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怎樣避免用材錯位呢?正確做法就是"因人而使,各取所長"。春秋戰國時《逸周書·官人解》所提出的用人細則--"九用"任才法頗可借鑒:"平仁而有慮者使是治國家而長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長鄉邑而治父子,直憨而忠正者使是蒞百官而察善否,順直而察聽者使是民之獄訟,出納辭令,臨事而潔正者使是守內藏而治出入,慎察而潔廉者使是分財、臨貨、主賞賜,好謀而知務者使是治壤地而長百工,接給而廣中者使是治諸侯而待賓客,猛毅而度斷者使是治軍事為邊境"。其意為:公正、仁義,有智謀之人可作國家官員和地方長官;仁慈、厚道而知事理者,可作基層領導人;正直、中誠、信用者,可作紀律檢察官員;公正、求實,善於鑒察者,可做法官;凡事廉潔奉公者,可作財務官員;能謹慎鑒察並廉潔公正者,可作主管分配和賞賜的官員;善於謀劃和經營事務者,可作農工、生產管理人員;善於交際並能廣泛搞好關係的人,可作外交官員;勇敢、剛毅,善於估計形勢和果斷決策者可作軍事統帥。用人如能如此精細,如此因人器使,則任用人才必無錯位之虞。
三、知人善任注重實效
原文及譯文
(一)求才必試以艱危,用人當責以實效
【原文】
竊維求才必試以艱危,用人當責以實效。湖北軍務迭興,兵事餉事,惟在辦理得人。而得人於凋敝殘破之區,尤非易易。查有四品卿銜禮部員外郎胡大任,於鹹豐三年奉旨回籍幫辦團練。四年閏七月,臣國藩率師入鄂,委辦捐輸轉運,接濟軍餉。臣林翼於五年正月由九江援鄂,胡大任同在籍紳士,倡率董勸辦理厘金,奮勉出力;奏奉諭旨以員外郎用,並賞戴花翎。嗣複委辦荊、沙牙帖厘金,計籌解錢五十餘萬串。七年三月奏請加四品卿銜,俟軍務告竣,送部引見,聽候簡用。刻員感激奮興,以後又籌解銀錢巨萬,軍餉借以接濟。查四年、五年賊屢上犯,全省糜爛,當烽煙四逼之時,紳民遷徙殆盡。胡大任獨能於萬難措手之際,奮不顧身,經營籌劃。不獨穩固軍心,實足激發士氣,蓋其沈毅果決,力濟時艱,悉本忠藎之誠,乃能任艱危而不變,曆險阻而不渝。此後責以事功,必收大用。該員前已奏請簡放,現在楚境肅清,給谘赴部,可否籲懇天恩,以四品京堂記名,遇缺題奏之處,出自逾格鴻施。
又鹽運使銜湖南、湖北補用道厲雲官,鹹豐三、四兩年,臣國藩委辦發審及糧台事務。五年十月,臣官文、臣林翼奏留鄂省總理水陸各軍糧台。七年三月,奏奉諭旨,免補知府,遇有湖南、湖北道員缺出,盡先補用,並加鹽運使銜。該員勤慎廉明,每月軍餉三十餘萬兩,出入勾稽,絲毫不苟,加以采辦製造,晝夜辛勤。自留鄂以來,曆五年如一日。現在大軍東指,兵分則事愈繁,餉多則責愈重,必得辦理熟悉之員,近在本省籌畫度支,方使糧餉軍火四應不竭。湖北征皖正當吃緊之際,擬請特恩、將厲雲官交軍機處記名,遇有道員缺出,請旨簡放。俾得就近一手經理,更於軍務有裨。
【譯文】
