢查,確定老人是住醫院,還是進養老院。對於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一般送進養老院療養,養老院中患重病或急病的老人也可以隨時轉入保健中心住院治療。
"綠色之家"養老院分為兩個護理部。這天上午,當我們隨著護理二部負責人馬伊蕾·科斯基女士走進養老院大樓時,隻見老人們有的坐著輪椅,有的推著助步車,有的在護理員的攙扶下,陸續從各自的房間緩慢地來到一層寬敞明亮的多功能活動大廳裏。然後,每人手持一條彩色紗巾,在護理員的指導下,輕輕揮舞,緩緩放下,並不時地變換著姿勢和方向。這是老人們每天堅持做的30分鍾的"紗巾健身操"。
緊接著,一位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年輕吉他手來到老人們中間。他輕輕撥動琴弦,唱起舒緩柔美的芬蘭民歌。悠揚的歌聲在大廳中回蕩,有的老人跟著輕聲吟唱,還有的老人隨著歌聲出現在大廳二層和三層的室內陽台上,坐在輪椅上靜靜地聆聽。科斯基女士告訴我們,這是誌願服務人員在義務為老人舉辦音樂會。每周都有5到10名熱心的誌願者到這裏探望老人。他們不僅為老人表演節目,還同老人們一起散步、交談和消閑。養老院全天對外開放,老人的親屬隨時都可以來探視,還可以帶老人去商店采購,或者在周末將老人接回家中團聚。
隨後,科斯基女士引導我們參觀了養老院。走廊到處都安裝有扶手,電梯和房間的門都很寬,為的是便於老人行走和活動。公共浴室裏專門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洗澡的浴床。為了讓老人們活動大腦和鍛煉身體,養老院裏有圖書館、手工活動室和健身房。為了方便老人的生活,還開設了小賣部、理發室和修腳室。此外,每層樓都有一個餐廳和兩個公共活動室。活動室的牆上掛著藝術掛毯,圓桌上擺放著鮮花,還有書架、落地燈、搖椅、電視和音響設備,布置得比家庭客廳還舒適漂亮,有些老人正在這裏平和安靜地看書、讀報。
住在這裏的每位老人都有一套22平方米的住房,內有設備齊全的衛生間。為了使老人生活得隨意,老人們可以使用自己的衣服和物品,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裝飾和布置房間。除了可升降和移動的活動床和床頭櫃是養老院提供的之外,老人們將家中所喜愛的家具、用具和油畫等物品搬進養老院。因此,每位老人的房間都有著不同的風格,有的古香古色,擺設著不少古董;有的清新淡雅,以漂亮的窗簾和鮮花作裝飾。
科斯基女士說:"我們的護理目標是根據老人的需求,盡可能提供家庭般無微不至的護理,使老人們心情愉快,健康長壽。"她還介紹,護理二部有3名護士、8名護理員、2名廚師和2名清潔工,負責向26位老人提供包括晝夜護理服務在內的各種服務。老人們的平均年齡為80歲,年紀最大的已過94歲。護理人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這些體弱年邁的老人穿衣穿鞋、梳頭洗臉、喂飯喂藥、洗澡洗衣,還將臥床不起的老人推到陽台呼吸新鮮空氣,欣賞自然風景,夜間為老人翻身、換尿墊,一直照顧到去世為止。一位在養老院中住了十多年的老太太說,我在這裏生活得非常好,什麼都不缺。我哪裏也不想去,直到坐上黑汽車(靈車)離開這裏。
護理二部每年的經費預算為350多萬芬蘭馬克,每位老人月均1.4萬芬蘭馬克,約合3000美元,費用相當昂貴。但住在這裏的老人隻需根據自己的收入支付其中一小部分,絕大部分費用則由市政社會福利部門承擔。一般來說,有退休金的老人將20%的退休金留做零用外,每月付費4000到5000芬蘭馬克。沒有退休金的老人從政府提供的國民養老金中留出近500芬蘭馬克做零用外,每月付費2000芬蘭馬克。
近些年來,由於芬蘭政府不斷削減社會福利開支,一些地方不再增建養老院。現有的養老院也以短期護理、癡呆老人護理為主,盡可能減少長期護理對象,鼓勵老人們住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