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積澱,成就人生的高度(1 / 3)

第五章 積澱,成就人生的高度

擁有的東西總有一天會什麼都不留地還回去,何必那麼苦惱呢。不如把握當下,珍惜每一天瑣碎的日子,珍惜每一天溫熱的陽光。

冬??湖

文|袁恒雷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

——亞裏士多德

初冬時分,我來到了這座湖邊,離開它有幾個月了,想看看它冬日的模樣,那似乎是個未了的心願。

車沿著湖濱大道不疾不徐地行著,沿途是許多尚未褪盡色彩的樹木,遊人穿梭其間,偶有對對新人,在草地樹木裏,留下甜蜜的回憶。下了車,我等不及跑到它的身邊,放眼遠望,一輪橙紅的太陽向西側漸漸滑去,懸在遠山與近水間,如珍珠含在半開啟的蚌裏,閃耀著迷人的光芒。

湖麵上是一艘艘遊艇,慢悠悠地動著,我不知它們在那裏沉醉了多久,那情形似乎想要沉醉一輩子似的。湖水在有些寒意的風裏,皺了平,平了皺,水光瀲灩著,時有尾尾魚兒遊過,更顯得波光熠熠了。我望著這初冬的湖水,車馬勞頓的浮躁不由得平和了許多,舒展的思緒如同這層層的漣漪,遠遠地蕩開了去。

沿著湖邊行走,那湖邊的柳枝千條萬條,細細弱弱,像穿著長褂的青衫先生,身前身後,和友人打喏長揖。這打喏裏,是相逢的欣喜;這長揖下,是離別的歎息。我行走在歡喜與歎息間,不經意抬眼,麵前赫然是莽莽蒼蒼的一叢叢殘荷,在暮色與波光裏,沉澱成濃重的黛色,延展出那麼多。我知道,數月前的你定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美少年,如今換作風雨江湖中的倦客打扮,以蒼寒凜然的姿態示人,卻依然受著人們的喜愛。周圍架著的攝像機居然排到了街邊,那些人或許記住了你一生的容顏,他們比我更清楚呢!

殘荷的影子,淡墨一樣,在伸手可握的一把冬風裏。有的團團擠著,擠成一汪老綠;有的稀疏地立著,三支兩支,各懷著惆悵的模樣;有的已經枯萎,皺得倦了,索性躺在水裏,似乎下定了決心收藏起自己的容顏,不想出門見人。想想春末時分,清荷初露水,亭亭玉立,直至夏日,千朵萬朵,嬌柔芬芳,直映得荷花別樣紅——紅到日邊來。如今,她們是卸了妝,收了心吧,單揀素衣素裙著身,寂寂地麵對這日後的清寒日子。

這寬闊的湖麵委實動人,眼前的樹走過後,那水天一色的壯美便劈頭蓋臉地撲來,似大夢初醒之感——有著酣睡後的舒暢。從身前直至遠方的山巒,那銀白的水麵,微微地顫動著,如薄醉的夜晚,後半夜醒來,陡然看見一窗子如水的月光,方明了“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的意境,心裏頓時澄澈清明了許多,那時分不想回頭睡去。因而,麵對這湖光山色,所有的人都不會大聲講話,他們的聲音都變得柔和了,一切的莽撞與這樣靜謐的氛圍都不搭調。

再過一會兒,太陽終於落了下去,周圍似一片蒼灰的天幕罩著,和銀色的湖水在遠方靜靜地合攏起來。撲棱一聲,前麵的幾棵樹上居然驚起了幾隻野鴨,它們迅疾地向著對麵的山飛去了。那情景讓我恍惚有置身楓橋畔夜泊客船的錯覺,也有“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自然感受,因為在這平靜的湖畔、在這冬水長天之間、在這充滿故園氣息的荷花池畔,我的心感到的是溫暖妥帖,而不是客居他鄉的愁煩。

原載於《才智》

如果你曾鬱悶煩躁,或者焦頭爛額,那麼你或許可以出去走走。大自然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可是一定可以帶給你一點什麼。

十裏桃花

文|梅雪

自然不摻雜半絲人情。誰反抗它,誰就被一腳踢開;誰順從它,誰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枕邊書隨手翻起,與一首詩不期而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被詩裏的故事深深打動。英俊瀟灑、才思敏捷的詩人崔護,清明節時遊覽長安南莊,口渴難耐。當看到一個幽靜的農家院落裏,桃花盛開,滿心歡喜,就過去討水喝。這戶人家的姑娘靠著小桃枝看他喝水,姑娘潔白光潤的麵龐映著桃花,姿態嫵媚。等崔護離去驀然回首,卻發現姑娘仍在脈脈含情注視著他。來年清明,崔護想起姑娘,複去尋找,隻見門庭依舊,桃花依舊,不見了思念之人,臨行前,在大門左扉上題寫了這首詩。

愛情就是這樣,猜得到開頭,卻猜不中結局,峰回路轉最是圓滿。幾天後,崔護辦事又經過這裏,聽到院裏傳來悲痛的哭聲。得知姑娘去探親回來,一遍遍讀著題詩,一病不起,剛剛斷了氣。傷心欲絕的崔護來到床前,想象著初相見時桃花般的嬌容,不禁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呼喊:我在這裏,我在這裏!奇跡出現了:姑娘居然睜開眼睛,活過來了。最終,崔護和那桃花般美豔的姑娘修成正果。

