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和青春裏那些委屈握手言和(2 / 3)

沒想到八歲的女兒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頓時,眼淚濡濕了我的眼睛。多了一層特殊的情感在裏麵,在接下來的上色、烤製過程中,我們都更加專注認真,生怕一不小心會讓“對方”有一絲傷害。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儂詞》:“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或許,這首詞用在彼此關心的親人身上亦是十分貼切。雖說後來經過店主親自教授的泥塑烤製後十分逼真,“媽媽”和“新雨”顯得有些不合章法的稚嫩,可是,我們卻更加喜歡這兩件作品,把它們視若珍寶。

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私人定製”的物件已然陳舊,但是流淌在歲月裏的親情,卻如同一片灑滿陽光的湖泊,微風細雨,小燕呢喃,停靠著永恒的愛與眷戀。

原載於《中學時代》

家的溫暖總是讓人留戀的,無私的母愛、深沉的父愛包圍著我們。幸福浸透了我們的成長,充實了我們的心靈。

父愛的奇跡

文|季錦

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的。

——培根

她原本是一個美麗健康的女孩兒,更是備受父母寵愛的獨生女,大學畢業後又有了一份很體麵的工作。在所有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幸運兒。

然而,八年前的一場車禍,卻把她從幸運兒變成了高位截癱的殘疾人。

麵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橫禍,她一度失去了生存的勇氣,多次想以結束生命的方式結束一切痛苦。然而,因為是高位截癱,她除了頭能夠來回擺動外,其他的任何部位都沒有絲毫知覺,也就是說,她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

醫生告訴她的家人,她這輩子都不可能再站起來了,甚至可能連床都下不了。醫生殘酷的宣告並沒有擊垮她的父親,在短暫的悲痛之後,父親擦幹了眼淚,開始四處打聽治療高位截癱的方法。他說,隻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在,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女兒重新站起來。然而,這個連醫學都很難創造的奇跡,對於一個沒有一點醫療知識的農民來說,又談何容易?可倔強的父親卻不管這些,他說隻要他與女兒不放棄,堅信一定會有奇跡。

為了防止她肌肉萎縮和生褥瘡,父母每間隔兩個小時就會給她做一次全身按摩,不分白天黑夜。八個月後,第一個奇跡真的出現了,她的胳膊居然能抬起來了,這樣的一個驚喜不但讓她和父母看到了希望,也更堅定了他們做康複治療的信心。

後來,父親聽說磁療針可以刺激神經,便買回來一張穴位圖和磁針,每天對著穴位圖往自己的身上紮針,直到找對了穴位,確定安全後,才會把針紮在女兒身上。那時,每當看到父親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她都心疼得直掉眼淚。在磁療針的不斷刺激下,她漸漸地恢複了部分知覺。在她的雙臂可以自由活動後,父親又讓她練習做拉力環,剛開始嚐試著做拉力環時,她一個也做不了,因為長時間的臥床,她的身體已經習慣了躺著供血,當她試圖借助拉力環坐起來時,哪怕稍微地抬高一下頭部,都會感覺頭昏眼花,甚至多次休克。可為了能夠實現坐起來的夢想,她在父親的不斷鼓勵下,一直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她從每天做一個、兩個、三個……直到以後的每天至少一百五十個!除此以外,父親還要求她每天做舉啞鈴運動,以此達到增強臂力的效果。而這樣“魔鬼式”的訓練,她每天都要堅持八個小時以上。

在父親和她的共同努力下,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從開始必須借助拉力環才能坐起來,到後來可以在床上自由地躺下、坐起,甚至自由地翻身。她的每一個自我突破,都會令父母欣喜不已。

再往後,她在父親的攙扶下,居然真的能夠站起來了,那一刻,全家人相擁在一起,喜極而泣。為了鍛煉她持久站立,父親還自己摸索著為她做了一個站立架。從那天起,她每天由父親幫她站起來,隨後在固定著身體的站立架上獨自站立一個多小時,如今,這樣的鍛煉也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

在做康複訓練的同時,她還用自己並不能自由活動的手學會了打字。如今的她不但是一家網站的編輯,還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寫下了一部自傳體小說。她說她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一家願意幫她出書的出版社。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幫助更多像她一樣不幸的人樹立信心。

當別人問她,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她這個被醫學宣告隻能一輩子臥床的女孩兒重新站起來時,她流著淚說:“那是因為我有一個好爸爸,是爸爸不棄不離的愛和堅持,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如果說這是個奇跡的話,那也是父愛的奇跡!”

