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鳳凰山起飛(2 / 3)

同在這一年,33歲的黃穀章也“進步”到了副團。他開始向鳳凰山靠攏,被任名為成都軍區鳳凰山教導隊的政治處主任,是當時直屬隊裏最年輕的團領導。

教導隊就在機場旁邊,每天都能聽見飛機的轟鳴,每天都能看見空軍老大哥們在起飛降落。但他們兩人卻一直無緣相識。

1984年,邢喜貴被任命為任團長。很快,他又被上級賦予了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組建成都軍區陸航V團,擔任團長。就這樣,他從空軍來到了陸軍。那年秋天,他肩負著重任,前往美國西部航空城學習駕駛直升機的技術去了,為引進作好準備。

在美國,邢喜貴這個農家的孩子,這個由解放軍自己培養出來的飛行員,著實為我們的國家和軍隊爭了大光。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裏,他克服了語言障礙,攻下了一道道難題,不僅掌握了飛行技術,還以其優異的成績讓那些美國教員和各國學員們刮目相看。

學成回國後,邢喜貴和年輕的陸航團一起茁壯成長,為我軍的陸航事業頻建奇功。他們率先征服了被飛行家們稱之為“空中死亡線”的青藏高原,並幾次在最危急的關頭搶險救災,發揮天之驕子的優勢,立下了一次又一次的赫赫戰功。邢喜貴本人,成為創造世界紀錄最多的特級飛行員。

就說征服“空中死亡線”那次。當邢喜貴翱翔在禁區上時,突然間,團團黑雲伴著狂風把他包圍了,四周一片黑。也不知是高度的原因還是氣候的原因,機上的高度表、速度表、羅盤都失靈了。直升機成了瞎子。在這緊要關頭,有著良好心理素質和熟練技術的他,果斷地將飛機降到離地麵200多米的高度。太陽迎麵射來,使他得以判斷出了航向。於是他大著膽子向前飛去。就這樣過五關斬六將,他長驅2600公裏,勝利抵達了拉薩,首次開創了世界航空史上直升機載重進藏的先例。

再說1985冬天的那次雪災。那曲地區有90多戶藏民在特大雪災中與政府失去了聯係。邢喜貴率領剛組建一年多的陸航團前往救災,在零下40多度氣候中,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他們苦戰了7天7夜,將90多戶藏民全部找到並救活。一連創下了四個航空史上的奇跡:一是在海拔4700-5200米的高度上起降的世界記錄(航空史上直升機起降的高度極限為4500米),二是在高海拔地區載重懸停的世界記錄,三是在高海拔地區超低空飛行的世界記錄,四是在高海拔地區空中飛行時間8小時36分的最高記錄(原最大強度為7小時)為此,他和他的戰友們都榮立了戰功。

自1985年以來,邢喜貴先後13次駕駛直升機帶隊進藏,在藏飛行達800多小時,863駕次。飛越了許多地理上、技術上的禁區,創下了航空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邢喜貴艱苦奮鬥、建功立業的那些年裏,與他同庚的黃穀章自然也沒閑著。雖然他的事業遠不如駕駛直升機的邢喜貴那麼驚心動魄、引人入勝,卻也曆經艱難,流了許多的汗水和心血。這些年裏,他連續三次調動。差不多每一次都是去創業,而每一次又是在收獲時離開。所以他的家,至今仍安在妻子的單位裏。

就好象和鳳凰山有緣似的,黃穀章在調離鳳凰山兩年後,又重新調回到鳳凰山來了:他被上級任命為新組建的陸航團政委。用仕途上的行話來說,這一次是平調,從政委到政委。但黃穀章對這一調動卻絲毫也不敢掉以輕心。臨行之前領導的談話和平日裏聽到的許多傳聞,使他對將要擔當的責任有著足夠的認識。有人勸他“帶”幾個人去,免得被動。黃穀章想,雖然陸航團大都是來自空軍的同誌,但空軍陸軍不都是解放軍嗎?會有什麼大不了的障礙不能克服呢?

他獨自一人走馬上任了。

已過不惑之年的邢喜貴和黃穀章終於走到了一起。

當他們第一次見麵時,就覺得彼此像朋友一樣,兩隻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大概就是緣份吧。兩個人的個頭和體魄都差不多,走在一起真是像兄弟一樣。不同的是邢團長黑一些,嚴肅一些,黃政委白一些,和藹一些。不過那時他們還不知道他們的生日會那麼巧合,繁重的工作壓力使他們無暇顧及這些。

黃穀章一上任,很快就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為那些在蘭天上展翅的雄鷹們當好後勤,把所有婆婆媽媽的小事管起來。這些小事做不好,就無法使飛行員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飛行員在藍天上是雄鷹,回到地麵還是普通的人。他們也有普通人的煩惱,普通人的需求。而善於在藍天上創造奇跡的邢喜貴,對地麵上的許多事卻不那麼擅長,也顧及不過來。他實在太需要一個人來幫他分憂解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