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和青春裏那些委屈握手言和(1 / 3)

第五章 和青春裏那些委屈握手言和

家的溫暖總是讓人留戀的,無私的母愛、深沉的父愛包圍著我們。幸福浸透了我們的成長,充實了我們的心靈。

娘兒倆相愛的方式

文|冬凝

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肖楚女

呂  梅

認識青揚爸沒幾天,我就知道我們中間有個小孩叫青揚。後來我與青揚爸領了證,因為青揚,就沒舉行任何儀式。

青揚爸有歉意,他提議出去旅遊,我想了想,還是拒絕了。帶青揚去不方便,不帶他不合適,不想因為有我加入,讓青揚感到爸爸對他的愛有所減少。

青揚不稱呼我,不叫媽媽不叫阿姨,隻是與我疏遠著。平日裏,他並不刁難我,我喊他他就答應,卻不主動跟我說話。我不注意他的時候,他偷偷端詳我;我給他送去洗幹淨的衣服或者給他夾菜,他說謝謝,卻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忽然意識到,他是與我有隔閡,才這樣小心謹慎。

可這不是我想要的。因為這不是一個正常家庭應有的氣氛。我既然選擇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就是為了大家都能享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而不是小心著相安無事。

雖然與青揚毫無血緣關係,但在身份上我已經成為他的後媽。我今後的幸福,與這個小孩息息相關,與他相處是我必須麵對的。

隻有得到他的愛,才算擁有了這個家。

我對青揚爸說,給我們一個單獨相處的時間吧。

青  揚

爸爸加班。

隻有我和她在家。

我有點兒緊張。

說實話,她不像壞人,她跟院裏奶奶們描述的後媽不同。除了她笑得很好看之外,還因為她在我這麼大的時候,也跟我一樣得過大紅花,是個好孩子。她給我看腿上一塊不大顯眼的傷疤,那是有一次追小偷時摔倒留下的。我差點兒要驚叫了,她還是個英雄。可是她溫柔地說,她不是英雄,她隻是想告訴我,她不是個壞人罷了。

說這話的時候,她的手伸過來,想要擁抱我,我躲開了。我鼓起勇氣問她:“你當了後媽,會慢慢變成像白雪公主的後媽一樣的壞人嗎?”

她竟然回答不知道。我瞪大眼睛,不由得退後幾步。她笑了,接著說,如果以後我欺負她或者做了不該做的事,她肯定會批評我,興許嚴重起來還會打我。她說如果那樣的話,我肯定會認為她是一個壞人。

這個,這個……我隻好對她保證,我會做個好小孩。

她也很利落地保證,她會做個好後媽,跟白雪公主的後媽完全不同的好後媽,照顧我,疼愛我。

“真的?”我問。

她微笑看著我,說:“我們拉鉤,好嗎?”

她也實在不像個壞後媽。我猶豫著,卻又不由自主地伸出手,迎上她的小指。

呂  梅

青揚的確對我有所戒備。

青揚的爸把門關上的聲音,讓小小的青揚有點兒坐立不安。他盯了我片刻,咽了一下口水,然後說:“我害怕後媽。”我想了想,對他說,我也害怕。我說我小時候讀過白雪公主的故事,那時候,我也認為後媽是壞人,會虐待小孩。

青揚很驚訝我會這樣說。他以一個五歲小孩的智慧,接著試探著問我是不是壞人,我向他列舉了很多我不是壞人的理由。

小孩到底是小孩。一時間他忘記我們討論的問題,很崇拜地看著我。我笑起來,忍不住要擁抱他,沒想到,這個動作又喚起他下意識的防備,他退了退,拒絕了我。

不過,兩分鍾後,他還是掉到我繞的彎子裏。他小小的嘴巴微微嘟起,不很情願地跟我拉鉤,我們約定,隻要他做個好小孩,我就做個好後媽。

我隻是想,我要對他好,真的好。

青揚一歲多失去母親,小小的他不懂得悲傷,在奶奶與爸爸身邊長大。在最需要嗬護最需要照顧的年紀,他沒有感受到母愛,縱然得到大家的萬般寵愛,他依然是個可憐的小孩。在我們一起生活之前,對於後媽,周圍人必定為他做足了功課,所以,我應該擔待他對我保持的距離與防備。

青  揚

她跟別的後媽不同,也跟別的媽媽不同。

我還沒有盡力做個好小孩,她就真的做了好後媽。

起初回奶奶家,鄰居們會拖住我問:“青揚,她做什麼飯給你吃?罵不罵你?打不打你?”

