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笑,不回頭,風卷起一地枯葉。
4
朋友們問我,他一看就不是好人,我為什麼把他說得那麼好?我以欺騙的罪名放棄了辯解,因為她們和我一樣,固執地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時間在我們身上造成的改變。
蕾子的改變讓我最意外,以前那個唯唯諾諾的弱女子,竟然變得那麼勇敢沉著。是她最先站到了他麵前,是她憤怒地說他是垃圾,是她說我一點兒都不現實。我目瞪口呆於她的改變,竟然忘記了她是在批判我的等待,是在憤怒他的表現,是在否定我和他的過往。
她們說,他早就忘記我了,否則眼神不會那麼陌生,不會在片刻思考後,才在不樂意中走近我。
語言已是個累贅,我不想思考太多,隻想為故事寫下結局。結局之後便是忘記,忘記曾經那個溫暖善良的人,像忘記葉子從哪個位置飄落一樣。萬事萬物自有規律,隻需記得他存在過,沒有停留,也不可能始終停留於某處。
當我再次登錄QQ,看到他在與我相遇前一天的留言:“我在大雁塔,這個周末你安排時間,到時候打電話就行。”
這就是所謂的宿命吧,偏偏那天我沒上網,偏偏我們那天就去了大雁塔,偏偏他也經過了那個路口。
雙休日過後,他又留言,問我怎麼不打招呼就走了。
星期一晚上,我上線,他說見麵對他來說就是尋求一個不再等待的理由。
我不做任何回複,也不需要做任何回複,我們拗不過時間,抵抗不了改變。
他仿佛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帶著他的一切,消失在了我的世界裏——QQ好友裏找不到他,因為他把我拉到黑名單裏了;手機通訊錄裏也找不到他,因為手機突然再也打不開了;在路口更不會碰到他,因為我離開了那座城市。
5
當汽車將那座城市丟給了過往,想想這一周以來的收獲,或許可以將這次旅行命名為“改變”。我像個站在荒原上的孩子,望著熟悉的天空,卻覺得格外陌生。
轉身對一個堅持者來說並不難,不轉身,隻是因為沒看到結局。雖然知道有些事情並不像想象中那樣美好,但我願意相信奇跡,因為隻有相信,它才可能是真的。就算奇跡沒有出現,讓我看到最慘痛的結局時再放手,不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嗎?
窗外一片漆黑,從玻璃上看著自己的樣子,有一種說不出的輕鬆。也許我的等待不是因為感情,而是因為性格,因為我等的隻是一個結局。
突然想起他被風吹得很輕的一句話——你越來越好看了。
是啊,認識他的時候,我還是個羞澀的少女,而現在已是自信的青年。自信的女孩最美麗,美麗的女孩更自信,我的生活一直在良性循環。然而,他呢,為什麼會越來越像痞子?
這就是她們說的現實吧!
什麼是現實?現實就是跟著時間跑,不管正確與否。
我們都一樣,想趁早擁有自己想要的一切,總怕時間來不及。所以才會著急,所以才會想走捷徑,所以才會不擇手段。隻怪人生太短,我們跟著時間跑在雜亂無章的軌跡上,卻忘記了自己原本要去的方向。如果生命無限長,是否我們就不這麼慌亂、這麼著急了呢?
這個世界是經不起追問的。
汽車快到站的時候,鄰座的人播放起了歌曲,《分手在那個秋天》撕裂了我最後的堅強。傷感湧入鼻孔,車一搖晃,淚便與曲調和枯葉一起零落。
6
再次接到蕾子的電話時,我正在路口等紅燈一秒一秒消失。
“你沒事吧?”她問。
“當然。”
“或許我們是錯的,或許他隻是不想讓你看到他頹廢的樣子。”
“我們是否正確,我不知道,我隻知道……”
“知道什麼?”
