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
被醫生診斷為神經性耳聾的那一天,他僅11歲,從此,他課餘時間跟著父母四處求醫問藥,想治好“變笨”了的耳朵。
花了很多錢,吃了很多藥,可是聽力卻未見好轉。為了給他購買那些價格不菲的“靈丹妙藥”,原本就清貧的家裏早已不堪重負,但一想到失聰會給求學和就業帶來的種種坎坷,父母還是咬著牙想辦法給他治下去。
可是,上帝睡著了,沒有看到他和父母在求醫路上的努力,未及行18歲的成人禮,他已徹底聽不到父母的聲音。幾年後,聽說新上市的一款數字型助聽器可以幫助他聽到一些聲音,父母想辦法幫他湊夠了這筆錢。
他滿心希望地跟著父母來到一家助聽器驗配中心,才發現這筆好不容易才湊齊的錢,僅夠買下一隻數字助聽器,小心翼翼地戴上一隻耳背機後,他聽到了聲音,卻聽不懂話意。大夫說,兩隻耳朵都佩戴上,並且需要長期地訓練聽力,才能讓他由聽到轉變為聽懂。他怯怯地問:“那得多長時間?”
大夫搖搖頭:“不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快的是幾個月,但慢的可能是幾年、十幾年,也可能一生仍是語言分辨力不理想。這是重度神經性耳聾的特征。”
他的臉“刷”的一下白了。
沉思片刻,他做出一個令醫生和父母都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聽力康複,用準備買這隻數字助聽器的錢去買一台電腦。
那一年,他23歲。聽不到聲音,也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費半天勁跟他說話,寂寞的日子裏,他便守著一台電腦,在互聯網這個未知的世界裏摸索,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對軟件和網頁創建特別感興趣,於是,他開始自學html,了解創建網頁和其他可在網頁瀏覽器中看到的信息。很多關於html的資料都是英文,不得已,他在攻讀網絡知識的同時,堅持自學英文,從那些看似天書般的英語字母裏,尋找打開互聯網奧秘的金鑰匙。
沒有語言環境,常人學英語也有困難,況且是他這樣一個已離開校園,並且多年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聾青年呢?這種挑戰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攻下網絡和軟件知識的強烈欲望驅使著他,他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背幾個單詞、短句,堅持閱讀英語新聞和英文技術博客。攻下html後,接著他又開始攻jarascript、CSS和asp等網頁開發技術。兩年後,他已熟悉Web等開發技術,能熟練地運用Visualstudio等開發工具,並攻下了多款英文軟件。
2002年,在微軟推出NetFramework1.0後,他開始轉入net開發領域的研究。2003年應聘到西安軟件園工作時,他的學習和工作潛力得以激發,很快便成了公司的技術骨幹,月薪高達五千元。他變得更加自信。
那段時間,微軟公司常在網上發布一些軟件測試版這類實驗性的課題,隻要有計算機知識,任何人都可以參與進來,他看到了,大膽參與課題討論,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受益的不僅是微軟,在解決那些行內公認的難題的過程中,他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地提高,漸漸地,這位默默無聞的青年人引起了微軟的
注意。
由於不斷幫助微軟解決技術難題,自2004年起,他連續4年被微軟總部授予“微軟最有價值專家”稱號。當時,微軟在中國的MVP(計算機程序設計)僅有一百多人,而殘疾人MVP僅他一個人。
