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瘧疾

瘧疾俗稱"打擺子",是由瘧原蟲引起並通過瘧蚊傳播的傳染病。多在夏秋季節發病。

瘧原蟲有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瘧原蟲四種。叮咬過瘧疾病人的瘧蚊再去叮咬正常人時可傳播該病。

瘧疾的潛伏期為14日左右(三日瘧為28天,惡性瘧為10天)才出現症狀。病人大多突然發冷、發抖、麵色蒼白、口唇與指甲發紫、脈搏快而有力。發冷停止後繼而出現高熱、麵色潮紅、頭痛、全身疼痛、口渴、皮膚幹熱。隨後可有全身大汗,體溫驟然下降至正常,除感到疲勞外,頓感輕鬆。如此症狀可反複周期性發作,間日瘧隔天發作一次,三日瘧隔二天一次,惡性瘧發作不規則。其中卵圓瘧發作與間日瘧類似,但病情較輕,複發率低。

大量瘧原蟲集中內髒時可引起重型瘧疾,出現劇烈頭痛、精神錯亂、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如發生在腸道,就出現類似胃腸炎、闌尾炎、菌痢等症狀。當出現上述典型症狀,且血中可找到瘧原蟲時,即可確診。

治療瘧疾的藥物有氯喹、奎寧、磺胺類等。對高熱者可用物理降溫,多飲水,如有嘔吐腹瀉可適當補液。本病也可用中藥和針刺治療,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在預防方麵,要搞好滅蚊、防蚊工作,已患該病的人應進行根治病人,再加上藥物預防可使發病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