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縱隔腫瘤
縱隔實際上是一間隙,位於胸廓的中部,前為胸骨,後為胸柃,兩側為縱隔胸膜,在兩肺之間,其中有心髒、大血管、食管神經、淋巴組織、脂肪和結締組織等。縱隔腫瘤是指在縱隔部發生的腫瘤。由於縱隔內胎生結構來源複雜,其腫瘤種類繁多,以原發性腫瘤多見,以良性為主。也有轉移瘤。
縱隔腫瘤中最常見的有以下五種:
神經纖維瘤:起源於神經纖維,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有惡變傾向。多位於縱隔後部。X線片呈圓形或邊緣整齊的卵圓形陰影。發生於脊柱旁溝的,可壓迫椎體與肋骨,產生壓跡。
畸胎樣瘤:多位於前縱隔,由遺留的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呈囊腫樣,多為實質性,內含大小不同、數目不等的囊腫,囊腫壁常有鈣化片,內含有毛發、齒、骨等,屬良性腫瘤,但可惡變。
胸腺腫瘤:多位於上縱隔前部或下縱隔前上部,呈卵圓形,向兩側突出。多為良性,約15%合並有重症肌無力。
淋巴肉瘤:病變多在縱隔中部,是全身淋巴係統惡性腫瘤的一部分,可在縱隔發生,X線片呈分葉狀或塊狀陰影,向兩側突出。晚期可蔓延到他處淋巴結。
胸內甲狀腺腫:大多位於上縱隔前部,附著於氣管。是由遺留於縱隔內胚胎期的甲狀腺組織形成,或為頸內甲狀腺異位入胸內,X線檢查可發現邊緣整齊的卵圓或棱形陰影。
縱隔腫瘤的臨床表現,一般來說陽性體征不多。其症狀與腫瘤的大小、部位、生長速度和方向、質地、性質等到有關。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向胸腔方向生長,所以無症狀或症狀出現較晚,惡性腫瘤侵蝕程度高,進展迅速,故症狀出現早。良性腫瘤早期一般無症狀,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腫瘤長大時,病人常有胸痛、胸悶、刺激或壓迫呼吸係統、神經係統、大血管、食管的症狀。幹咳、聲音嘶啞和膈麻痹是由於氣管、喉返神經、膈神經如受到壓迫。頭頸部、上胸部和上肢即有充血、水腫、紫紺,甚至伴有呼吸困難多是由於上腔靜脈受壓所致。食管受壓後可出現吞咽困難。如果畸胎瘤繼發感染,可有發熱、咳嗽、咳膿痰等症狀。胸部X線檢查對本病的診斷極有價值。對於囊腫和腫塊鑒別可用超聲檢查。但有些病人的腫瘤,隻有在手術探查時才能明確診斷。
在治療上,以上五種癌腫,除淋巴肉瘤為惡性外,其他都應爭取早期切除,防止惡變。淋巴肉瘤可采用放射治療、抗癌化學藥物治療、中草藥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可有暫時緩解作用。惡性縱隔腫瘤若已侵入鄰近器官無法切除或已有遠處轉移,慢禁忌手術,可給予放化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