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夢想的人都會閃閃發光
孤獨是必修課,成長是必修課。我們都曾經曆過這樣的時刻,不管是別人以你為榜樣,還是你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踉踉蹌蹌,最後的結果依然是自己成長了,這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
玫瑰從不孤單
文|午言
在形形色色的紅塵生活裏,心飛向過去和未來,我要隨著心而去,或者是追尋,或者是流浪,不懂得拒絕。
——張嘉佳
10月底,北方的天氣開始涼了。迎麵刮來冷風,穿透毛線衣服鑽進皮膚,讓早晚等車的人不禁哆嗦一下,打個寒戰。
我從南方回來已有兩月餘,北方的幹冷氣候讓我難以適應,再加上還賦閑在家,心裏總是會有莫名的失落與難過,脾氣總是不請自來,與本該成熟的年齡極不相符。曾經最被朋友賞識的耐心,不知何時也被自己丟棄,總是為一丁點兒的小事出言傷害老公。矛盾激化到最高點,終於在一天傍晚,我哭著摔門而出。
一個人漫無目的走在街頭,看著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群,有的人三三兩兩嬉笑著,有的人腳步匆匆眉頭緊蹙,有的人站在天橋對著這座城市的地標拍照。公交車、私家車、電動車主人不耐煩地走走停停,不是遇到了紅燈,就是被一起過馬路的人流阻擋。堵了,車又被堵住了。
公交車上載的客人無聊而疲憊地擠在一起,摩肩接踵。早就聽說,辛苦的上班族在這座城要學會的第一件事便是擠公交。聽說整座城都在改造,這次是向下挖,因為地鐵才是一個城市交通便捷的象征。街道上到處可見一人高的藍色鐵板攔起的隔欄,本已不寬的道路,這下又被分成了三塊。一塊供車來,一塊供車往,一塊搞建築。
該往哪裏走,又要到哪裏去,我一點兒不知道,心情好亂,對著人流,我忍不住又抹起眼淚。
“吱——”一陣急刹車,司機對我吼著,我才發現自己竟然站在了車行道上。待反應過來,我急急地後退。身後便是一家臨街快餐店,見門頭已經裝修好了,我便徑直走了進去,才知道還沒營業。正待退出,有人說話:“進來坐會兒吧,休息下再前行。我是這裏的店長。”原來,剛才那一幕驚險,他全看到了。
我索性坐下。店長是一個高大黝黑的男人,三十一二歲,聲音沙啞,說話間不停地清嗓子。看來不是感冒便是長時間勞累導致的。他從南方歸來幾年,現正與朋友一起合開餐飲公司,欲打造本土知名餐飲品牌,進而打入全國乃至世界。店麵剛裝修好,過段時間就開業。
聽說我從南方剛回來,他很關切地問我:“環境適應嗎?”一聽這話,我差點兒哭出來。回來這麼久,這還是第一個人這樣問我。這麼久,一直沒人理解自己內心的掙紮和糾結。我搖了搖頭,把內心的困惑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我剛回來的時候也不適應。你看,我現在發展不也挺好的嗎?你現在要弄清楚你為何來……既然你的生活軌跡已經變化了,先適應環境,找個自己喜歡的工作,記著工作軌跡暫時不要變,否則內心承受的變動太大。”
道了謝,我離開了。內心溫暖了許多,至少不似從前那般孤單。
想起四年前,初到南方,也曾有過這般光景,工作還沒安穩,內心很是掙紮。在一個深秋雨後,我漫無目的地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手腳冰涼。偶遇街角一家冒菜館,是一對來自四川的夫妻倆開的。因為冷,我索性進去暖和一下。
“妹妹,吃冒菜哇!”老板親切地招呼。我點點頭。南瓜、黃瓜、金針菇、香菇、土豆、蓮藕、青筍、竹筍……“不要木耳,不要血塊,要細粉兒……清湯的!好嘞,妹妹裏麵坐嘛!”老板熟練地幫我選菜,邊說邊招呼我坐。
這家店是夫妻店,老板夫婦都很普通,從鄉下來城市謀生,皮膚黑黑的,身材都很瘦小。他們在居民區裏盤下了這個店麵,做起了冒菜生意。店麵很小,隻放得下五張四人座的桌子,卻被擺放地整齊有序。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每張桌子上都靠牆放了一個用廢棄飲料瓶做成的花瓶,裝上了水,插著三兩株水培植物,其中的兩三個瓶子裏還被放進去一枝玫瑰。
整個布置雖說不上精致,但總能讓人感覺到用心。老板娘說這是她做的,周邊住的大都是外來打工的人,這樣子能讓大家感覺到家常些,心裏邊不那麼孤單。
我順手摸著瓶子裏的玫瑰,不小心手被紮了一下。我迅速撤回被紮的手,放在嘴前吹著,眼淚卻在眼睛裏打著轉。人在脆弱的時候,任何細微的事都會被放得很大。老板娘看到了,對我寒暄了一下,然後跟我說:“雖然玫瑰有刺,但是玫瑰從來都不孤單,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欣賞它。”
玫瑰從不孤單。四年前我就懂得的道理,為何四年後就被自己忘記了?我問自己:“四年前,當你獨自麵對一切陌生和未知時,不是已經很好地適應並生存下來了嗎?四年後,又多了一個人和你一起麵對未知的一切,你還怕什麼呢?”