花為媒,情相牽,成全一對夫妻,不禁為桃花叫好。

對桃花讚譽有加的,還有《詩經》裏的先人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讀罷,眼前浮現的除了鋪陳十裏的夭夭桃林、漫山遍野的灼灼芳華和香氣四溢的桃花味道,還有一位像桃花一樣嬌羞鮮豔、像小桃樹一樣充滿青春氣息的出嫁少女。她不僅長得美,心也美,把歡樂和美滿帶給婆家。可見,桃花自古以來就是愛的使者、美的化身。當然,也見證了愛的淒美絕倫。

和秦淮玉女李香君情到深處,風流才子侯方域贈送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麵宮扇與李香君當作定情之物。後來有桃花扇一說,是在李香君被強娶之後。為愛忠貞不屈的弱女子跳樓逃婚,懷裏的絹扇上濺滿了鮮血。侯方域的朋友被李香君的貞烈品性感動,就著扇麵上的點點血跡稍作點染,血跡便成了一朵朵鮮豔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襯枝葉,一幅灼灼動人的桃花圖繪成了,並題上“桃花扇”三個字還與李香君。自此日日扇不離身,晝思夜想,盼望著遠行情郎的歸期。直到來年漫山遍野的十裏桃花濃情盛開,灼灼芳華,而血染的桃花扇交到侯方域手中時,已是陰陽相隔。斯情,斯景,淒美得令人整顆心濕潤繾綣起來。美好的東西為何總是轉瞬即逝?歡從何處來,端然見憂色。世間最美的,必是傷得最深的嗎?

那年春天,獨自去鼓山寺。在寺內,第一次看到成片的桃花林,好一個碧樹繁花,一朵,一朵,又一朵。算是誤闖誤撞吧,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走著走著,迷失了方向。轉角處粉紅的桃花林似是故人來,默然無語地攬我入懷。不說,是懂得,更是慈悲。選一棵桃樹,花下坐。靜靜地發呆,一個人發呆。暖暖的太陽照在臉上、身上,春風輕揚,香氣撲麵來。人麵桃花相映紅,春風笑,人靜默。桃花總是這般令人自思量,多浮想。“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唐寅筆下的桃花庵何似於世外桃源啊,多麼令人神往的生活!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桃花源吧,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與花相依相伴,怕是世間最妥帖最純粹最夢想的一味夢了。

想起丁立梅說過的“真想,在桃花下,再邂逅一個人,再戀愛一回”,不禁一笑,哪有歲月可回頭,哪有人兒可等候?那些過往變成花間一壺酒,溫一溫唇,濕一濕心,人生就走完了。

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塵土,走向來時路。灼灼芳華的桃林裏真實地醉過一回,回去將繼續種花。花種在地裏,芳香一季;種在心上,芳香一世。

紅塵三分景,一分花香盈,一分時序替,一分在修為。

原載於《才智》

桃花承載了心事,承載了世間的永恒。這就是自然的力量。

感悟達子香

文|守望蒼天

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繩墨者彰。

——劉向

每當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殘冰還沒有完全消融的時候,達子香欣欣然地睜開惺忪的眼睛,迎著微微的風,綻放著淡紫色的笑靨,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小興安嶺上的達子香,是一種多年生的常綠灌木,它分枝多,葉互生,花開在枝頂。它既不高大,也不粗壯,看似柔弱,實則剛強,無論命運把它拋在哪裏,哪怕是險崖峭壁,達子香也不怨天尤人、悲觀失望、自暴自棄,而是緊緊地抓住一點兒泥土,咬定不放,它能絕處逢生,讓生命開出燦爛的花朵。你看,在山坡、在叢林、在溪邊、在崖上,那一片片紅彤彤的不正是盛開的達子香嗎?它像火似霞,綻放的可是生命的顏色!哦,達子香,雖然你什麼也沒說,卻給了我生命的啟迪。

曾經年少的我愛追夢,在達子香花開的時候,默默地在心裏許下一個諾言,等到有一天,我一定要像達子香那樣綻放生命的美麗,實現我的夢。

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我磕磕絆絆地一路走來,也曾收獲過一絲成功的喜悅,但更多的是苦悶和失意。

夢想有時就像一隻鳥,當我躡手躡腳地靠近它時,想要伸手捉住它,它像受到了驚嚇,翅膀一“撲棱”,飛走了。我的願望落空了,似從雲端墜下,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中。

我常常徘徊在屋後河堤上的那條小路上,一邊踱步,一邊思考。不知不覺,我順路來到了山腳下,猛抬頭,我眼前一亮,就看見在陡峭險峻的懸崖上,一簇簇的達子香開得正豔,像火一樣燃燒著生命的激情。

此時此刻,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達子香這樣原本普通的生命,身處逆境,泰然處之,既不畏懼生存環境的惡劣,也不放棄最初的夢想,它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堅韌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著,硬是在崖壁上開出豔麗的花朵,露出燦爛的微笑,創造了生命的輝煌。麵對達子香,怎能不令人感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