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手指和耳朵打開(3 / 3)

原載於《遼寧青年》

我們無法丈量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就像我們無法得知大海裏有幾滴水,尊重生命,這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特征。

打開心靈寶庫的鑰匙

文|李紅都

藝術給我們插上翅膀,把我們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契訶夫

我一直覺得音樂和文學是打開心靈寶庫的兩把鑰匙,其中,音樂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音樂之美無法言傳,那是一種能滲透我們心靈深處,令人蕩氣回腸,並會影響我們一生的美……

很幸運,我出生在一個音樂氣氛濃厚的家庭中。在我最早的記憶裏,留存的便是母親哼著歌曲伴我入眠的影像。

當了一輩子小學音樂老師的母親,喜歡唱紅歌。小時候,家裏那台老式半導體收音機經常鎖定在播放紅歌的頻道,每當紅歌響起,母親就抱著我,輕聲地跟著哼唱起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清晨我放飛一群白鴿,為你銜來一枚橄欖葉……”童年時依偎著母親身邊聽紅歌的情景,就像一幀幀清晰的老照片,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際。

記得當時,母親最喜歡唱的有兩首:《南泥灣》和《我的祖國》,悠揚動聽的女中音,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音樂的美妙,更有一種充滿陽光的藝術氛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像一粒粒太陽花的種子,播撒在我心靈的土壤上。

“……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可以說,我最初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都是來自母親常唱的那些悠揚動聽的紅歌。

受母親影響,我和兩位哥哥也非常喜歡唱歌。大哥當年就是憑著嫻熟的手風琴獨奏和歌唱的特長,敲開了部隊文工團的大門,當上了一名文藝兵。而我在小學時期,一直是班中的音樂委員。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我至今仍能憶起當年跟著父母去部隊觀看“歡迎新兵文藝會演”時,大哥身穿軍裝和戰友們精神抖擻、放聲歌唱的情景,覺得這樣的生活真是幸福。

後來,一場意外事故,讓我耳邊的音樂戛然而止。在痛苦和迷茫中,那些沉澱在心底的勵誌紅歌又悄然湧上大腦——“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想一想紅米飯、南瓜湯,吃什麼都覺香又甜,想一想爬雪山過草地,沒有闖不過的艱和險……”這些質樸卻極富有感染力的紅歌所體現出的那種“樂觀向上、堅強不屈”的精神,讓我覺得自己愁眉緊鎖地抱怨不幸,是何等矯揉造作的事:紅軍戰士為了保衛祖國吃了多少苦,甚至不惜獻出生命,卻仍然活得那麼樂觀,跟他們相比,我和耳疾做鬥爭的苦,實在算不了什麼。

這麼一想,我的心胸也變得開闊起來,開闊起來的胸懷,幫我騰出空間去關注並深入學習音樂之外的領域內容。漸漸地,我學會了用文字去剖析生命的含義,理解幸福真諦,並因此找到了打開心靈寶庫的第二把鑰匙——文學。

多少年後,我憑著文學創作的特長,當上了企業的一名宣傳兵,開始用文字譜寫職工愛崗敬業的歌,宣傳職工的真誠善良以及他們熱愛生活的美……而這一切藝術創作的源泉,都始於我成長中感受到的那種“紅歌謳歌英雄模範、褒揚真善美”的正麵力量。

歲月悠悠,多少往事如煙雲散去,但我腦海裏仍留存著很多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每當我感到意誌消沉的時候,總喜歡哼幾首紅歌,繼續在紅歌那集“勵誌”和“醇美”於一身的藝術熏陶中,感受奮鬥的可貴和生命的壯美。

原載於《心理與健康》

時光荏苒,那些陪伴我們成長過的人、事、物,永遠揮之不去,那份美好始終鑲嵌在心靈深處。

隻當它們不存在

文|紅韻

唯有自愛、自知、自製,指引人生,才能導出神聖的力量。

——丁尼生

第二天就要進入市殘疾人演講決賽了,一直充當我的教練兼觀眾的朋友不放心,再次主動來檢驗我排練的效果。

我當然求之不得,畢恭畢敬地搬了張椅子請朋友坐下來,然後挺胸、靜立片刻,開始進入演講狀態。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我笑容可掬地向假扮評委和觀眾的朋友深鞠一躬,剛一抬頭,居然發現他拿著手機正在接聽電話,是停下來等他聽完,還是不管他,接著講下去?猶豫片刻,我很快鎮定住情緒,接著聲情並茂地演講下去。

