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父親真是太年輕了,如此責任重大的事情,也不知道給自己留個退路,說點兒有保留的話,就這麼言之鑿鑿地表態了,完全是憑著他的技術和良心,絲毫沒考慮其他。
領導仍有些難以決策,畢竟責任重大,僅憑一個年輕工程師的判斷能行嗎?這時,上級派來幫助他們解決難題的工程師表態說,他相信父親的分析判斷,如果有問題,他願意承擔責任。這麼一來,終於決定不重修橋墩,繼續使用了。
後來的情況,證明父親的判斷是正確的。那個橋墩始終沒出問題。
由於父親的精確勘察和正確判斷,使得大寧江橋不但沒有影響運輸任務,還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於是那位工程師提議給父親報請二等功。大家也都覺得這是個重大貢獻,應該立功。
可是,二等功報上去卻沒有批下來。一問原因,是父親在此之前剛剛受過一個處分。
父親“挨處分”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三個月前,父親所在部隊接到一個重要命令:必須在10天之內將大寧江橋的正橋修通。可是,經過三年的反複轟炸,正橋已被毀得很厲害,按正常情況起碼得修半年才能通車,就算是緊急情況也得兩三個月的時間。可是上級下達了死命令,隻給10天。因為和談代表團的專列要經過正橋。當時專列已經到了距大寧江橋最近的一個車站,父親他們都能看到一些外國人叼著煙下車來散步了。周恩來還親自打電話來過問此事。如果10天內不能修好,就算違反命令。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何況在戰爭時期。父親和戰友們隻得全力以赴投入戰鬥。他們沒日沒夜、抓緊分分秒秒地幹。父親說,那10天裏,他幾乎沒有沒有躺下過,實在太累了,就坐著打個盹兒,全靠年輕的身體和強大的精神支撐著。時值7月,正是洪水泛濫時期,又給搶修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很焦慮。可是越急越出亂,由於過度疲勞,一些技術人員在工作中發生了平時絕不可能發生的計算錯誤,以至於又延誤了一些時間。
最終,他們在第11天的晚上,修通了那座橋。但比上級要求的時間,晚了28個小時。因為這延誤的28個小時,父親和所有與此相關的人員都必須受處分,每人承擔幾小時。首先是團長,被撤職,然後是科長,技術人員等,一路排下來。父親作為工程師,承擔了其中的4小時,這4個小時的處分是,行政警告。
這就是父親此生唯一的一個處分的由來,而由於這個“行政警告”,他三個月後該立的那個二等功,也給抵銷了。
講到這裏父親無比感慨地說,我從軍35年,立了八個三等功,就是沒有立過二等功。你總算是立了一個。
我也無比感慨地說,無論是你失去的那個二等功,還是你受到的那個處分,都比我得到的這個二等功更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