我認為求才必須放在艱險危難中考驗,用人應當注重實效。湖北軍務辦得好,無論兵事、餉事都在於用人得當。而要想在凋敝殘破的地區得到人才,尤其不是那麼簡單的。現查明有四品卿銜禮部員外郎胡大任,在鹹豐三年奉旨回老家幫辦團練。鹹豐四年閏七月,臣國藩率領軍隊進入湖北,委辦糧草的轉運,接濟軍餉。臣胡林翼於鹹豐五年正月由九江援助湖北,胡大任和本籍的一些紳士,建議董勸辦理厘金,奮勉出力;奏請並奉諭旨以員外郎來任用,並且賞戴花翎。後來又委托他辦理荊、沙牙帖厘金,共計籌集押解錢財50餘萬串。鹹豐七年三月奏請加四品卿銜,等軍務告急,送到部裏引見,聽候任用調遣。該員非常感激興奮,以後又籌集銀兩達萬錢,由此軍餉得以接濟。鹹豐四年、五年亂賊屢屢犯上作亂,全省上下一片糜爛,當烽煙四起之時,豪紳臣居大多遷徙殆盡。而獨獨胡大任能在萬難艱險之際,奮不顧身,經營籌劃。不單單穩固了軍心,還激發了士氣,大概他沉著剛毅果斷堅決,力挽狂瀾,才能任憑艱難危急而不變,曆經險阻而矢誌不渝。以後必可重用。該員前不久已奏請簡放,現正在楚境肅清殘賊,敬請聖上能否賜以天恩,以四品京堂記名,遇有用人之際,讓他施展才華。
又有銜接湖南、湖北的鹽運使厲雲官,鹹豐三年、四年兩年,臣國藩委托他辦理發審及糧台事務。鹹豐五年十月,臣官文,臣林翼奏請留在湖北省總理水陸各軍的糧台。鹹豐七年三月,奏請並奉諭旨,罷免增補知府,遇到有湖南、湖北道員缺出,盡先補用他,並加鹽運使之銜。該員辦事勤慎廉明,每月的軍餉30餘萬兩,出入校對稽查,一絲不苟,加上采辦製造之事,晝夜辛勤工作。自從留在湖北以來,五年如一日。現在大軍向東挺進,兵分則事情就越紛繁,糧餉多則責任就越重大,必須任用一個精於辦理軍餉的官員,就在本省附近籌劃開支,方能使糧餉軍火四方接應不斷。在這湖北征伐安徽正當吃緊之際,敬請聖上恩準,將厲雲官交軍機處記名,遇到有道員缺空,加以任用。要是能讓他馬上開展工作,更有裨益於軍務。
(二)用紳士貴在獎之以好言,優之以廩給
【原文】
用紳士不比用官,彼本無任事之責,又有避嫌之念,誰肯挺身出力以急公者?貴在獎之以好言,優之以廩給,見一善者則痛譽之,見一不善者則深藏而不露一字。久久善者勸,而不善者亦潛移而默轉矣。吾弟初出辦事,而遂揚紳士之短,且以周梧岡之閱曆精明為可佩,是大失用紳士之道也,戒之慎之。
【譯文】
用紳士不像用官吏,他們本來沒有辦事的職責,又有避嫌的想法,誰肯挺身出力急於公事呢?所以貴在用好言好語表揚他們給他們以優厚的待遇,見到一個好人就大加讚譽,見到一個不好的人就深藏在心而不吐一個字。時間一長,好的自我勉勵,那不好的也會潛移默化了。我弟剛出來辦事,就宣揚紳士們的短處,而且把周梧岡的閱曆精明當作可敬佩,這是使用紳士的大失誤,戒之慎之。
(三)將帥應以愛惜人才為天職
【原文】
李元度從臣最久,艱險備嚐,遠近皆知。其十年守徽之役,到郡不滿十日,偽侍王大股猝至,兵力未厚,府城失陷,臣奏參革職拿問。其十一年援浙之役,參案未結,遽行回籍,沿途飾報勝仗,又不努力救杭,臣奏參革職留營。議者皆謂臣後參援浙最為允當,前參守徽失之太嚴。江、楚等省之公論,昭昭在人耳目。臣雖知公論謂臣太嚴,而內省尚不甚疚。所最疚者當鹹豐六年之春,臣部陸軍敗於樟樹,江西糜爛,賴李元度力戰撫州,支持危局。次年臣丁憂回籍,留彭玉麟、李元度兩軍於江西,聽其饑困阽危,蒙譏忍辱,幾若避棄而不顧者,此一疚也。李元度下筆千言,條理周密,本有兼人之才,外而司道,內而清要各職,均可勝任,惟戰陣非其所長。鹹豐五年自請帶勇,十年夏間臣又強之帶勇,用違其材,致令身名俱裂。文宗有李元度失衄可惜,人才難得之歎。皆臣不善器使之過,此又一疚也。此二疚者,臣累年以來,每飯不忘。茲因忝竊高爵,拜恩懷舊,慚感交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