得到微軟的認可,他的信心更足了。隨後的幾年中,在省、市、國家級的殘疾人技能競賽上,他一次次披金折桂,盡顯英姿,後來遠赴日本參加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麵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計算機高手,他的成績也足以驚豔世人……
當很多聽力殘疾人還在抱怨聽不到聲音,難以融入社會的時候,他已贏得了國際的認可,隻要他願意,很多軟件公司都願意向他敞開大門,曾經擔心聽不到聲音,難以生存發展的顧慮,早已如煙雲,從他越變越自信的心中消散。
回首往事,他感慨萬千,那隻戴在耳朵上沒起多大作用的助聽器,像一種弱者標誌,讓他時不時地陷入自卑的陰影,黯然神傷。放棄那隻助聽器,心裏不是沒有痛過,但他懂得,一種疼痛的放棄,可能意味著擁有另一種充滿希望的新生活。他放棄了,也得到了,揭下身上那個弱者的標誌之後,他在網絡和軟件中成功地找到了與世界溝通的方式。這位令人敬佩的青年,就是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的楊濤先生。
如果不是23歲那次堅定的選擇,他可能也會像大多數渴望聽清世界聲音的聾人一樣,買下那隻昂貴的助聽器,艱難地一步步訓練著聽力,但誰又能保證他以後能像一個健聽人,溝通不再會有障礙呢?與其抱緊那一點點渺茫的希望,不如用那筆錢買下一台電腦,在感興趣的領域奮鬥一番,自己來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人生就是這樣,有許多不可預知的成功和失敗,很多時候,輸或贏的原因,就在於你選擇了適應還是選擇改變。
原載於《遼寧青年》
沒有誰生來就是弱者,弱者跟勇士之間,是有一個微小的差距,那就是行動,敢於直麵困難的人,從來都是真正的勇士。
先抱荊棘後拔刺
文|張燕峰
極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後解放者,唯有此種痛苦,才強迫我們大徹大悟。
——尼采
在一次酒宴上,我認識了一位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家鄉的各級報紙曾對他有過連篇累牘的報道,因此對他的故事我早已耳熟能詳。
少年時,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生活的全部重擔壓在母親孱弱的肩上。一天,母親上山為父親采集草藥時,不慎滾落山崖,當場昏厥過去,再也沒有醒來。聞聽噩耗,父親一口氣沒緩過來,也去了。一天內痛失兩位至親,遭此沉重打擊,15歲的他一下子沉悶了許多。鄉親們看他孤苦伶仃甚是可憐,於是紛紛接濟他。可要強的他不肯接受大家的幫助,一個人苦苦地熬過了生命的第一次寒冬。
18歲時,他去縣城的大修廠做學徒。由於心靈手巧,加之刻苦好學,三年不到,他就掌握了全部的修理技術。可好景不長,大修廠很快倒閉,他空有一身本事,卻失了業,不得不賦閑在家。
後來,別人看他技術好,拉他入夥共同辦修理廠。幾年下來,積累了豐厚的資金。合夥人巧舌如簧,借口要進新設備,卷走了全部的積蓄,逃得無影無蹤,隻留給他一個破破爛爛的院落。
很顯然,他的心靈又一次遭遇了重創。鄉親們很為他擔心,以為他會從此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那段時間,他整天不言不語,著了魔一般拚命地幹活,頭發蓬亂,滿身油汙,三十出頭的年紀落魄得像個五十歲的老者。
由於他的修理技術已臻爐火純青之境,很快便東山再起,有了自己的修理廠。不久,修理廠規模越來越大,許多小修理鋪都主動投到他的旗下。後來他又涉足食品加工,近幾年又搞房地產開發。每一次的創業都險象環生,可他就是憑著頑強的信念,一路披荊斬棘地走過,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從小時運乖蹇,命運多舛,人生可謂跌宕起伏,他的創業史更是血淚斑斑,令人不忍卒讀。然而,每次陷入人生的低穀後,他總是及時收拾殘破的心情,重整旗鼓,走出困境。
席間,我好奇地詢問:“是怎樣強大的信念在支撐著您,使您成為打不倒摧不垮的鋼鐵鬥士,雖曆經艱難卻仍像巨人一樣屹立在人生的風口浪尖?”