原載於《博愛》

世界上再沒有比父母的愛更神奇的東西了,父母的愛可以將悲痛化為力量,將厄運變成奇跡。

愛的進行曲沒有休止符

文|雪原

母愛隻有做母親的才知道。

——沃·蒙塔古

下課鈴聲“丁零零”一響,一位三十多歲的女人從學校門口快速走向二樓二年級2班的教室,背起一個男孩飛快地奔向廁所。每節課下課都是如此,直到下午最後一節課放學回家。

她是他的媽媽,他是她十歲的兒子。

十多年前,婚後不久的她懷孕了,她和愛人是那麼歡喜。去做產檢,醫生告訴她說懷的是雙胞胎,夫妻倆高興極了。還沒到預產期,兩個孩子就“爭著”來到了世上。這是一對龍鳳胎,他是哥哥,還有一個雙胞胎妹妹。他出生時僅有二斤八兩,由於窒息,腦部缺氧,且小腦有積水,醫生說可能會有後遺症。她默默祈禱,請求上蒼讓她的兒子健康地成長。但上蒼並沒有格外眷顧她,兒子四個月大時被診斷為腦癱兒。

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與愛人商量之後,她辭職在家一心照顧孩子。兩個孩子八個月了,女兒已經會自己坐起來,而兒子坐著就倒;一歲多了,女兒已經會自己走路了,兒子基本不會走路;女兒已牙牙學語,兒子一直沉默著,不肯吐露半聲。她望著兒子,多希望聽他叫一聲“媽媽”呀,哪怕隻有一聲,就可以安慰她悲涼的心。這一次,上蒼沒有負她,兒子三歲時,終於會說話了,那一刻,她像吃了蜜糖般,覺得整個世界都是香甜的。

幸運的是兒子的智力正常,隻是肢體不協調,坐不住也走不了路。她多方打聽,人說有一家兒童醫院可以為兒子做康複訓練。從此,每天天不亮,她就帶著兒子趕公交車去兒童醫院做康複訓練,推拿、針灸、按摩,一做就是一整天。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她都堅持帶孩子去做康複訓練。她堅信總有一天,兒子會好起來。

兒子五歲那年接受了手術治療,加上多年的康複訓練,七歲半時,終於能夠一個人坐穩了。看著端坐在沙發上的兒子,她喜極而泣。

兒子能坐了,她想送兒子去上學。家人擔心兒子適應不了學校的生活,因為他沒有上過一天學前班。她說:“不怕這個,我陪他去上課。”

剛開始接觸集體生活,兒子顯得特別緊張、膽小,每隔十分鍾就要上一次廁所,她陪在教室裏,和兒子一起上課,以便隨時背他去廁所。

花開花落,日升月明,兒子漸漸習慣了課堂生活,不再那麼頻繁地去廁所了,她就不再在教室裏待著了。但每個課間,她都要從校門口返回教室,幫兒子上廁所,然後再回到學校門口等著。人少的時候,她會雙手扶著兒子練習走路;人多的時候,她就背著兒子。

上午第二節課後是大課間,幫兒子上完廁所,她會陪著兒子站在走廊看樓下操場學生們做操。隨著廣播體操的音樂聲,兒子會跟著一起做,她站在兒子身後,隨時保護兒子。

有人問她:“每天為兒子這麼操勞,累嗎?”她說:“沒覺得累,看著兒子每天一點點進步,歡喜就裝滿了心懷。”

融入集體生活的兒子性格變得開朗了,笑容也多了,會在她背他的時候說:“媽媽,盡量扶著我走,我越來越重,不想讓媽媽受更多的累。”她笑了,笑得那樣甜美。

她說她現在是兒子的拐杖,但她相信兒子一定會好起來,她會一直陪著兒子走下去,直到他能夠自立。

愛的進行曲沒有休止符,它把挫折和劫難化成無聲的歌,引領我們昂首闊步,走向生命的新綠。

原載於《文學月刊》

孩子的苦難在母親心裏是翻倍的。孩子的未來是母親的一切,苦難麵前,母親就是勇敢而堅毅的戰士。

母親的夾竹桃

文|一枚芳心

沒有母親,何謂家庭?

——艾·霍桑

“我喜歡月光下的夾竹桃。你站在它下麵,花朵是一團模糊,但是香氣卻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它把影子投到牆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讀季羨林先生的《夾竹桃》,我不覺想起母親的夾竹桃來。

住在鄉下的母親,尤其喜歡養花。我家的小院,四季花開不斷。

那年春天,鄰居送給母親一株夾竹桃,隻有一拃多高,纖細瘦弱。我說這花肯定栽不活,太弱小了。母親說不見得,夾竹桃沒那麼嬌氣,要不也不會從春開到秋的。

母親找了一個小號的花盆,仔細把夾竹桃栽植好,放在院子裏的背陰處。每天晚上,吃過晚飯,母親都要去看一看那棵夾竹桃。母親說白天要下地幹活兒,但是晚上有空,一定要看看夾竹桃,夾竹桃知道有人關心它,會很高興,就會努力緩過來的。小小的我,驚異於一棵夾竹桃也需要人的嗬護。母親看著我充滿疑惑的神情,摸摸我的頭,笑笑說:“這世間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你對它好,它也會對你好的。”

夾竹桃在母親的目光裏,抽芽綻綠,夏天到來的時候,就長成了飽滿的一盆。秋天來臨,我對母親說:“這夾竹桃今年不會開花了吧?”