我拎好包包,跨出一步,走上斑馬線:“在路口,向前走。”
原載於《新青年》
有沒有這樣一個人,回憶裏牽手,夢境裏相逢,時光裏想念;有沒有這樣一份愛,青春裏瘋狂,流年裏追尋,前程裏遺憾?但是失去了又怎樣?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吻”出精彩人生
文|倪西贇
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存,更要奮鬥。
——孫中山
2013年7月15日,一位身穿藍色旗袍校服的女生,在各大媒體的鏡頭前,示範透過嘴唇閱讀點字。她在2013年全港中學文憑考試(即香港的“高考”)中,取得3科5++、2科5+的佳績,成為2013年最勵誌少女。誰知道,鏡頭前這個一臉陽光,麵帶微笑,侃侃而談的女孩,竟是一位患有失明、弱聽和十指觸感障礙的人。
1993年,她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的家庭。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出生,竟會有那麼多的磨難在等著她。她出生幾個月後,就被發現有視力有問題,父母抱著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他的父母她神經嚴重萎縮,雙目幾乎失明,隻能感覺到光和影。父母抱著她欲哭無淚。然而,福無雙至,磨難接踵而來。在她四歲多的時候,父母發現她的手指尖也有觸感缺陷,不能像一般失明學生那樣雙手觸摸點字閱讀;而到了小學一年級,她聽力也開始下降。這些不幸,放在誰的身上,都將是一座座沉重的大山。
一般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殘疾,別說是讀書,能夠讓孩子生活無憂就是萬幸了,然而她是幸運的。她的父親是點心師傅,母親是全職家庭主婦,日子過得比較緊張。但是,父母從沒放棄這個“三感不全”的寶貝女兒。他們除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為了她能夠及時讀書、認字,將來有一技之長,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還讓她按時上幼兒園,就讀盲人學校。父母為了讓她早些融入主流學校,在初中一年級時便將她轉往教學條件較好的英華女校。
在愛的圍繞下,她特別懂事,特別堅強。她在家裏從不給父母添麻煩,在學校裏遇到困難總是自己嚐試解決。
一般有視覺障礙的人,都是用手觸摸閱讀盲文,然而上天連她用手觸摸的能力都剝奪了。怎麼辦呢?她很苦惱,但沒有放棄。她不斷嚐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尋找最佳觸點,終於有一天,她興奮地發現,用雙唇可以代替雙手觸摸閱讀。
每天,她把書放在嘴唇上,好像在與書時刻“親吻”。從此,課堂上、校園裏多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以唇“吻”書,看似浪漫,實則困難重重。剛開始,她一遍又一遍練習用嘴唇閱讀,但不得要領。不得要領,就不斷地摸索,在她的堅持下,終於熟練掌握了唇讀的技巧。她用唇讀點字每分鍾大約讀100個漢字,英文大概80個到90個單詞。她雖然掌握了唇讀的閱讀方式,但相比之下,閱讀同樣的內容,她不僅比其他用手讀書的失明人士慢,更要比正常人多花兩倍時間。為此,在上課前她要提前預習老師事先為她準備好的點字筆記,在下課後,她幾乎除了吃飯、洗澡和睡覺外,其他的時間都用在閱讀上。她認為,自己雖有聽力障礙,但更不能放寬對自己的要求。