他微微一笑,淡淡地說:“嚐的苦水太多了,便學會了先抱荊棘後拔刺。”
“先抱荊棘後拔刺”!這句蘊含深刻哲理的智慧之語猝然擊中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心弦驀地顫動不已。
是啊,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我們遭逢人生的“滑鐵盧”,遇到無法選擇無法逃避的命運時,是滿含憂憤地詛咒命運的不公,終日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還是坦然地接受它,義無反顧地把荊棘抱入懷中,然後忍著身體和心靈的劇痛,把侵入肌膚痛進骨髓的那些尖利的刺一點點地剔除幹淨,一麵自我療傷,一麵堅忍執著,將生活的苦難釀成芬芳醇香的美酒,敞開胸懷,迎來生命的春暖花開?無疑,這位令人尊敬的企業家交出的是一份優秀的人生答卷。
路漫漫其修遠兮,誰都無法預知前路會發生什麼。當坎坷泥濘、風雨淒迷之時,一定要以沉潛淡定之心、從容豁達之態,以堅不可摧的勇者之姿,直麵慘淡的人生,將荊棘抱入懷中,勇敢地挑戰厄運,咬緊牙關,迎難而上,把那些紮人的刺一根根拔掉,這才是真正的勇士,才會在人生的曆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如果選擇退縮,不戰而退,實則是辜負了命運的饋贈,荒蕪了大好人生。
原載於《思維與智慧》
擁抱荊棘,就是擁抱困難,擁抱痛苦。在生活麵前,我們就需要這種敢於流血的精神。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贏在失望的拐角上
文|李紅都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宋帆
去省裏開殘代會,同行的代表當中有位和我一樣的聽障女子。當肢殘人代表主動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我的弱點便暴露了——他們語速太快,口型也不是我熟悉的那類標準普通話口型,我木訥地坐在那裏,根本接不上話。而她,卻仍應對從容,交談顯得輕鬆愉快。
我問她怎麼能看懂那麼多不同的口型,她笑著搖搖頭:“我不需要看口型,他們說話,我聽得很清楚。”說著,她用手撥開右耳後的長發,一段黑色導線連著一塊硬幣大小的導體正固定在她耳郭後麵。原來,她植入了電子耳蝸。
見我感興趣,她慢慢地給我講了她的康複故事。
她一歲多就因注射抗生素導致雙耳失聰,之後,她配上助聽器學說話。但是隨著成長,聽力開始不明原因地日漸下降,到了12歲,佩戴最大功率的助聽器,都無法提高聽力,束手無策的父親隻好帶她去北京尋找康複的信息。
在那家權威性的耳鼻喉科,有另幾位聾兒也跟著各自的父母來此求醫。大夫如實告訴了他們植入電子耳蝸的利弊:如果手術成功,患兒聽力將大幅提高,接近正常。但安裝電子耳蝸不僅費用昂貴,並且風險較大,萬一失敗,可能聽力狀況比手術前還糟。
沒人敢保證手術會百分之百成功,一旦手術失敗,不僅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並且孩子原有的一點點聽力也消失殆盡。很多家長考慮到孩子尚有微弱的殘存聽力,不敢冒那個險,猶豫再三,最終放棄了手術。唯有她的父親頂著巨大的壓力,簽下了手術協議書。
手術那天,她的父親用筆在紙上寫了一段話:“孩子,躺在床上,別動,大夫給你打一針,你就睡吧,睡醒了,就能聽到爸爸的聲音了。”
“真的嗎?”她睜大了眼睛盯著父親。看到父親和站在一旁的大夫都肯定地衝她點點頭,她高興極了,順從著躺了下來。
打過一針後,她很快就睡著了。醒來後,睜眼就看到爸爸紅腫著眼,正焦急地看著她。見她醒了,父親連連叫著她的小名,她驚喜地答應著——她實在太高興了,爸爸沒騙她,果真是睡了一覺後,就聽到了爸爸的聲音。
靠著植入耳內的電子耳蝸,她像健聽人一樣順利地考上了大學,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甚至還考取了駕照,而當年聽力比她稍好些的聾兒,因為家長擔心手術失敗讓孩子喪失殘存聽力,在猶豫中,錯過了做那個手術最佳的年齡段。
她說自己很幸運,當時她的聽力在那些孩子當中是最差的,父親選擇給她冒險做耳蝸植入術也是萬不得已的決定——再大的聲音,也激不起她一點的聽覺反應,反正都是最壞的狀況了,還能壞到哪兒去?