是啊,連帶刺的玫瑰從來都不曾孤單,我還怕什麼呢?
原載於《新青年》
隻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爭得繁華。孤獨是自己是與自己對話,是與另一個自己對話。
莫小貝的孤獨你不懂
文|安心
這個世界……是孤獨的,在它以外什麼都沒有,它隻靠作為整體而靜止不動的它自己。它自己就是一切。
——刻卜勒
1
莫小貝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江強和過去一樣,跟她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她卻當真了,扯著嗓子和他吵起來。江強沒有想到一向溫順的莫小貝,像是突然吃了火藥,每一句話都像“嗖嗖”射過來的子彈。
在江強發愣的片刻,莫小貝憤憤地轉身走出教室。望著校園裏鬱鬱蔥蔥的榕樹,滿眼盎然的綠意卻沒有撫平莫小貝煩躁的心情,她的臉上依舊掛著不耐煩的表情。雖然她現在有些後悔,但事已至此,她不可能再去收拾殘局,莫小貝心裏充滿了欲哭無淚的感覺。
2
江強在大家麵前丟了臉,也暗暗決定:如果莫小貝不主動找他和好,他就準備不再搭理她。一直以來,莫小貝都對他言聽計從,現在卻突然讓他顏麵掃地,這太傷自尊了。
兩個相處多年的好朋友就因為這一點兒小事分道揚鑣了。江強的人緣好,他依舊每日在教室裏大聲喧嘩,和其他同學追逐打鬧,玩得不亦樂乎。莫小貝以前和江強形影不離,大家都說她是江強的“跟班”,現在倆人吵架分開後,她就形單影隻,孑然一身。
看著孤單的莫小貝,江強心裏很不是滋味,但他又放不下姿態。雖然他整天和大家嘻嘻哈哈,表麵看似快樂,但心底裏也有難以言表的落寞。
3
莫小貝躺在床上,望著窗外幽暗的夜,心思煩亂,難以入眠。她不明白自己到底怎麼了。以前江強也常逗她,但她從沒有像這次這樣火冒三丈,從沒有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傷害。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她不再願意當江強的“跟班”,當一個被人嘲弄的對象。雖然她明白那隻是一個玩笑,但她還是不願意。
莫小貝希望這次江強能主動示好,以前每次兩人起紛爭都是莫小貝主動道歉,這次她不想再主動了,憑什麼都是自己道歉呢?莫小貝憤憤地想。紛繁的心事像蔓藤般纏繞著她的心,織成了密密麻麻的網,讓她難受。
看見江強和別人玩得興高采烈時,莫小貝撇撇嘴,不屑地想:“有什麼了不起的?你江強再怎麼人見人愛,我莫小貝都不稀罕。”她沉溺在一個人的世界裏,心裏酸酸的。
4
班上的同學在背後議論,說莫小貝小心眼兒,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要鬧翻天,活該沒有朋友。也有同學指責江強不該挑逗莫小貝,畢竟十幾歲的人了,誰會沒自尊呢?莫小貝聽見別人的嘀咕後,莫名地笑了笑,眼神中卻盛滿了憂傷。她並不想失去江強這個好朋友,可是她又不甘心,那麼多年的友誼,為什麼就得靠自己一個人來維持和努力呢?不對等的友誼有多傷人?