“曾有人問我,你恨不恨造成你雙耳失聰的那個庸醫?你抱怨不抱怨因為殘疾而變得坎坷曲折的命運……”沉浸在自己的講述中,又憶起剛失聰時的痛苦,我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

講錯了什麼嗎?我發現朋友突然右手捂嘴,低頭偷笑。是我長期聽不清,靠看口形與人溝通,說話不清楚令人發笑嗎?不會吧,上次朋友還說,“這是殘疾人群體的演講,你的缺陷,大家會理解的。”那是什麼地方令他發笑呢?是不是我的頭發被電風扇吹亂了形狀?我下意識地用手梳理了下頭發,朋友忍著笑,肩膀輕微地晃動著。我一下子亂了方寸,臉漲得通紅。

朋友放下捂嘴的手,調整回嚴肅的表情,打著手勢示意我繼續。我深吸一口氣後,又開始講了下去。

“我抓起桌上的杯子,使勁地往地上摔去。玻璃的碎片滾了一地,亮閃閃的,像我傷心的淚滴……”我努力讓自己重新投入演講狀態,可一看,天啊,朋友居然離開座位走到堆放辦公雜物的陽台上去了。

“哼,不想聽拉倒!還有別人聽,我得對專心聽我演講的人負責。”我果斷地調整好情緒,眼睛不再看朋友,隻當他不存在。

我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歲月中的那些冷暖曆曆在目,幫助過我的那些善良一一湧出,那些人性的光芒照亮了我的眼睛……

我的目光在空蕩蕩的辦公室中遊移著,假想著很多觀眾正在認真地聽我的演講,他們在我的故事中和我一起流淚、歡笑、感恩、憧憬……

激情重新回到我的身上,我動情地講述著,仿佛麵前坐的都是我最誠摯的朋友,我正打開心扉地與友人促膝相談,以至朋友什麼時候從陽台上返回,重新坐在椅子上我也沒注意。我的眼睛不再看他,直到演講完後,我的目光才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啪啪啪啪……”朋友鼓起了掌,我沒好氣地說:“你在給我喝倒彩吧?”

“生氣了?怪我剛才沒認真聽你演講是不是?嘿嘿,剛才那些動作都是我故意的,你看,手機一直關著呢。我假裝接聽電話,擾亂你的思緒;假裝挑你毛病的觀眾或明或暗的言行,打擊你的積極性;假裝心不在焉的觀眾走來走去,分散你的注意力……還行,你起先有些不知所措,後來不在意了,那些打擾你的表情和動作,根本影響不到你了,明天決賽時就這樣。別讓一些有意無意的言行擾亂了你的思路,隻當它們不存在……”

我的火氣頃刻間消失。

第二天的決賽設在賓館大廳,觀眾很多很雜,有專門的評委和殘聯領導、各類殘疾人朋友及他們的親屬,賓館的服務員也好奇地站在後麵張望著,不少到這家賓館辦事和吃飯的無關人員看到了,也過來湊熱鬧,場麵有些雜亂。有位選手,看到後麵走來走去的觀眾,思路一時“短路”,紅著臉下台了。我也有些緊張,想起昨天朋友的指導,我暗暗給自己打氣:那些擾亂我思路的言行,隻當不存在……

走上了演講台,我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微笑地開始了我的演講。我的目光如蜻蜓點水,緩緩地掠過台下觀眾,目光所至之處,果然看到台下有不少漫不經心的觀眾,有人在打手機,有人在交頭接耳,還有人突然離開座位……還好,我已做好了準備。我的目光隻停在那些關注我的人身上,那些漫不經心的人,我看也不看。

那天,我發揮出了自己最好的水平,如願獲得了獎項。

我在掌聲中走下了演講台,心裏感慨萬分:人生,不也如一台演講?有人關注你、鼓勵你,有人輕視你、打擊你,還有人根本不留意你,漫不經心地充當你人生的過客,想成功的你,隻需在意那些關注和鼓勵你的人,那些擾亂你心神的動作和表情,根本不需要在意,隻當不存在。

原載於《妙筆閱讀經典》

太在意別人的指指點點會影響你的專注,擾亂你的心誌、動搖你的信念,從而使你離目標越來越遠。我們要做的是專注,奮力前進。

一念滅,一念起

文|旭旭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紮克

他來到人流湧動的人才交流市場,懷裏揣著精心設計的幾十份簡曆,想找份工作。看得出,他的心情很激動,臉上顯現著急迫和興奮的光芒。

人太多了,大廳裏人聲嘈雜,空氣汙濁,他感到心口十分堵得慌。他極力地伸長脖頸,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那一個個招聘啟事,生怕遺漏了一點。漸漸地,他的眉毛緊鎖起來,目光變得黯淡下來,眼睛裏流露出一種茫然和無助的神色。他感到自己這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要想在這裏找份滿意的工作很難。

他擠進人群,將簡曆胡亂散發了幾份出去,臉上露出一絲苦笑。

忽然,他的腦海裏閃出一個念頭:不找了!