她的話,令我感慨。是啊,如果她還有殘存的聽力,她的父親可能就下不了那麼大的決心了,她的命運,可能也像我們這些中、重度的聽障人一樣,至今掙紮在難以與人正常溝通的苦惱中。
有一位親友,幾年前在一家企業做文員。單位效益很差,但那是有編製的正式工作,並且他好不容易才從車間調進科室,工作體麵而輕閑。隻是工資太低了,他也一度考慮過辭職,卻又舍不得,怕再也找不到這麼輕鬆體麵的工作,更怕以後成了社會上的“自由人”,失去最起碼的生活保障。他自嘲道,妻子一直沒有正式工作,孩子還在上中學,他要是再沒工作,這個家還怎麼過呢?
但是,仿佛越怕什麼,越易發生什麼似的。單位改製,他們那個終年難以贏利、總拖公司後腿的部門被公司精減下來,拿到一筆工齡買斷金後,他成了沒有單位的“自由人”。
那一刻,他覺得天都塌了,再沒有比這更糟的事了。他把自己關在屋裏喝了兩天悶酒後,最後決定豁出去——用那筆買斷金購進了一些器材,憑著他多年前在車間做電工的經驗,他做起了代銷五金器材和埋線、走線的生意。
沒想到,不到半年,他就收回了成本,生意好的時候,一天的收入能超過他當年在單位一個月的工資。盡管他比以前忙累多了,沒了節假日、禮拜天,但物質和精神生活卻比以前豐裕得多。現在,他和妻子正商量準備把房子換成大的,再貸款買一輛私家車。
閑聊時,他說:“有些成功,真不敢想象……如果沒有那次減員風波,我也不敢破釜沉舟地開始創業。”我樂了:“不逼你一把,你就不會知道你原來可以這麼優秀。”
人生,或許就是這麼富有戲劇性。當我們陷入最糟糕的狀況中時,肯定會生出傷感、煩惱、無助等灰色情緒,但是,無論如何,請振作精神,理智地接受眼前的窘迫,積極行動起來。因為,可能正是這個負極點,逼著你不得不改變思維和習慣,從一個嶄新的開端出發,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找到另一種你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功。
原載於《妙筆˙閱讀經典》
人生難免會走進死角,進退兩難。也許克服困難就在於能再堅持一下,隻不過就是再堅持一下,人生就轉彎了!
塔蘭托毒蛛的勇氣
文|小剛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得到勝利者的同意。
——薩盧斯特
美國西部、南美洲和歐洲南部棲息著一種奇特的蜘蛛,叫塔蘭托毒蛛。與其他蜘蛛不同,它天生不會結網,自然就不會通過蛛網而捕食昆蟲。那麼,它靠什麼來填飽肚子呢?靠的是搏鬥。任何一種生物,都可以成為它獵取的目標,遇到獵物時,它會猛地撲上去,然後從體內射出一股強烈的毒液,使獵物身體慢慢溶解,然後再吮吸,據說,這種毒蛛用一天半的時間便可吃光半隻鼠。
盡管塔蘭托毒蛛有巨毒液,但它畢竟是一隻蜘蛛,不是動物界中的強手,因此,許多時候與獵物搏鬥,它反會被打得遍體鱗傷,老老實實地躺在那裏,任由獵物擺弄至奄奄一息。
人們不禁要問,這種鬥敗的蜘蛛,傷得已經非常重,根本再沒有進食的力氣,它是怎麼活下來的呢?這也正是塔蘭托毒蛛身體的奧妙所在。原來,這種蜘蛛有超強的忍耐饑餓的能力,即使兩年不吃東西,七個月不喝水,也不會餓死渴死。因此,它勇敢地與獵物搏鬥時,隻要不死,哪怕被打得不能再動,它也會趴在那裏一動不動,數月不進食,直到把傷養好以後,再開始活動,然後依然凶猛地與獵物搏鬥。
塔蘭托毒蛛這種勇敢值得人類思考。許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與強敵過招,但這種勇氣的背後,必須有一種超強的本領做支撐,否則,我們沒有與之抗衡的資本。
原載於《意林少年版》
為了生存,人類往往會爆發出超強的力量。動物也是如此,原來生存是如此殘酷,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鬥爭,才使自然界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