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可分為急性支氣管和慢性支氣管炎。
1、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是由於感染或物理、化學刺激引起的支氣管炎症。本病的病原體主要為病毒和細菌,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杆菌、肺炎雙球菌和鏈球菌等。在寒冷、疲勞和抵抗力降低時或吸入粉塵、過冷的空氣和刺激性化學氣體時,都容易發病。另外,某些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以及鉤蟲,蛔蟲的幼蟲通過肺髒時,也可引起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患者起病時會感到疲倦,頭痛,發熱,全身酸痛,有刺激性咳嗽伴胸骨後疼痛,類似感冒症狀,1-2天後病人可有咳痰,最初痰為白色粘稠樣,以後則為粘液膿性,偶有血絲。這些症狀通常在一周後逐漸消失。
2、慢性支氣管炎:凡每年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持續3個月,並連續2年或2年以上,除外心肺等其他疾病時,即可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多發生在機體抵抗力較差和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因呼吸道防禦功能降低,容易得病。另外,寒冷、氣溫驟變、大氣汙染、長期吸煙、感冒、過敏體質等都可促發本病。
該病進展緩慢,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早期病人隻在冬季有咳嗽、咳痰,痰多為粘性,夏天緩解。如果刺激因素長期存在,症狀可逐漸加重,咳嗽長年持續不斷,痰量增多,以泡沫粘痰為主。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出現膿性痰。有些過敏體質病人在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時,還可伴有喘息和哮鳴音,稱為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逐漸出現氣急,且逐年加重,晚期可並發阻塞性肺氣腫,最終可導致肺原性心髒病。
在預防急性支氣管炎方麵,應加強體育活動和耐寒鍛煉,預防感冒,戒煙等。急性支氣管炎患者繼發細菌感染時,應以控製感染為主,可用磺胺類、青黴素或紅黴素等治療,痰多時可給予祛痰藥,如氨溴索、溴己新等。
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在於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堅持用冷水洗臉、洗澡,提高耐寒能力。積極預防感冒。慢性支氣管炎急性階段伴發熱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食物以軟質易消化為主,多飲開水。有發熱時,可服用阿司匹林或複方阿司匹林。如高熱數天仍不退,且痰呈膿性時,應及時使用青黴素或磺胺製劑等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