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下的遇龍河(1 / 2)

月色下的遇龍河

你如果去桂林陽朔,別忘了去遇龍河。去遇龍河最好是晚上,有一些淡淡的月色,你可以劃著竹排,把身子浸泡在月色中,隨水漂流。

今年十一月我在陽朔體驗生活,中旬的一天傍晚,桂林師專的宣傳部長和中文係主任等老師,專程去陽朔看我,問我晚上想吃什麼,我脫口就說啤酒魚。這是陽朔的一道名菜,我百吃不厭。身邊有位當地的朋友說,你們要吃啤酒魚,我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那才叫啤酒魚。於是七八個人上了車,帶著一肚子食欲奔城外去,陽朔西街的喧囂和霓虹燈漸漸甩在身後,路邊的景物已經被夜色遮掩了,車燈下的道路坑窪不平,還有一汪汪的積水。車內說笑的人都沉默了,在顛簸中把目光投向了領路的朋友,疑心眼前的路有了誤差。

大約走了四十分鍾,車子駛進一個村頭,不及下車,早有狗叫聲從對麵深巷傳來。天空沒有月亮,四周黑乎乎的,一排排窗戶也不見多少燈光,碎石鋪就的街路上散落了零星的稻草。帶路的朋友說,這個村子叫遇龍村,對麵就是遇龍河。但大家看不到河邊的影子,有人就忍不住問了,說,哪有遇龍河?哪兒有飯店?怎麼覺得破破爛爛不像吃飯的地方?帶路的朋友不作答,率先走進一條小巷,幾個人隻好跟在他後麵,深一腳淺一腳悶頭走。走完了一條小巷,又拐過了幾排房子,視野豁然開闊,就見三四個棚子,裏麵吊著燈盞,有潮濕的風迎麵吹來,再仔細看,借著燈光可以辨認出周邊的一叢叢鳳尾竹了,影影綽綽的遇龍河就展現在我們眼前。

走近燈火才看出了奇妙,原來棚子是搭建在遇龍河上的,下麵漂浮著竹排。棚子四周敞亮,隻有上邊搭了樹皮和木板。踩著竹排進入棚內,竹排搖搖晃晃,便有女性長一聲短一聲的驚叫。這驚叫一半是因為興奮,一半是製造氣氛,全無恐懼成分。帶路的朋友認識飯店老板,不費多少口舌,就點好了要吃的幾種魚,店老板忙去網兜裏捕撈。網兜就沉在棚子邊的河水裏,雖是圈養,但也算是地道的遇龍河水滋養大的。

等菜上桌的間隙,我瞅見棚子邊橫著一個竹排,就邀那位帶路的朋友去劃船。沒有船槳,隻一根七八米長的竹竿,平衡端在手中,左右點水,竹排便緩緩地朝不遠處的遇龍橋劃去。據說當年有位秀才趕考,途經遇龍河,適逢河水上漲,不得過河,心急火焚之時,河水中一條蛟龍騰空而起,馱載秀才順利到達河對岸,秀才趕考中榜,返回來建造此橋,定名遇龍橋。當然遇龍河並非因為美麗的傳說而聞名的,而是這裏的青山與秀水讓遊人們感到親近。

遇龍橋距離我們去的飯店不過幾百米,竹排剛剛接近遇龍橋,就聽得遠處呼喊,原來啤酒魚已經端上桌了,我們隻好掉轉竹排返回去入席。果然,這裏的啤酒魚鮮美無比,筷起筷落間很快就風卷殘雲了,於是又添加了一大盤子,大家吃得很盡興。

隔了四天,我又邀請幾個朋友去了遇龍村,不僅僅為了鮮美的啤酒魚,更重要的是那個竹排。吃罷晚飯,朋友們坐在棚子裏閑聊,我就獨自上了竹排,手持長長的竹竿用力一撐,竹排向河心劃去。這是陰曆十月初十的夜晚,月亮開始圓潤了,恰好天空隻有淡淡的雲,便有一河的月色流動著。四周很靜,靜的有些讓人心虛。我奇怪幾天前還聽得見河兩岸雜草中蛐蚰的合唱,而今夜卻聽不見一聲蛐蛐的叫。此時前方的遇龍橋洞,像一個碩大的圓月,一半鑲嵌在夜空,一半浸在河水中。竹排逆流而上,河邊出現一盞燈火,有洗衣聲傳來,於是我把竹排漸漸靠岸,借著微弱的燈光,便看清兩位婦女的身影。那燈光原來是一個電筒發出來的。

“老鄉,怎麼摸黑洗衣服?”竹排慢慢停靠在岸邊,我跟婦女搭話。

“白天種菜養豬,沒得時間。”岸上的答。聽不出聲音從哪位婦女嘴裏發出的。

又問:“家住哪裏?”

一位婦女回轉了身子,指著岸邊一排房子說:“那兒,不遠。”

我把目光放到岸邊,對岸幾十米有幾個窗戶亮著燈光,不知道哪一窗光亮屬於她的。不過這些房屋看起來破敗不堪,有的像臨時搭建的防震棚子,與對岸青山秀水極不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