母親說:“那要看夾竹桃攢夠了力量沒。”

“沒有力量就不會開花嗎?”母親總是讓我好奇。

“嗯,就像小孩子,沒有長大之前,是不會做出漂亮的事的。”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那一年直到冬天,夾竹桃都沒有長出花苞。嚴寒來臨,母親把夾竹桃搬進屋裏,放在向陽的窗台上。此時的夾竹桃雖然隻剩下幾片寥落的葉子,但那挺拔的身姿分明像極了一位英氣勃勃的少年。

第二年春天,母親把夾竹桃栽植到一個大盆裏,說:“不用多久,夾竹桃就會開花。”我瞪大眼睛,卻一點兒也沒看到夾竹桃花苞的影子。

開學後,我很少關注夾竹桃,隻有母親,還是一如既往,在晚上去看看夾竹桃,說夾竹桃葉子長得很茂盛,說夾竹桃鼓出花苞了。

那一天放學歸來,我一進門就看到夾竹桃上麵好像燃了火,走近一看,原來是夾竹桃開花了!我驚喜地呼喊著母親,母親說:“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是花,總是要開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母親平時那麼關注夾竹桃,而在它開花的時候卻表現得這樣冷漠。母親說,夾竹桃今年會花開不斷的,一直到秋天,它都會開。我觀望著夾竹桃,它那火紅的花瓣,像一團火,仿佛在展示自己為了開花、不懼風雨的決心。

果然,夾竹桃從春天一直開到了秋天,一朵花敗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長出一嘟嚕;在和煦的春風裏,在盛夏的暴雨裏,在深秋的清冷裏,靜悄悄地展露著獨特的風姿。迎春花敗了,它還開著;菊花黃了,它還開著……因了它的存在,院子仿佛一直都在春天裏。

整個青春年少的時光,我就這樣在夾竹桃的目光裏走出走進,心裏徜徉著溫暖。

許多年過去了。去年春天,母親突然暈倒,再也沒有醒來。那盆夾竹桃,也在隨後而來的夏天裏,不知不覺地枯萎了。

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是,對我來說,它卻是最值得留戀最值得回憶的花。

原載於《山東青年》

母親每天都要看看夾竹桃,時刻關注夾竹桃的長勢,卻對開花的夾竹桃並不在意。這正是母親。她隻要每天能看看自己的孩子就好,她關心的隻是我們每天過得好不好,並不期盼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回報。

一個智障孩子的回答

文|芳心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

——索福克勒斯

他今年十多歲了,卻隻有四五歲孩子的智力。同齡孩子都上初中了,他卻隻能待在幼兒園裏,看著他在那群幼小的孩子中那麼突兀,她心痛無比。

然而,她無怨無悔。

當初兒子還沒出生時,做產檢的醫生說孩子大腦發育得不好,有可能是個殘障兒。

她撫摸著自己圓鼓鼓的肚子,想著醫生的話,一顆心像冬天的荒漠,看不到一絲綠意。

忽然,肚子裏的小家夥溫柔地踢了她一腳。她笑了,好似有千朵萬朵花刹那綻放。

她與愛人決定留下這個孩子。

孩子出生了,是個漂亮的小男孩,與正常的孩子一般無二,看不出有什麼差別。一歲多了,兒子和其他孩子一樣聰明活潑,沒有出現問題。她想,當初一定是醫生的判斷不準確。她雙手合十,對蒼天感恩,感謝蒼天賜給她一個健康的孩子。

兒子三歲多的時候,她的愛人遭遇車禍,再也沒有醒來。

想起愛人,她的心情瞬間變得冰冷。但看到兒子,她的心就暖暖的。

兒子六歲了,該上小學了,她陪兒子去參加入學考試。老師說,這孩子智力有問題。她不信,她說孩子在幼兒園一向很好的。

她帶著兒子去醫院做智力測試。看到結果的那一刻,她的心像被狠狠地紮了一刀。一手牽著兒子,一手握著那張智力測試表,她的眼淚噴湧而出。她感歎,命運就像一堵冰冷的牆,殘忍地侵蝕著那些殘存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