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謙卑的姿態(1 / 3)

第三章 最謙卑的姿態

從大自然和先哲給我們的啟示中,我們也應該明白,低頭是一種最謙卑的姿態。它絕不是一種單純的示弱,而是一種力量的蓄積。願我們有稻穗的胸懷,胸中裝滿沉沉的智慧;願我們做一棵彎腰的樹,能抵禦更多的風雨雷電;願我們可以像企鵝媽媽那樣低頭路過,那樣我們不僅能避免外界的傷害,還能看清腳下的道路。

龜的信念

文|王萬龍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

——柏拉圖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並且,在熟知者的印象中,烏龜和蝸牛同屬一類,速度極慢。要想與兔子這類靠速度吃飯的動物賽跑,不取巧,不碰運氣是絕對不可能勝出的。

另外,從古至今,龜這個詞一直都讓人缺少好感,縮頭、怯懦,仿佛都是它的天性。從出生就懶洋洋地躺在這個蒼茫的塵世中,渾渾而來,又渾渾而去。一生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唯一讓人可羨之處,就是壽命比較長。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錯綜複雜的自然食物鏈中,為何就不曾見有龜類的天敵?或是聽說某種動物,喜食龜類。難道它們真已憑借著厚重堅實的外殼,逍遙地逃出了自然的生存法則?

為此,我翻閱了許多書籍,因為這個與我生活毫無關聯,又無傷大雅的問題,著實困擾了我多時。甚至,讓我偶爾寢食難安。

龜的種類實在太多,我所能了解最為全麵的,莫過於海龜。它們常年蟄伏於深海之中,隻有到交配的季節才會懶洋洋地浮上海麵,進行一到兩小時的交配。交配完成後,雄海龜再度回歸深海,而雌海龜卻要艱難地等待產卵時節,遊弋靠岸,將成熟的卵全部埋入事先挖好的沙坑內。

至此,一位母親的使命算是圓滿完成了,剩下的,隻能靠那些還未步入海洋的小海龜了。在我還來不及埋怨這些狠心的母親時,小海龜們已經探頭而出了。那些在沙灘上等待,或是潛伏了許久的“殺手”,也已儼然等候多時。

在與海洋僅有咫尺的距離裏,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海龜,它們剛出生,就一心隻想潛入茫茫大海。

禿鷲、蜥蜴,甚至螃蟹等動物都已占好位置,匆忙將這些剛入塵世的小生命塞進口中,作為最易得來的美食。

溫軟的沙灘上,這些小生命在逐漸消失。即便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它們也僅能依靠自己那雙笨拙的鰭,不顧一切地向前匍匐。速度依舊緩慢,卻從未放棄過對邁出每一步所做的努力。

近在眼前的距離,對於它們來說,卻是遙隔萬裏。它們完全可以躲藏,可以認命,由此,不讓那些“捕殺者”來肆意製造血案。可這樣一來,它們就動搖了與生俱來的信念。

估計你們和我一樣,都在為這些無辜而又倔強的小生命歎息。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內心震撼的同時,也會為以前的不明所以,還給予它們譏笑而慚愧。

在成萬上億年的時間裏,它們從未更改過自己步入海洋的生存方式,這是何等的勇敢與坦然。正是這樣一種執著的信念,才讓它們的生命在時光的長河中得以延續,並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與之比較,以便進行關於信念的最徹底的反思。

原載於《考試報》

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除了雄鷹還有蝸牛。堅持自己的路,並且不放棄,雖然走得慢,但終會到達。

最謙卑的姿態

文|大彩

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盧梭

秋天的田野裏,漫步在金色的稻田邊上,秋風颯然而過,沉甸甸的稻穗謙虛地低下頭,隨風輕輕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音。也有高昂著頭顱的幾枝稻穗,招搖地站在哪裏,那麼顯擺那麼不合時宜,我知道它們是胸中無物的秕穀。那一刻,我仿佛被自然界上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這堂課的名字叫——最謙卑的

姿態。

在大自然裏,還有另外一種動物的智慧值得人類學習。企鵝世界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不向低頭而過的企鵝挑戰。一群好鬥的企鵝正在進行混亂的戰爭,你爭我奪之間誰也不肯讓著誰。忽然看見一隻低頭而過的企鵝,所有的企鵝就會自動讓出一條路,直到那隻低頭的企鵝走遠。

