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傳奇(1 / 3)

愛情傳奇

我是個不善杜撰的人。在我的小說裏,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就是說,他們都在現實中存在著(或存在過),並且他們的存在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當我決定寫這篇小說時,我感到了為難。因為這篇小說中的主人公雖然也在現實中存在著,但他們的存在卻是鮮為人知的。許多讀者可能因為沒見過這樣的人或事,就認為他們不真實,而是否真實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作品的喜惡。所以為了讓讀者認可這篇小說,我幹脆把它標名為傳奇。這樣的話,你若不相信現實中有這樣的故事,就把它當做傳奇來讀好了。

故事的開始有些離奇。

一位女作家到一所大學去進行文學講座──我知道你也許會把她想成我,但不是。她叫韓冰。比我年輕,也比我漂亮。我想你們能猜到,這樣一位女作家去大學講座,聽者顯然眾多。莘莘學子們把寬大的階梯教室擠得熱氣騰騰,人頭攢動。講台上還拉著一條紅色橫幅:20世紀文學之旅講座。這讓橫幅下的女作家不由地心生感慨:現在除了大學校園,哪兒還能找到這麼多熱心文學的人呢?

其實女作家應該想到另一點,這些來聽講座的學生大多不是衝著文學來的,而是衝著她來的。她雖然是搞文學的,但和文學還是有區別。其一,她是個漂亮的女作家;其二,她是個以寫愛情小說著稱的女作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她曾是該校外文係某教授的妻,那位能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教授風度氣質具佳,是眾多女學生愛慕的對象。當然了,她曾經,從今年3月起就不是了。

我想正是這三個原因,使得女作家韓冰的講座引起了一種效應──是什麼效應,我一時還無法找到貼切的詞來形容。

韓冰坐在那兒,麵對一張張青春的麵孔,同時也麵對著一顆顆紛亂的心。聚集在她身上的目光除了敬佩、羨慕之外,還有探詢、遺憾以及些許醋意。但她自信地微笑著,聽眾的好奇往往會刺激演講者的表達欲望。再說她也不是第一次到大學裏講座了,差不多每年都有個一兩次。雖然到前夫的學校來還是頭一回,但她已有足夠的經驗應付各種各樣的聽眾。

今晚講座的題目是:文學中的女性和女性文學。

單看題目就夠有意思了吧?

韓冰覺得自己今晚狀態不錯,發揮出了較好水準。從一張張專注的臉龐看,學生們聽得都很投入,這讓她有了一種快感。從事創作之初她並沒想到成名之後會來給大學生們搞講。現在她倒覺得,這些講座給她帶來的快樂並不亞於作品暢銷或者獲獎所帶來的快樂。這也是一種凱旋呢。

一個多小時後,韓冰恰到好處地結束了主題發言。根據經驗,她知道該讓同學們提問。她還知道高潮往往在提問時出現。於是她很優雅地抬腕看了一下表,微笑道,從現在開始,我把所有的時間留給同學們,同學們有什麼問題,可以舉手發言,或者寫紙條遞上來,我一有問必答,盡量滿足大家。

很快,一些寬寬窄窄大大小小的紙條就遞到了講台上。問題中一小部分是關於文學的,一大部分是關於她本人的。這在她的意料之內。韓冰接過學生幹部們遞上來的紙條,隨意拿起一張就開始回答。她的回答從容不迫,還時不時地跳出一些機智幽默的句子,博得陣陣笑聲,情緒果然比剛才更加高漲了。

有個學生在紙條上寫到,你喜歡寫愛情,是不是因為在這方麵經曆豐富?

韓冰笑著回答說:恰恰相反,正因為很貧乏,所以才在文學創作中來彌補。我以為寫作的最大好處就是豐富自己的人生。你可以在創作中任意想象。

你怎麼看自己?你覺得自己很優秀嗎?紙條上寫著。

韓冰邊念邊笑:這個同學一定認為我不敢說自己優秀,這似乎是中國人應當具有的美,好吧,那我就滿足他,我不敢說自己優秀。

學生們笑起來。

韓冰說,我的確是個普通的女人,每天也要上菜市場采購,討價還價;出太陽時也要曬曬被子,晚上也得守著孩子寫作業,並參加家長會。所不同的是,我喜歡文學,因為喜歡文學而敏感,或者說因為敏感而喜歡文學,這似乎就比別人多了一些痛苦,少了一些快樂。但我願意選擇這樣的生活。我想不是什麼人都能享有痛苦的。

說完之後韓冰感覺自己有些矯情,但已是覆水難收了。她自嘲地笑了一下,用以衝淡剛才的表達,然後拿起下一張念道:您對自己的婚姻滿意嗎?

這個問題有些來者不善,誰都知道她的婚姻已經失敗,怎麼可能滿意?但韓冰沒有生,她還是微笑著將問題讀出來,然後說:這世上有對自己婚姻滿意的嗎?我反正沒看見。我看見的都是不滿和無奈。學生們笑起來。她又調侃道,不過失敗了才能燃起新的希望,對吧?我相信在座的許多女同學一定會同意我的看法。

這話裏有話的幽默,博來了驚訝之後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