在香港,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參加“高考”可獲安排豁免中英文聽力考試。這對她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待遇”。她考慮再三,毅然放棄享受這樣的待遇,因為她知道,應該憑自己的能力去闖關,無論考出來成績怎麼樣,都要勇敢麵對自己的障礙和現實。如果這次選擇逃避,這個困難以後都會跟著她。在考英國文學時,她花了共8小時作答,中國文學則長達10小時,而一般考生隻需要共6小時。因此,她付出了比常人多一倍的體力和努力,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被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係錄取。她,就是香港勵誌少女曾芷君。
曾芷君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時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在網絡日誌上發表名為“為了我們的未來”的文章,讚揚她“意誌過人”;詩人半納在獻給曾芷君的詩中讚美她把少女之吻無數次地獻給書本,連驕傲的蜜蜂和蝴蝶都自慚形穢……
“人生縱然充滿荊棘,我依然無所畏懼。”麵對種種困難,曾芷君依然很快樂。她認為,快樂的時光不可勝數,快樂總比煩惱多。
是的,磨難就像一座山,何不攀上這座山並把它踩在腳下?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快樂的。
原載於《意林·少年版》
每個人都有一段自己拚命的日子,那些日子,沒有人告訴你怎麼去做,也沒人陪伴你前行。但你必須知道,自己不拚命,就沒人救得了自己。曾芷君告訴我們的,不光是奮鬥那簡單。
綻放的青春才美麗
文|冠豸
青春,就像受讚美的春天。
——勃特勒
1
姚佳轉學過來後,我在學習上的霸主地位就岌岌可危。第一次數學小測驗,她就以滿分之勢把我拉下馬,讓我懷恨在心。姚佳不僅成績好,長相甜美,還有很好的人緣。才轉學不到一個月,她就在班上建起了一個以她為中心的大圈子。每天放學回家,一群人簇擁著她談笑風生。
我冷眼旁觀,心裏不解,還有些不屑。她才來幾天呀,就如此張揚?
我和班上的同學相處了兩年,也沒什麼交情。“獨善其身”是我信奉的人生哲學。
2
在我上小學時,我的父母就雙雙下崗了。
有一天夜裏,起床上衛生間時,我隱約聽見了從父母房間傳出來的媽媽壓抑而傷心的哭泣聲。屏氣凝神,我小心翼翼地趴在門上聽。“天無絕人之路,雖然下崗了,但隻要我們勤勞點兒,還是可以過活……”爸爸在安慰媽媽。在他們斷斷續續的訴說中,我終是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們已經下崗兩個多月了,找工作四處碰壁,無收入來源,而在這節骨眼上,在老家的爺爺又生病住院,需要花費很大一筆錢。
回到房間,我一個人躲在被窩裏哭,我知道這個家已經和以往不同了。隻是我沒想到,天亮後,媽媽依舊微笑著叫醒我,送我去學校,爸爸也一如既往地拍拍我的肩膀說:“早上好呀,小宇星。”一切如往昔。但敏感的我還是感覺到了媽媽笑容背後的酸楚和爸爸堅毅目光裏的那種無奈。我想哭,但我強忍住了,也用明媚的笑臉回應他們。
也就是從那時起,為了生活,父母開始在菜市場門口擺攤賣水果。他們一直瞞著我,但這一切,我都知道,我還親眼看見過媽媽被顧客罵得灰頭土臉,看見過他們招攬生意時那近乎獻媚的笑容。
生活悄然改變了他們,但我要和他們一起維護他們在我心目中最初的形象,所以我佯裝不知。在父母麵前,我天真爛漫,但離開家後,我就沉默寡言,不與人交往,完全投入到學習中。我知道我的好成績可以為父母帶來欣慰。整個小學階段,我的成績都名列前茅。
班上的同學攀比成風,他們比衣服的牌子,住房的大小,父母的工作、收入甚至當多大的官。每次在他們爭得麵紅耳赤時,我都會遠遠地避開。我害怕他們問到我父母的工作,我不願說謊,但也無力承受這樣的傷害。
我不需要同情。我的成績足以讓他們仰視。我倔強地拒絕別人的友誼,漸漸地,我習慣了獨處。
3