這隻低頭而過的企鵝,曾被複雜的人類演繹出很多身份,有人說它一定是萬人矚目的領導,理應受到那樣的禮遇;也有人說它是香風襲人的絕色美女,讓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事實上,它隻是一隻企鵝媽媽,因惦記巢中的孩子而急忙趕路。這樣的法則在企鵝世界裏備受推崇,而在人類的世界也毫無例外。也許是人類天性中對於弱者的同情,人們對於主動示弱的對手總是留下七分寬容,願意釋懷放手。從“退一步海闊天空”,到“伸手不打笑臉人”的感悟之中,你就知道這是人們在低頭低眉之間悟出的道理。

民間還有“彎腰之樹不易折”之說。那彎腰之樹,比起臨風的玉樹,挺拔已是不能企及的,但它一直以這樣謙卑的姿態站立著,至少可以規避風雨雷電。彎腰的樹把低頭當作一種謙卑的姿態,在經曆幾番雷電風雨後,它依然堅定地站立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

作為人類,適時適度地低頭,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女人在低頭的溫柔裏享受愛情的幸福甜蜜,男人在低頭的姿態中保持著向上的力量。低頭,像一把衡量人生智慧的尺子,尺度盡在人心的把握之中。曾有人問哲學家蘇格拉底:“作為天下最有學問的人,你知道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回答:“三尺!”那人叫:“普通人都五尺高,天地之間卻隻有三尺,那豈不是要頭戳蒼穹?”蘇格拉底笑道:“所以,這世上凡高度超過三尺的人,都要懂得低頭。”這便是我們偉大的先哲關於低頭最深邃的思考。

從大自然和先哲給我們的啟示中,我們也應該明白,低頭是一種最謙卑的姿態。它絕不是一種單純的示弱,而是一種力量的蓄積。願我們有稻穗的胸懷,胸中裝滿沉沉的智慧;願我們做一顆彎腰的樹,能抵禦更多的風雨雷電;願我們可以像企鵝媽媽那樣低頭路過,那樣我們不僅能避免外界的傷害,還能看清腳下的道路。

原載於《語文報》

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明智之舉,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謙虛使人進步,人隻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想辦法去彌補。謙卑更是一種處世哲學,因為無爭,所以無敵。

金雞湖

文|袁恒雷

要按照自然所啟示的經驗來生活。

——叔本華

在2003年的秋天,我來到了蘇州寓居。我當時的居所離石湖很近,但金雞湖的名號卻一次次從不同方向飛進耳朵裏,以至於我不得不去看看,到底她是以怎樣的芳容引得人們交口稱讚。而這一看,近十年來,就沒斷過了。

我於2011年離開蘇州,從2003年開始,幾乎每半年我都要去金雞湖走走。我喜愛那裏的湖水、遊船、橋梁和建築,羨慕那些生活在湖邊的人們。尤其是夏日傍晚,看著西邊的雲霞將倩影鋪展在湖麵,各個建築的燈光五彩斑斕,似一扇扇粉豔蝴蝶的翅膀,那湖水似陳釀的紅酒,想不醉都難啊!即便我離開蘇州已經一年了,我仍然記得金雞湖的一切,每每想來都情不自禁地歡喜。

喜歡上金雞湖當是從第一眼看到開始的吧!是因了她平整的湖麵嗎?是因為她多彩的建築嗎?我想是的,又不全是,不必說清。隻是每當見到她時,她都會給予我上一次的熟悉與這一次的新鮮,如一位交往熟識的老友。湖是有靈性的,湖風的撫摸讓浮躁的心緒變得熨帖,她帶著我遊離到夢中的童話世界,是波浪的歡笑,是音樂的低吟,是燈盞的溫暖,是情侶的溫馨。因為有這樣幸福的心緒,每一次來到金雞湖畔,我就加深一層對這裏的眷戀。

翡翠似的湖水、整潔的甬道、跳躍的快艇、輕便的單車,所有金雞湖的風光,既讓我無限喜愛,又讓我懷念追憶。每每念起,就又想去看她一眼,是否還是去年時的容顏。

所以,即便我回到了北方定居,隻要一尋到可以到江南的機會,還是要盡可能地擠出時間,跑到金雞湖畔,坐在長椅上,看著湖麵,不語。每當我在書房讀書或執筆時,偶爾會坐不住,便把窗戶打開,望向遠山,那山色多像金雞湖水的顏色啊!碧綠,卻看不到底,純真,卻又透著神秘。