這個念頭一閃現,他毫不猶豫地擠出人群,走了出來。他深深地呼吸了一下外麵的新鮮空氣,心裏感到一陣舒坦。他望了望湛藍的天空,天空上,幾朵白雲在悠悠飄浮著。不知為什麼,他的心裏有種清澈的感覺。

那個像升騰起烈火一樣找工作的念頭,就這樣熄滅了。他又想,不找工作,那幹什麼去?他摸了摸口袋裏僅剩下的幾張鈔票,心裏不禁一片茫然,眼睛裏閃爍著一絲晶亮。

他漫無目的地在路邊走著。他的思緒很亂,像蒙太奇一樣。

不經意間,路邊有一個賣水果的老大娘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七十多歲的樣子,佝僂著背,花白的頭發,臉上布滿了皺紋。老人麵前擺放的兩籃子蘋果,清香撲鼻,散發著誘人的味道。看到有人從眼前走過,老人的臉上立刻露出溫暖的笑容,她熱情地吆喝著,聲音洪亮、清脆。老人臉上的笑容,像盛開的花兒,婆娑、逶迤。

看著老大娘賣水果的樣子,忽然,一個念頭在他腦海裏升起:我也賣水果!

這個念頭一閃起,他仿佛像吃了蜜似的,心裏溢滿了甜蜜。他想,老大娘這麼大歲數了,可還在自食其力,讓人敬佩和感動,我就學老大娘——賣水果。

說幹就幹,他來到水果批發市場,批來兩箱蘋果,然後來到菜市場。他把蘋果擺放開來,看著眼前一個一個從他麵前走過的人,他的臉上溢滿了笑容。他想起了那賣水果的老大娘,他感到自己臉上的笑容有點像那老大娘。

很快,一個帶孩子的女人在他的蘋果攤前停了下來,她問了價格,然後蹲了下來,挑挑揀揀,買了幾個蘋果。他激動地稱好蘋果,收下女人遞來的錢。

手裏捏著那幾張鈔票,他的心裏甭提多興奮啦!他想,這做生意並不難啊,隻要肯幹,就一定能幹出名堂來。

一天忙下來,他算了算,發現竟然賺了22塊錢。他笑了,笑得很甜、很明媚……

人們很快地發現,菜市場一角,有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每天固定在那賣水果。年輕人的笑容很燦爛,那笑容有點像老大娘。看到那笑容,總讓人忍俊不禁。

他的水果品種漸漸地多了起來:蘋果、香蕉、橘子、哈密瓜……從一開始是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運貨,漸漸地,他換了三輪車、電動三輪車。終於有一天,人們發現小夥子開著一輛麵包車來了,身邊還有一個穿粉紅色衣服的姑娘,也在他身邊幫忙。小夥子的臉上,多了一分自信和沉穩。

小夥子不再露天賣水果了,他租了一個門麵房,門麵房裏,不僅賣水果,還賣各種炒貨兼批發貨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還開了幾個分店,手下有了十幾名員工,人們開始稱他為“老板”了。

有一天,店裏來了一名記者來采訪他。記者問他是怎麼想到自主創業的。

小夥子聽了,眸子裏閃爍著一絲晶亮,仿佛陷入一種過往的回憶中,然後,他緩緩地說道,一念滅,一念起。

看到記者疑惑不解的神色,他解釋道,我在求職中,感到招聘要求很困惑、很茫然,突然間,那找工作的那個念頭消失了。看到路邊一個老大娘在賣水果,又一個念頭升起——就學那位老大娘賣水果。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將生意漸漸做大了。

他深情地說道,一念滅,一念起,人生的轉折點就在這瞬間發生了改變,它讓我看到了天堂的模樣。

原載於《才智》

有時候一個轉念就決定了人的命運,人生就是那麼一轉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