有一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年了,但我一直不曾忘懷,那種傷害刻骨銘心。
那時,我讀五年級。4月25日是我的生日,我沒想到,我的同桌也是那天過生日。放學前,他就邀請了很多同學晚上去他家,說他媽媽會為大家做一大桌好吃的菜,還有水果蛋糕。他也邀請了我。其實我很想去看看別人家是怎麼樣過生日的,但猶豫一陣後,我還是決定不去。我的父母對於過生日的事從來不熱衷,以前日子好過時,他們也沒給我過生日,後來的日子我更不會在生日這天,要求他們給我禮物。
那天放學後,我用自己積攢下來的零花錢買了個萬花筒,本想留給自己,但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它送給同桌。我是委托同學把禮物帶過去的,然後一個人在街上逛了很久才回家。父母每天都要很晚才回來,如果太早回去,冷清的家會讓我備感寂寞。
第二天上學時,同學們一直在講生日宴會上豐盛的菜肴、巨大的水果蛋糕,還有大家送去的五花八門的禮物。
“宇星家很窮嗎?平時沒看出來,他這人真小氣,居然隻送了一個萬花筒,怪不得沒臉去……”一個女生輕聲嘀咕。雖然她的聲音很小,但我還是聽見了。瞬間,我的臉紅了,連耳根都熱辣辣的,仿佛被人當眾摑了一記耳光。那女生還在說,旁邊的男生馬上轉過頭來看我,然後提醒她閉嘴,幾個人說說笑笑走到教室外麵去了。
我的淚噙在眼眶裏,強忍著,卻還是不爭氣地流了出來。
過生日的那天晚上,從街上回來後,我一個人待在家。沒有蛋糕,沒有祝福,我獨自點燃停電時家裏備用的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中,默默為自己唱生日歌。那樣的淒迷中,我沒有流淚。我不怪父母從來沒給我過生日,他們整天忙碌,沒日沒夜地辛勞,一切都是為了我。愛的方式千萬種,父母有他們愛我的方式……
在他們走開後,我迅速地抹幹眼角的淚痕。我怎能為這點小事難過呢?我和他們從來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
4
有一天,終於有同學知道了我的父母在菜市場門口擺攤賣水果。一時間,全班沸騰,他們怎麼也不相信,我居然會是小販的兒子,他們莫名其妙地幸災樂禍。
看著無動於衷卻一臉倔強的我,他們也許自省過,慢慢地,他們對我說話客氣起來。是怕傷害我,還是怕激怒我?他們與我交往時更加小心翼翼,可是他們越這樣,我越是疏遠他們,裹緊自己的心。
以前,我隻是刻意地不與人交往,後來是變本加厲地孤傲,對誰也看不上眼。學習上,我卻更加努力。我認為,唯有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才是我最好的出路。
升上初中後,我依舊冷漠地麵對身邊的同學,跟誰都沒有知心話可說。我習慣了沉默,有時覺得語言都是多餘的。剛開始,因為成績好,常有同學來問作業,但我總是漠然置之。幾次後,大家都知趣地不再來問我。他們在背後說我無情,說我是個怪胎。
我以前的生活就是這樣度過的,孤獨卻也充實,因為我心裏充滿了自信和對未來的渴望。我想,隻要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後,一切都會改變。
我沒想到升上初三時,會遇見那個叫姚佳的女生。她的出現,改變了我。
5
姚佳愛笑,整日樂嗬嗬的,晶亮的眼睛透著一股靈氣。
她剛來不久就和大家打成一片。憑借甜美的笑容、不拘小節的個性,再加上優秀的學習成績,她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喜愛。第一次數學小測驗,她一下就把我拉下馬,大家歡欣鼓舞。
大家都受夠了我的傲慢,現在就想看我失落的樣子。他們圍著姚佳,把她當成了“英雄”。特別是幾個女生,更有一種“報仇”後的快感,她們故意當著我的麵唱惡搞歌曲來氣我。
我沒想到,姚佳在這種時候還會主動和我打招呼。我以為她是故意讓我難堪,就沒理她,臉上寫滿冷漠。這是我保護自己唯一的方式。碰了一鼻子灰的姚佳並不惱,麵對我冷漠的臉,居然還能笑逐顏開。
