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肺結核
結核病就是過去人們所說的"虛勞""癆病",是結核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全身各個髒器都可得結核病,但以肺結核最多見。
人體感染結核菌後,不一定都發病。結核病的發生,有以下三個基本環節:
1、結核菌:結核菌屬分枝杆菌,有多種類型,人類致病菌有人型和牛型兩種。侵入人體肺髒及其他器官後可發生結節狀的病變。結核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在陰濕環境下可生存6個月以上,但在陽光下曝曬則很快死亡,煮沸4-5分鍾也可致死。因此,將病人用過的被褥等放在陽光下曝曬、痰杯和食具等煮沸、病人可將痰吐在紙裏直接燒掉,這些都是殺滅結核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傳染途徑:呼吸道傳染最常見。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可將帶菌的飛沫噴射到空氣中;空洞性肺結核的病人隨地吐痰,痰液幹燥後結核菌在空氣中飛揚,當健康人吸入這些帶菌的塵埃或飛沫後即可引起肺部感染。此外,消化道傳染途徑僅次於呼吸道。如與病人共食、共用碗筷等可產生腸道感染。
3、人體的反應性:人體初次受到結核菌的侵入而發生的變化,稱為原發感染。結核菌初次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後,在肺部產生的局限性細支氣管肺炎,稱為原發病灶。結核菌可從原發病灶沿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局限性細支氣管肺炎、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三者稱為原發綜合征。
原發結核感染一般無症狀,但以後在肺部或肺門淋巴結可留下鈣化點,這是結核感染後機體產生抵抗力,戰勝疾病的結果。但此時結核菌並未完全被殺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如反複的結核感染、急性傳染病、內分泌紊亂、長期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等,都可使潛在的感染發展成結核病。而繼發性肺結核大多發生在曾經受過結核感染的成年人。
肺結核有以下幾個類型:
·原發型肺結核:當人體抵抗力低下時,原發綜合征(局限性細支氣管肺炎、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即可進展、惡化,引起原發性肺結核。這種類型多發生於幼兒及農村、山區的成年人。表現為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肺部病灶的浸潤進展,有時也可見到淋巴結壓迫支氣管引起的肺葉或肺段不張。蔓延到胸膜時可發生滲出性胸膜炎。
·粟粒型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原發綜合征病灶破潰後,結核菌進入血液可致粟粒性肺結核。如結核菌進入肺靜脈,可通過大循環播散到腎、肝、腦膜、骨和肺等身體各器官,此時,各器官中的病菌可被消滅,也可在這些部位發病或長期潛伏,當以後機體抵抗力削弱時可發病。結核菌如進入肺動脈,則可通過小循環播散到兩肺,形成廣泛密集如粟粒的細小病灶,且分布均勻,故稱為粟粒性肺結核。此類型肺結核發病往往急劇,有畏寒、高熱,虛弱和氣急等症狀。
·滲出型肺結核:是繼發性肺結核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常從未痊愈的原發病灶或因少量血行播散病灶惡化而發病。少數患者則是由於與排菌病人接觸而感染。病變從肺的鎖骨上、下部和肺尖部的浸潤性病灶開始。但由於病變有時在很短時間內就自行愈合,所以病人毫無症狀,僅在健康檢查時會發現有纖維結節狀病灶。如病變未自行愈合,繼續發展,就會產生幹酪樣壞死,形成空洞。當人體抵抗力極差或感染菌量極多時,則可造成大片幹酪樣壞死,出現蜂窩樣空洞,這時則稱為幹酪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