我告訴奶奶,她對青揚真的好。奶奶捏捏我胖乎乎的臉,看著我快樂的樣子,偷偷抹眼淚。

好多年後的一天,她也在,奶奶說:“青揚,你媽媽養大你很辛苦,你以後,要孝順你媽媽。”

她笑了。她說,將來我能飛多遠就飛多遠,我快樂她就快樂。

這話是真的。同學們都被家長逼著學習各種才藝,上什麼奧數英語,可是我不必。我甚至不需要在完成作業之外與課本糾纏。我喜歡看課外書,她一捆一捆買回家;我喜歡動漫,她就盡力為我找與動漫有關的資料。

她也說過課外學習的事。她問我:“想一想,你喜歡學什麼?”我說我都不喜歡。她很幹脆地決定,那就不學。我問她:“難道你不想我與別的小孩一樣成才嗎?”她想了想回答我:“我認為對於一個小孩,快樂成長比成才更重要。”

為這,她曾經與我爸起了爭執,最後她說:“青揚是我親生的我也會這樣做,這是我愛一個孩子的方式。”

於是我就被很多每天忙於修煉各種本領的同學羨慕。他們好奇,反複地問:“你媽真的不給你買AB卷?你不去英語班你媽真的不生氣?你真的可以玩電腦遊戲?你媽真的要你自己安排課餘時間……”問來問去,他們說,青揚的媽媽真好。

嗯,我也覺得,青揚的……媽媽,真好啊。

呂  梅

我隻是想讓青揚知道,長大的過程,其實很溫暖,也很簡單。

從怯生生提防我的小孩,到自然地接受我的擁抱,我用了大半年的時間。青揚的爸爸提出再要一個小孩時,我想了又想,終於拒絕了。青揚就是我的小孩。看著青揚英俊的小臉兒,我不舍得讓他感覺半絲兒忽略。

再後來,青揚的奶奶覺得對不住我,反複地在青揚麵前提起,將來要好好孝順我。其實真的不必,我享受愛他、陪他成長的過程。

青揚喜歡動漫,無意各種學習班興趣班,我給他自由。壓根,我就隻想給他一場沒有遺憾的快樂成長。但在高考前,我與他有過一次深談,我要他認真思考一下,將來想做什麼,明確他喜歡的是什麼,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幾天後,他有些猶豫地告訴我,想去北京,想學動漫,將來去美國深造。

我沒有反對。雖然北京離我們這個城市太遠。我說,向你的目標努力。

三個月後,青揚真的拿到北京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我聽得出,青揚奶奶話語裏欣喜中透露著的歉意。她絮叨,怎麼讓青揚去那麼遠,孩子就是鳥兒,有了翅膀飛出去就難回來了。操這麼多年的心,不容易把他養大,應該把他留在身邊,將來……

我對青揚奶奶說,把青揚養大,還不是為了讓他去飛?他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青  揚

同學們考很遠的學校大多是想要逃出父母的天羅地網,可我不是,我在向我的目標努力。我決定去北京,媽媽絲毫沒有反對,倒是奶奶,猶豫了一下。

可我還是聽到了奶奶與媽媽的對話。的確,常回家看看已經立法,很多人都在說,父母有撫養子女長大的義務,長大的子女也有陪在父母身邊為父母盡孝養老的義務。可是我媽媽,這個與我沒有一點血緣的媽媽,她竟從來都不曾提醒和要求過我有這樣的義務。

我突然有些懊悔,我隻管自己的意願而不顧及她的感受,是不是太自私了?

那天晚上我們一起散步時,我對她說:“媽,我想,在本地上大學。”

“為什麼?”她停下腳步,扭過頭,詫異地看著我。

我也看著她:“媽,您是不是太縱容我了?您應該把我留在身邊的。”

她笑了。過了很久,她慢慢地說:“如果,父母撫養孩子,隻是為了把孩子留在身邊為自己養老,那這愛豈不很自私?我更想你可以帶著你的夢想,自由追逐喜歡的生活,好好對得起自己這一生。”

我的眼睛潮潮的,說不出任何華麗的話。

四年後,我決定報考美國一所高等學府的研究生。她說,去吧去吧,能飛多遠飛多遠。

兩年後的秋天,當我在紐約校園做畢業前最後的衝刺,收到她發來的一封郵件,是她和她的朋友在敦煌歡呼的照片。

她什麼都沒有說,但我知道,她隻是想告訴我,她很好,不寂寞不孤單,無須我惦念,而我,隻要過我想要的生活就好。

媽媽,我盡力,讓您得償所願,心滿意足。

青 揚 奶 奶

我是青揚奶奶。

也許你們猜到了,青揚是個苦命的孩子,一歲沒了媽,五歲那年呂梅的到來,重新給他一個完整的家。可是很不幸,十歲的他又失去了親爸。

誰能說青揚不是世上最幸福的小孩?他爸去世後,呂梅還年輕。為了青揚快樂長大,為了青揚不受委屈,她不肯再嫁,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著青揚。

現在,我要呂梅把青揚留在身邊,將來老了有個照應。呂梅卻放手,讓青揚飛,多高都行,多遠都行。

呂梅說,重要的不是她,而是青揚。青揚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其實我這老婆子什麼都懂。呂梅活了半輩子,做了好女兒、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唯獨她沒有做自己。人一生有很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是配角,隻有自己才是主角,可是呂梅前半生唯獨沒有她自己。

所以,她不肯占有青揚的快樂和自由,即使以愛的名義。她站在青揚身後,那麼自然地隱藏不舍與想念,微笑著送青揚飛翔。

可是你猜,遠走美國時,青揚附在我的耳邊說了什麼?