一次次麵對她笑容可掬的臉,我緊繃的神經漸漸鬆弛下來。
姚佳一定是從同學那裏了解了我過往的事,有幾天,她看我的眼神有些愛憐。我不屑地笑了起來,心裏卻莫名地難過。以前,我沒有渴望過友誼,但這次,我希望能和她成為朋友。不是因為她學習上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她真誠的笑容讓我感動。
“其實宇星很善良,他隻是不習慣和大家交往……”一天中午,我進教室時,突然聽到姚佳和幾個同學在聊天,他們說到了我。抬起的腳輕輕放下,我躲在教室外麵。“宇星就是太傲了,讓人敬而遠之。”一個女生插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隻要他沒有傷害別人就行了,但我真希望他能夠快樂起來……”又是姚佳的聲音。第一次,我聽到有同學為我辯護。她居然明白我的心,我的淚就那麼不設防地洶湧出來。
與姚佳平靜地相處了一段時間。學習上,我們難分伯仲,隻是在生活中,她天天有許多同學陪伴,而我依舊獨來獨往。
放寒假前的一天,姚佳偷偷遞給我一張字條。上麵寫著:
“宇星你好!從同學那裏,我知道了你許多事情,也知道你的家境。其實說到家境,像我這種打工子弟,又有什麼家境可言呢?出身由不得我們選擇,但生活的方式、生命的狀態卻是由我們自己把握的,不是嗎?青春不需要卑微的自信,這種自信隻是自卑的一種偽裝……沒有朋友的生命旅程是孤單的,也不完整,即使再華美,也是一種殘缺。我希望你能成為我的朋友,也希望你能敞開心扉交更多的朋友。聰明如你,一定明白我話中的意思,對嗎?希望新年開學後,能夠看見一個真正陽光的自信的你,我們一起努力……”
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女生的字條,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深入地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看著姚佳寫給我的字條,我陷入了沉思。
原載於《情感讀本·道德篇》
年少的時候總是固執的像是開在角落的花朵,拒絕陽光,也拒絕更多的愛。自以為是地認為,與他人有交際便會丟了所謂的麵子。長大以後才發現,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因為活著就是要相互取暖的。
一株愛做夢的狗尾草
文|安一朗
隻有剛強的人,才有神聖的意誌。凡是戰鬥的人,就能取得勝利。
——歌德
1
杜菲菲是一個特別自戀的女生,有點兒胖,還有點兒黑。
別人嘲笑她胖,她不惱,還會笑盈盈地說:“羨慕嫉妒恨吧?你以為誰都能長得我這麼有福相?”氣得想挖苦她的女生抓狂,在悻悻離開時,還惡狠狠地留下一句:“就你胖,就你有福相!不稀罕!”
有個男生逗樂說:“菲菲,如果你長得白一點兒,那該多好呀!要知道,一白遮百醜呢。”
杜菲菲聽後,圓眼一瞪,嗲嗲地說:“你當是做白麵饅頭呀,越白越好?你可知道現在流行什麼膚色嗎?告訴你吧,現在正流行我這種小麥色,這可是最最健康的膚色喲!不信的話,回家上網查查吧!想曬成我這種小麥色,可不簡單。”
杜菲菲的一番調侃愣是把調皮男生的嘲笑擊落得無影無蹤。看見男生啞口無言的表情時,她還美滋滋地哼唱起來:“我美呀美呀美呀,我醉啦醉啦醉啦……”
杜菲菲搖頭晃腦的投入表情、沒把男生嘲笑當一回事的從容不迫,贏得了眾女生的熱烈掌聲。畢竟天生麗質的人少,每個女孩都有自己不願言說的小缺憾,杜菲菲的自信,為她們撐起了一片明媚的天空。有一段時間,女生們都會在背後說:“要自信,找杜菲菲去。”
喜歡沉溺於自己營造氛圍中的杜菲菲,每天都笑嗬嗬的,從不把煩心事掛在臉上。在愛做夢的年紀,她有自己五彩斑斕的夢,如一串串絢麗奪目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