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婦女權益
到芬蘭朋友家作客機會多了以後發現女主人普遍都相當能幹。當過秘書的畢辛基夫人以職業女性的風度將曾擔任要職的丈夫的一切安排得妥妥貼貼;公司經理列埃胡寧的妻子更是比經理還精明能幹;葉尼丁夫人是銀行職員,她把家布置得像個典雅的藝術館,並能在不長的時間裏做出一桌豐盛的晚餐;潑辣利落的卡琳娜女士在一家公司任銷售經理整天走南闖北;琳達的媽媽是大學教師,不僅善於交際、熱情好客,還能從廚房裏變著花樣地端出各種漂亮的糕點,她用餐巾紙疊出的聖誕老人靴博得在場所有人的誇讚。總之,在各種家庭聚會中往往是女主人光彩照人,男士們自覺地退居二線當配角。
當我們將這種印象告訴女主人時她們自然很高興,就連一旁的男士們也覺得臉上有光。他們說,芬蘭婦女的能幹不僅表現在家裏,在其他方麵也不亞於男子。更有人十分感慨地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婦女都沒有像芬蘭婦女這樣廣泛地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不信就看看眼前,首都大市區三個城市的市長都是女性:赫爾辛基市市長麗塔·西托寧,埃斯波市市長瑪爾凱塔·科科寧和萬塔市市長皮爾約·阿拉-卡佩。再看看現政府,內閣17名部長中有5名女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這些過去由男性擔當的重要職務現在都是婦女擔任。現任議會議長沃蘇凱寧和副議長也都是女性。芬蘭中央銀行行長海邁萊伊寧女士還是芬蘭社會五位最有影響的公民之一。1972年至1980年在聯合國曆史上擔任副秘書長的第一位婦女海爾維·西皮萊就是芬蘭人。在世界各國中,北歐國家婦女參政意識很強,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和冰島都有一大批婦女活躍在本國的政治舞台上。在男女平等方麵,芬蘭和其他北歐國家確實走在了世界前列。
芬蘭婦女追求平等權利由來已久,早在1884年芬蘭的第一個婦女組織--婦女協會就在赫爾辛基成立。1888年由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度和北歐等國家的婦女發起的國際婦女聯合會在華盛頓成立,兩名芬蘭婦女漂洋過海參加了這次大會。回國後於1911年在芬蘭組織成立了全國婦女聯合會,其中一人擔任了第一任主席。從此,芬蘭婦女開始為爭取自己的政治權力而努力。
本世紀初,芬蘭議會和下屬各委員會在討論是否給婦女選舉權的問題上曾引起激烈的爭論。議會改革委員會收到了有25000名婦女簽名的請願書,要求給予婦女同男子一樣的選舉權。婦女們還舉行各種會議和活動為爭取自身的平等權利而進行廣泛宣傳。當時統治芬蘭的俄國沙皇迫於形勢的需要簽署了有關議會進行改革的法案,宣布婦女與男子同樣享有選舉權。在1907年的議會選舉中,19名婦女首次進入議會,使芬蘭成為有史以來世界上第一個有婦女議員的國家。到了1926年,芬蘭政府任命了第一位女部長。
長期以來,具有實幹精神的芬蘭婦女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贏得社會的信任。在現議會的200名議員中,女議員有67名,超過三分之一。而上屆議會的這一比例曾達到38.5%,是世界各國議會中女議員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芬蘭婦女組織中央聯盟曾經在全國開展"百名婦女進入議會運動"。也就是說,爭取100名婦女當選為議員,在數量上同男子等同。這看起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但該聯盟主席說:"100名婦女進入議會並不是想入非非,這個目標早晚將會實現。"據估計,到2000年婦女在議會中所占的比例將至少達到40%。
在芬蘭,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僅靠丈夫一人工作是無法養活全家人的。因此,婦女習慣於同男子一樣從事全天工作,而不會像日本婦女那樣因結婚或生育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全國就業人口中婦女占47%,而在全天工作的120萬領薪者中,婦女則占51.6%,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婦女參加工作已不僅僅是出於經濟的需要。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和收入被婦女看作是保持自身獨立和個人自由的一個重要條件。芬蘭婦女受教育的程度一直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並高於本國男子。在醫療行業三分之二的醫生是女性;在教育部門女教師占90%以上;在私人企業中,每三個老板就有一位是婦女。芬蘭國防軍也向婦女敞開了大門,自1995年起婦女可以自願服兵役,也可以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