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穀章說幹就幹,他開始無休止地跑腿了:為飛行員子女的入學入托跑腿,為他們的妻子隨軍調動跑腿,為解決他們的技術職稱跑腿,為增加他們的生活補貼跑腿……
一年跑下來,陸航團的建設就上了一個台階,陸航團上上下下的人親切地稱黃穀章為“我們自己的政委”。這一殊榮比上級獎勵給他們的“先進黨委”稱號還讓他陶醉。
有了這麼一個好搭檔,邢團長如虎添翼,陸航團如虎添翼,整個團隊建設三年三上台階,大變模樣。邢團長覺得上級真是會選,派給自己這樣一個好幫手;黃政委呢,覺得自己不枉“平調”一次,和邢團長這樣的優秀軍人在一起,和博擊藍天、屢建奇功的飛行員們在一起,幹起工作來真是舒暢,婆婆媽媽的事都沒有白做。雖然他已在團職的位置上幹了十多年,從當時直屬隊最年輕的團職成了現在最老的團職,但幹勁兒仍不減當年。
在鳳凰山,我有幸見到了這兩位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優秀軍人,也是最佳的搭檔。
我分別問他們,你們最佩服對方什麼?
黃政委說:我佩服老邢有三點,一是思想素質好,不居功自傲;二是技術過硬,有真本事。至今最難最險的任務仍是他飛;三是心理素質好,經得起摔打和挫折。
像商量過似的,邢團長說他佩服黃政委的也有三點:一是一心撲在工作上,事業心很強;二是點子多,能力強,且很務實;三是心胸開闊,不計較個人得失。
他們分別給我講了一個對方的小故事。這兩個小故事都是工作以外的事,但卻非常感人。
邢團長說,黃政委一忙起來就顧不上自己的家,這使他妻子養成了一切靠自己的習慣。有一回女兒把鑰匙丟了,妻子下班後一看進不了門,就決定從鄰居家翻窗過去。可他們家住在六樓啊!連隔壁那個大男人都沒有勇氣幫她們翻過去。沈老師卻毅然地爬了上去,她的學生們都為她捏著一把汗,後來幹脆扯起繩子布單在下麵接著……雖然最終是有驚無險,黃穀章知道了還是非常後怕,他責怪妻子說,我就在市郊,你隻要打個電話,這種特殊情況我還是可以跑回家一趟的呀。沈老師隻是笑笑。她知道丈夫是個稱職的軍人,是個把事業看得很重的軍人,她不想讓家庭給他帶來一點點的負擔。不僅如此,她自己在事業上也沒拉下,她是四川省的優秀教師,還是成都市的模範班主任……
黃政委的女兒如今已考上了軍校。在她十多年的“學生生涯”裏,她的父親沒有參加過一次她的家長會,學校的老師領導都不知道她父親是幹什麼的。但陸航團其他子女的家長會,黃政委卻不知參加了多少次,大家稱他是個“大家長”,有眾多的子女。
黃政委說,邢團長有個秘密,隻有我一個人知道。
1989年6月,陸航團在西藏執行任務時,有三位飛行員不幸以身殉職了。其中一位特級飛行員國逢仁烈士,是邢團長的老戰友。他們從航校時就在一起,後來又一起調到陸航團,一起去美國學習。他的犧牲使邢團長的心情特別沉重。他知道國逢仁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母,雙目失明。國逢仁是她唯一的兒子。如果老人家知道了這個消息,一定會經受不了這個打擊的。邢團長就和國逢仁烈士的妹妹商量,決定把這件事瞞下來,不告訴老人家。於是,他就以兒子的身份給老母親寫信,由國逢仁的妹妹讀給老母親聽:他告訴老母親自己在美國學習,一切都很好。每到逢年過節時,他便給老母親寄錢去以表示孝心。6年過去了,烈士的老母親仍然健在,邢團長仍在做著代理兒子,而國逢仁烈士的妹妹,則早已把他當做自己的大哥了……
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不已,讓在場的宣傳幹事們吃驚不已。因為他們在邢團長身邊這麼多年了也不曾知道。
黃政委講完後馬上笑道,這個故事我本來是準備留著自己退休以後寫的,今天你來了,就貢獻給你。你的麵子大喲。
我必須作個交待了:10年前我也在鳳凰山。黃政委在教導隊當主任時我在他手下當教員。我和鳳凰山也是有緣的。當然了,那時侯我不認識邢團長,也不會想到10年後我會以記者的身份采訪黃政委,更不會想到就在我們教導隊旁邊那片野草叢生的荒地上,如今會臥著一隻勇猛的鷹。
那時我隻會在聽見轟鳴聲時,自然地抬起頭來,朝那廣袤的藍天望去。
雄鷹正從鳳凰山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