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上沒有鷹的痕跡(3 / 3)

聽到這裏我想,難道人真的有心靈感應嗎?李月的妻子怎麼會想到要在晚上9點趕到那麼偏僻的營區,去匆匆見他最後一麵呢?

讓燕鵬悲傷的是,31日那天,他是和李月一起出發去執行任務的,隻是機組不同。他們一起吃了午飯,一起說著話往場站走,路上李月還告訴他,他上午拉回來很多災區的學生,“這下孩子們可以安心過六一。”李月當時很高興,他先登機,跟燕鵬告別時,還叫燕鵬要注意安全。

6月10日,當得知飛機殘骸找到時,燕鵬忍不住嚎啕大哭一場。

機械師陳林也很年輕,生於1979年。31日中午,他的妻子還抱著女兒到營區來看他,因為要過六一了,女兒嚷著要見爸爸。陳林買了幾盒方便麵,打算和妻子女兒一起吃。可那天他們隊有4架飛機要飛,作為副隊長,陳林要一一簽字,很忙,方便麵泡好了也沒顧上吃,就上了飛機。

上飛機前,陳林答應女兒,執行完這次任務回來,就陪她過六一。女兒過周歲生日時,他就因為執行任務沒能和女兒一起度過。沒想到這一次,他又“失言”了,永遠失言了。

和他同住一個宿舍的三中隊機械師褚先鋒說,陳林平時話不多,隻有說到女兒時樂嗬嗬的。自女兒出生後,他一直不停的參加各種任務,很少有時間回家陪她,他隻好把女兒的照片拷在電腦裏,有空時就一張張的看。褚先鋒說,每次看女兒的照片,他都能感覺到陳林非常愛女兒。陳林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原打算再要個孩子的,地震發生後他就和妻子說咱們不生了,去災區收養一個孤兒吧。

擔任機組安全員的士官張鵬,1984年出生,2002年入伍。還不到24歲。張鵬的指導員張雷跟我說,這個山東小夥兒很憨厚,很勤快,有點兒像許三多。還在新兵連時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個時候要開辟一個訓練場地,那片荒地雜草叢生,手套還沒拿來,張鵬就幹起來來了,手劃破了也不吭聲。一個人頂好幾個人。第一次練單雙杠,其他人做兩三個,他可以做十一二個。他的一個老鄉因為訓練成績不好拖了後腿,張鵬氣得跟他吵了一架,吵完後就拉著老鄉到操場去練,直率的說,你不行你就得練,你要不舒服我陪你。後來那個老鄉成績上來了,還得了嘉獎。這次地震發生後,張鵬更閑不住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之外,他一有空就跑到外場去當誌願者,扶傷員,搬東西,卸貨,裝運物資。

最讓指導員感動的是,那天連裏交納特殊黨費,張鵬找到他說,我可不可以也交一份?張鵬還沒有入黨,隻是作為培養對象。在此之前,團裏捐款時他已經捐過100元了。在得到指導員同意後,張鵬掏出身上僅剩的80元錢,投入了捐款箱。

6月13日,我再次來到陸航團,參加了隆重的迎靈儀式,734號機組的5位烈士,在莊嚴哀慟的樂曲聲中,回到了他們曾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他們曾從這裏一次次起飛,一次次展翅,如今卻永遠融化在了藍天裏……哀樂低回,天地含悲。整齊的軍禮,無聲的嗚咽,戰友們以軍人的方式,迎接英雄歸來……

我站在迎靈的隊列裏,止不住熱淚盈眶。從那天知道噩耗後我曾一次又一次地想,如果他們也能和我一樣與死神擦肩而過該多好!可他們卻不幸撞上了死神。

一年過去了,又到了這一天。我抬頭仰望著藍天,藍天中沒有鷹的痕跡,但我知道,他們已經飛過。

}pr}寫於2009年5月}/pr}

}pr}邱光華機組犧牲一周年之際}/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