莫小貝心情不好,在家裏也和媽媽起了衝突。她煩老媽整天絮絮叨叨,煩老媽總是噓寒問暖把她當成小孩子,煩老媽不讓她自己做主買她中意的衣服。爸爸在吃飯時,才說她幾句,她又把槍口對準老爸,兩個人不歡而散。
莫小貝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突然間就變成了一隻紮人的刺蝟,讓所有人都不願意與她接近。這讓她很迷茫,感覺自己不再是自己了。
憂傷的莫小貝沉默了,她不再輕易地把心事說出來,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無憂無慮,似乎對任何事情她都煩躁不安。原來那個溫順乖巧的她哪去了?莫小貝望著高遠的天空喃喃自語。
5
獨處的時間裏,莫小貝總是呆呆地望著窗外冥想。她想去流浪,去一個誰也不認識她的地方,那裏有無邊無際的草原,有奔馳的駿馬;或者是大雪山,銀裝素裹的世界,潔淨的一片白。或許在那裏,她才可以忘卻所有煩惱,讓自己開懷大笑。
一次次的遐想中,莫小貝仿佛覺得自己已插上了翅膀,正翱翔在藍天白雲中。她偷偷觀察江強,在心裏琢磨,那些美妙的想法,他是不是也有過?可是看見江強正和同桌聊得口沫橫飛時,她又憤然,就算自己哪天真出去流浪了,也不願意和他搭伴。
莫小貝心緒如雲,飄忽不定。她的成績一般,和所有不愛學習的學生一樣,完成作業隻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在老師眼中,除了成績優秀的學生外,就是最調皮搗蛋的學生了,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很難讓老師留下印象。莫小貝就是這樣,她常感覺自己在班上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即使哪天她轉學了,也不會讓人想念。
6
可是她想讓同學留下印象,想讓大家尊重她,知道她也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她不想成為江強的“跟班”。她希望母親能夠尊重她的喜好,父親能尊重她的想法,而不是被所有人支配,但所有人似乎都不理解她。
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莫小貝愈加沉默。她的內心深處一直有個聲音在回響,擂鼓般的震動,她想向別人證明她是獨立存在的,並不需要依附於任何人。
沒有人讀懂莫小貝,江強也不明白。他隻是感覺莫小貝變得很陌生,不再是過去言聽計從的莫小貝了。
莫小貝確實變了,她變得更加淑女,臉上點綴著青春痘,脾氣也越來越大,像個塞滿火藥的筒子,一點就可能爆炸。看著鏡子中的自己,莫小貝也感覺陌生,但是她似乎又很欣喜自己“乖乖女”的雛形。
患得患失的心情在時間的推移下漸漸平複,莫小貝那種急於表現自己的想法也變得淡了,火爆的性子也漸漸收斂,整個人又變得平和。
7
莫小貝並不明白,這是青春期成長的必然過程,這個暗礁叢生的階段所有人都經曆過,隻是她的反應和表現比別人都明顯罷了,曾經壓抑的心性得到釋放。
在這段孤獨行走的青春歲月中,莫小貝渴望江強的友情,但又排斥自己以跟班的形式出現在江強身邊,不想成為被人嘲弄的對象。種種過激的反應源自心底最真實的渴望,她開始擁有獨立的人格,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視。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曆過這樣一個階段,隻是有的人比較激烈,有的人比較平和。但孤獨如影隨形,那是成長的一堂必修課,是學會審視自己內心的開始。
原載於《瘋狂閱讀》
孤獨是必修課,成長是必修課。我們都曾經曆過這樣的時刻,不管是別人以你為榜樣,或者是你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踉踉蹌蹌,最後的結果依然是自己成長了,這是不斷尋找自己的過程。
我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文|阿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
——老子
1
李玫和楊桃桃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們仨從小一塊長大。
住一個家屬區,上同一家幼兒園,無論上學,還是放學,出生在同年同月的我們總是形影不離。我們穿一模一樣的公主裙,留相同的齊耳短發,身高也差不多,曾有陌生的路人誤以為我們是三胞胎。
我們很喜歡別人這樣的誤會,不解釋,卻樂嗬嗬地擠在一塊兒笑。無論玩什麼遊戲,隻要三個人都在,總是興致盎然,玩得不亦樂乎。在幼兒園裏,有誰被欺負了,另外兩個肯定不會罷休。第一次聽到別人說我們是“姐妹花”時,我們都樂瘋了。
上小學時雖然不在一個班,但無論課間,還是放學回家後,我們依舊在一起。在一起玩耍,一起寫作業,一起說心裏的小秘密,一起喜歡很多很多的偶像明星,唱那些我們喜歡的歌謠。我們約定要做永遠的好姐妹,我們都把對方當成自己最最重要的好朋友。
可是上初中後,我感覺她們離我漸漸遠了。雖然我們還是住在一個小區,上同一所學校,但我發現,她們似乎不那麼喜歡我了。表麵上,我們仨還常常在一起,但我感覺得出來,我們之間突然橫亙起什麼了,讓我們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無話不說,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無憂無慮。
找不到原因,我心裏很難過。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不明白她們為什麼要排斥我。我們一起經曆的事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但突然間什麼都改變了。可是,我很在乎她們,我們曾經是“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