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循環係統疾病
第87章 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指動脈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縮小、狹窄且失去彈性。其中最常見的是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廣泛存在,也可以局限於某些動脈。常發生這種病變的動脈是主動脈、腦動脈和冠狀動脈等。本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人,男性患病較多,腦力勞動者較體力勞動者為多。多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會增多。
長期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食物、緊張腦力勞動、缺少勞動等都可引起血液中脂質增多,沉積於動脈壁導致動脈硬化。中樞神經係統的調節發生障礙,動脈壁本身發生功能失調,都能誘發動脈硬化。糖尿病和其他可以使血脂質增多的病,也容易並發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的症狀根據病變的部位與硬化的程度而有所不同。主動脈硬化一般不引起自覺症狀,當病變較重且廣泛時,胸部X線透視可發現主動脈伸長與扭曲。腎動脈硬化可引起血壓增高。下肢動脈發生硬化時,肢體因血液供應不足,故勞動時常會感到疼痛。
預防動脈硬化,要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該合理安排飲食,避免肥胖,不吸煙。年紀大的人少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多的食物,如肥肉、蛋黃、肝、腎等動物內髒,多吃豆類和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如果血膽固醇等脂質含量過高,可用一些抗高血脂類藥物如辛伐他丁、普伐他丁等。下肢動脈硬化或一般腦動脈硬化引起血液供應不足症狀時,可服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如閉塞的血管經藥物治療後不見好轉,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