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包蟲病
包蟲病是人受到狗絛蟲的幼蟲(包蟲)感染所引起的。狗絛蟲是寄生在狗小腸內的小型絛蟲。羊是狗絛蟲的中間宿主,狗因吞食受染羊內髒中的包蟲囊而被感染。狗則是狗絛蟲的終宿主,狗腸內寄生蟲數量往往很多,除糞便中含有大量蟲卵外,其皮毛,畜舍等處也常被蟲卵汙染。
當人和狗密切接觸時即可被感染,喜歡玩弄動物的兒童,往往因手指沾汙蟲卵,隨食物可體從而發生感染。肝髒是包蟲最常見的寄生部位,其中以肝右葉為多,其次是肺部。
該病發展非常緩慢,病人多在兒童時期感染,5-20年後才產生症狀。發生肝包蟲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右上腹無痛性腫塊,實際上就是腫大的肝髒,表麵有囊性感覺,有時細菌可從膽道侵入,形成肝膿腫,這是可出現發熱和肝痛。切記肝包蟲囊絕對不可進行穿刺,因囊內壓力很高,囊液漏出後會產生過敏性休克,而且頭節隨囊液漏到腹腔內,幾年以後逐漸長大,可形成多數性腹腔囊腫。肺包蟲病也不少見,胸部透視可見肺內有圓形囊腫。
在預防方麵,要注意將患該病死亡的羊、牛等屍體深埋或焚毀,以防止被狗吞食。對已患病的狗,應予治療或殺滅。此外,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狗糞汙染食物。該病主要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將包蟲內囊全部剝離,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