他說:“奶奶,不管我飛多遠,媽媽需要的時候,我都會調轉方向,毫不猶豫地飛回家。”

青揚真的長大了。他知道,他飛翔的羽翼,是呂梅給的。

是的,這是青揚與呂梅娘兒倆相愛最好的方式。

原載於《分憂》

愛的最高境界是放手,讓對方做最好的自己,無論是基於愛情還是親情。

那些流淌在歲月裏的“私人定製”

文|瓊雨海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培根

1

記憶中爺爺最喜歡的事,就是在陽光暖暖的午後,搬一把老藤木椅,坐在門前編籮筐。

爺爺的手很巧,也很有力氣,藤條在他手裏左右擺動,如同行雲流水,不一會兒就編出一個傘葉狀,然後爺爺把它們固定住,向上編起。別人都說爺爺編的籮筐結實耐用,因為爺爺是個認真的人,每次都親自到深山裏,選最好的藤條。

路過的人常讚賞爺爺的身體硬朗,爺爺抬頭,一隻手遮住豔陽,樂嗬嗬地指著我說:“有孫子孫女在,不敢老啊。”

見得多了,我就纏著爺爺教我編籮筐,爺爺總是說:“小妮子家家的,幹嗎學這粗活?”有一次,我趁著爺爺不在,學著爺爺的樣子,把底放在腿上,握住藤條,編起來,還沒弄兩下,手就被勒紅了,讓我不得不放棄。

幾天後,爺爺用細細的藤條專門給我量身定做了一個小籮筐,爺爺說:“那天看到你想編籮筐,爺爺才想起,我家小妮子也到了可以挖野菜的年紀啦。”

我提起小籮筐,摸著那一根根細細的藤條,不知道爺爺深一腳淺一腳,為此走了多少山路,費了多少工夫。

放學的午後,我經常踩著樹蔭漏下的陽光,提著爺爺專門給我定製的小籮筐,給爺爺送來泡茶的“婆婆丁”。

後來,幾次搬家,我都沒有忘記帶上它。每每看到它,我的腦海裏都會浮現出一個畫麵,爺爺坐在藤椅上,神情專注,手裏的活計那麼嫻熟,讓我覺得現實安穩,歲月靜好。

2

父親是一個性格深沉、情感細膩的人,他總是精心經營著我們的小家,嗬護著家裏的每一個人。

那一年冬天,天特別冷,我和弟弟都喜歡躲在屋裏。家裏沒有什麼玩具,實在閑得無聊,父親就把家裏的舊鐵桶製成了一個簡易的烤箱,把爐子燒得旺旺的,坐在爐旁,為我們烤地瓜。

父親用自製的鐵鉤子,勾住一塊塊洗淨的地瓜,掛在“烤箱”裏,蓋上蓋子。不一會兒,烤地瓜的香味就飄了出來,我和弟弟嘰嘰喳喳地催著父親。父親笑容可掬地戴上厚厚的手套,翻動地瓜,淡淡的爐火映照著他的臉,映照著他新添的皺紋、早生的華發。

隨著爐子裏“吱吱啦啦”的響聲,父親把泛著微黃的地瓜拿了出來,顧不上剛出爐的溫度,給我和弟弟掰開了。看著黃黃的地瓜瓤,我倆再也顧不上許多,一邊吹著熱氣,一邊吃了起來。自家種的地瓜,新烤出爐,有一種特有的香,香進心裏,暖進胃裏。

冬日的街頭,買了一塊烤地瓜,捧在手中,我便想起了父親,如同捧住了父親的手,心生暖意。

3

一個煙雨蒙蒙的清晨,我和女兒來到預約好的“泥好”拉胚體驗館。

館內麵積不大,卻十分幹淨,到處陳列著已完成的泥塑作品,古樸典雅的氣息撲麵而來。在這喧囂的城市能有這樣一分寧靜,亦是難能可貴。店主給了我們泥,讓我們先自由創造,她說,怕等一會專門教了之後,就失去了自己的創意了。

當我還在冥思塑什麼的時候,女兒小聲嘀咕:“我要塑一個媽媽。”那我就塑一個新雨(女兒的名字),我想。

許久,正在我專心做的時候,女兒一把抓過我的泥塑,和自己的和在了一起。我的成果就這樣被她的調皮舉動毀於一旦,我正要生氣,女兒天真地說:“媽媽,你不是經常說我是你的‘貼心小棉襖’嗎?我現在把‘媽媽’和‘新雨’和在一起,然後我們重新做。這樣我們不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