且看那湖邊一排排整齊的楊柳,麵對碧綠的湖水梳妝,每當春末的和風拂過,柳絮便撒著歡兒地飛向湖心,嬉鬧著;且看那夜晚時湖邊一群群賞玩的遊人,聽那遊船在湖心裏遊弋時的快樂鳴笛。所見所聞的一切,都是我喜愛金雞湖的原因。我多想變成一隻湖上飛過的水鳥,那樣,我便會更加自由地去看她,便會更加真切地去看她。

當我坐在華燈絢麗的湖邊,望向整個湖時,不由得驚歎於湖的壯麗。兩座湖心島像是兩隻明亮的眼睛,一輛輛汽車從跨湖橋上安然駛過,小鳥總是在和摩天輪比誰的外衣更漂亮,環湖酒店裏的飯菜香味兒讓五湖四海的賓客流連忘返。

特別是周末,人們歡聚在湖岸,像是赴一場盛大的派對——隻為了看那水火交融的音樂噴泉。一架架攝像機沿著湖岸環形列隊,一群群遊人沿著台階站直了身子,隻待水柱升起、音樂唱響,人們的歡呼聲便一浪高過一浪。

還有那玩心重的爸爸,抱著女兒去水柱邊戲水,隻濺得滿身滿臉的水滴,而快樂也是滿身滿臉,是為金雞湖的潑水節。沿湖酒店的人們顧不得推杯換盞,紛紛跑到窗戶外,拿起相機、手機,將那水柱一次次拽進了相機,將那歌曲一首首錄進了手機。

這時,月亮在天空微笑地看著大地——欣賞這幅富貴安樂圖;湖邊的花草都披上了一層銀灰,泛著可人的光澤;“金雞湖號”在岸邊打盹,它在等著人們看完音樂噴泉後過來和自己嬉戲。

這是一灣樂於奉獻的湖水,在她的滋養下,沿岸幾乎每個月都會展現出新麵貌。從湖濱大道到城市廣場、水巷鄰裏、望湖角,從金雞墩到文化水廊、玲瓏灣、波心島、李公堤,處處都是景,目目都是畫。金雞湖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園,是蘇州當地人的驕傲,是他們接待外地親朋一定要領去看看的地方。

金雞湖水依舊是平和的,她該是喜歡看到自身周邊變得熱鬧起來的,一如看著自己逐漸長大的兒女,圍著自己歡笑跳躍。所以,她的湖水依舊碧綠,她的水聲依舊潺潺,在日光下泛著耀眼的白,反射給每一棵樹木,每一座雕塑,每一個過往的人。我歡喜著這樣的“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多麼令人難忘啊!似乎能看見淺近的水草搖擺,還有一尾尾調皮的魚兒,它們也在睜著好奇的眼望向岸上。

因為那些水草與魚兒,我不由得記起了金雞湖名稱的來由。傳說春秋時期,勾踐進貢了西施之後,夫差便隻顧和西施在城西靈岩山姑蘇台享樂遊玩,荒廢政事。吳王夫差聰慧的女兒瓊姬發現勾踐心懷叵測,多次提醒父親防範勾踐。可夫差沒有聽信她的話,反而受西施的挑撥,把瓊姬趕到蘇州城東大湖中的一個荒島去“麵湖思過”。

後來,越國軍隊兵臨姑蘇城下,夫差為了保命,準備把女兒作為“禮物”獻給勾踐請罪求和。瓊姬得知消息後,痛不欲生,跳湖自盡。後人為了紀念瓊姬,便把這個湖泊叫作“瓊姬湖”,把她投湖的地方稱為“瓊姬墩”。由於吳方言的“瓊姬”念起來和“金雞”的讀音相近,漸漸地,瓊姬湖就被人們稱為金雞湖了。

看著那些水草與魚兒,我在想,它們可是瓊姬飼養的後代吧?這一湖水因有這樣淒美的傳說而愈發哀婉動人。瓊姬當是這片水土的守護神,瓊姬湖也便是當地人們的母親湖了。

我也明白了自己為什麼看過那麼多的水與湖,而偏偏對這片湖水越發牽念。使我迷戀的——似乎可以這樣說,不僅僅是這裏蒸蒸日上的現代繁華,更是那在別的地方不易看到的平和柔美的波光和使我感動溫暖的人文底蘊。

原載於《語文周報》

湖是靜的,宛如明鏡一般,清晰地映出藍的天、白的雲、紅的花、綠的樹。生活應該像湖麵這樣平靜而安定吧。

注意力

文|孫道榮

家園,世界的樂園。

——德國諺語

一對夫妻,去郊外度假,他們住進了湖邊的一座房子。推窗見湖,湖水漣漪,景色宜人,空氣清新。夫妻倆很高興,決定多住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