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南巢古國何處是(1 / 2)

第五十章 南巢古國何處是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末年君王好鬼神、事淫亂,人心日背,諸侯叛之。履癸(夏桀)即位,更加殘戕海內,賦斂無度,百姓塗炭。當時居住在黃河下遊叫做商的夷人方國首領成湯看到夏朝行將滅亡,便於公元前17世紀下令伐桀。夏商兩軍會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縣東麵)之野,桀戰敗南逃,死於南巢,南巢由是出名。不過,這個南巢,有人認為是古代巢國,秦漢時置居巢縣,唐初改為巢縣,襲用至今;有人認為南巢是古代巢城,原址也不在今巢縣。由於古籍所記過簡,天長日久,時過境遷,南巢的確切地望已難以確定。盡管曆代史官學者廣加考證,但是各家各引所據,各執其辭,竟出現了九種不同說法。

第一種說法:為南方遠國。《尚書·仲虺》上記曰:"成湯放桀於南巢。"孔穎達在疏引孔安國傳(注)時說:"《周書》序有巢伯來朝,傳雲:'南方遠國'。鄭玄雲:'巢,南方之國也。'以其國在南,故稱南耳。傳並以南巢為地名,不能委知其處,故未明言之。"一般史籍說古巢國在公元前518年為吳國滅亡,時隔六七百年的孔安國和後來東漢的鄭玄已不知南巢地望之所在,令指出它的方位,看來漢朝人已不知其確切地點了。

第二種說法:在廬江六縣東。《左傳·文公十二年》條中記有:"夏,楚入圍巢。"晉杜預注曰:"巢,吳楚間小國,廬江六縣東有巢城。"何浩在《巢國史鉤沉》一文中也說:"春秋時的巢國在今六安縣東北,或者說在今安徽壽縣以南。"

第三種說法:巢城在桐城縣南,居巢在今巢縣。宋樂史在《太平寰宇記》"舒州桐城縣"條上記曰:"古巢城,俗號古重城,在縣《桐城》南六十五裏,按《史記》成湯放桀於南巢,即此城,城三重。南北川澤,左右陂湖。"樂史又在"廬州巢縣"條上記曰:"巢縣,古巢伯之國。《尚書》雲:'成湯放桀於南巢。'周武王時,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吳滅巢,秦漢為居巢縣。"此說認為居巢和巢城不是指同一地方,巢縣,在安徽省中部,巢湖貢岸,而桐城則在安徽省中部偏南,與巢縣相距一二百公裏。我國曆史上隻有一個成湯、一個夏桀,成湯放桀於南巢當然也隻是一宗事件。樂史所記成湯放桀發生在兩個地方,可能是收錄了當時兩種不同的傳說。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也收錄了這樣的傳說:"巢城,在桐城南六十五裏,俗傳湯放桀於南巢,即此城,未知所據。"

第四種說法:居巢在今巢縣,故巢城在皖北六東。羅泌《路史·國名紀丁》雲:"南巢氏,桀之封,秦為居巢,今無為之居巢縣也。古巢國,吳滅之,故巢城在皖北六東。"羅泌也認為居巢和巢城是兩個地方,巢城在安徽六安縣東麵。不過,羅泌卻認為成湯放桀處應該是南巢--居巢--巢縣。

第五種說法:在無為州南之土橋鋪司。吳呂調陽《漢書地理誌詳解》"廬江郡"條下說:"居巢,當在今無為州南之土橋鋪司,與江乘分江,非春秋時舒巢也。"此說也把居巢和春秋時期的巢國視為兩地,土橋鋪司即今土橋,地處長江北岸,對江為銅陵市,在無為縣南稍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