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麻風

麻風是由麻風杆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但麻風杆菌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其生命力很弱,在自然條件下僅能存活42小時,而在日光曝曬下幾小時即可死亡或喪失繁殖力,說明它離開人體就不容易生長,故麻風是不容易傳染發病的。

據檢驗證明,麻風不是母親懷胎時傳染的,也不是遺傳得來的。麻風的傳染方式,除了直接接觸以外,近幾年來還有人認為可以通過飛沫傳染。但隻有具備以下三條件才能得麻風,即接觸麻風病人,特別是帶菌多的麻風病人;接觸者的皮膚或粘膜有破損;接觸者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力比較差。

麻風杆菌進入人體後是否發病,主要決定於人體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力。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如能早期治療,可完全恢複正常;如沒有及時治療,且病人的免疫力較差時,則可累及深部組織和內髒器官,甚至造成嚴重的殘廢。潛伏期比較長,一般要2~5年。發病早期,皮膚上可有小片麻木區,出現不痛、不癢、不出汗的淺色斑或紅斑和淺神經粗大等症狀。由於症狀不明顯,易被忽略,所以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由於每個人對麻風杆菌的免疫力不同,故患病後的症狀和表現形式也有多種多樣。如出現以下症狀時,則有麻風的可能:

·皮膚上生"癬",但不癢,針刺不痛,不出汗。

·臉上有蟻行感,或無原因出現眉毛脫落。

·臉上有紅斑、紫褐色斑、腫塊或結節,或有耳垂肥大。

·口歪,眼不能閉合,頸側、肘伸麵、胭窩等處有粗"筋"隆起。

·上肢出現手套樣麻木,肌肉消瘦,手指彎曲如鳥爪形,或有垂腕。

·下肢有襪套樣麻木,肌肉消瘦,出現垂足。

·手足無原因發生水皰,不痛不癢,或出現指、趾骨縮短等畸形。

·手掌足底燙傷、凍傷或碰傷後,形成長期不愈的潰瘍,不痛不癢,不能辨別冷熱。

但有時其他疾病也可表現出上述症狀,故應及時請醫生檢查,如確診為麻風,應及早治療。

治療麻風常用的藥物有氨苯碸外,還有氯苯酚嗪、利福平和氨硫脲等。一般需要3~5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治好,所以治療期間,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可半途而廢。

對帶菌較多的瘤型病人,以前主張嚴格隔離,現在則主張藥物隔離治療,也能達到同樣的隔離目的。由於利福平、碸類藥治療6個月後,90%左右的麻風杆菌已變形死亡,沒有傳染性,故按照我國實際情況,對麻風病人宜采取院、村治療與在家治療相結合,以在家治療為主的方針。

在易感人群中,包括麻風病人的家屬和密切接觸者,可口服氨苯碸或肌肉注射二乙酰氨苯碸,對預防麻風有一定的效果。對麻風菌素試驗陰性的接觸者,表示對麻風菌沒有抵抗力,可進行卡介苗接種。對於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可用水洗或日光曝曬。如接觸過麻風病人,隻要洗洗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