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不知為什麼,我照樣按去上班的時間起床。頭發梳得油光發亮,準備去上班。走到市政府機關大院門時才想起我已經不必進去上班了。我正躊躇著不知去做點什麼才好時,旁邊的一個電話聲音飄進了我的耳朵:“……今天上午9點在市迎賓飯店召開銀鑫集團10周年慶典儀式,我們請您參加呀……”我猜想這電話肯定是打給某位領導的。我反正無所事事,去去也無妨。坐個的士花了6元錢就到了,一進門,我就被服務小姐領進了會議室。會議的規模很大,省裏的領導也來了。但是會議紀律卻不是怎麼好,主席台上在講話,會場下麵也在講話。會議結束時,與會者正納悶這次會議紀念品怎麼還沒看到時,服務人員每人發了個小袋。我偷偷拆開一看,是3張“老人頭”。正在驚喜時,坐在我耳邊一老總模樣的人用胳膊碰的碰我,遞過一張名片說:“先生,請交流交流。”我慌了,我哪有名片呀,但我畢竟還見過世麵,忙說:“對不住了老板,我忘帶名片了,我會與您多聯係的。”說著雙手接過人家的名片……
以後的日子,我起床後,最先想要做的事就是去打聽哪兒有會議或者慶典,檔次越高越好。不過,我先還得去訂製名片。名片做個什麼頭銜好呢?想來想去,我就多做幾份吧,一個市政府的小官員,一個大企業老總,一個科技工作者。這樣,有什麼會議,我就用什麼名片,真是萬無一失呀。
上個月,我參加在市豪傑賓館舉行的科技成果彙報會,那科技成果叫什麼名我也忘了,因為我懶得去記。我遞過“科技工作者”名片領了一支高級綱筆的紀念品後,被人拉住了,我以為是露餡了,誰知那人卻說:“科學家呀,一會你得在大會發言呀……”果然,開會時大會上叫了我的名字,我也便口惹懸河說起來,無非就是吹噓他的科技成果一番吧。
我想我真找到我認為理想的工作了,因為時不時有“紅包”,便能按時按數向老婆上交工資,又因為隔三差五地就有紀念品帶回去,更討得家中老婆一陣高興。可是,前天我帶回一條領帶紀念品時,老婆卻嚷開了:“聽人說你是不是讓人給分流了?”我忙接過話茬理直氣壯地說:“我讓人分流?那咋能向你上交工資?還會有紀念品?”老婆啞口無言,事實就擺在這兒嘛。
不過,我也在尋思,我這“鐵飯碗”想要長久一些呀,還得再找路子。當官的不是講調動麼?我下個月就到鄰近的洪林市去闖闖,對老婆說聲去出差,其實是自己將自己調到洪林市工作哩。有了這“鐵飯碗”,還愁沒有錢和紀念品?
《鐵飯碗》發表於《故事林》2006年第8期、《故事家》2008年第1期
包拯說謊
上班的時候,領導專門找到我,一臉地嚴肅:“李四,你是我們請來的技術專家,這次交給你一個任務,發明一種測謊儀。你看看,我是不會說謊的,可到處都有說謊的人,讓我這個領導怎麼當得好啊。”我點了點頭,我學的正是這個專業,這下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下班回家,老婆娟子拉住了我:“你是個優秀人才,你幾時發明個測謊儀啊?你看看,如今這社會,說假話的人真是太多了。”我滿口答應,老婆在我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還是老公好!”
晚上老婆說要加晚班,一臉怨氣地走了,很不情願的樣子。老婆是我最親愛的人,從來沒對我說過謊,看來她又要勞累了,回來了我得心疼心疼。走了就走了吧,反正晚上我是準備構想測謊儀的。
我有良好的技術基礎,以前就對測謊儀有過研究。這會兒,要做成這東西,應該是水到渠成。就要大功告成時,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有人叫住了我:“李四啊,上你的班吧,你不要搶走我的專利。”
我看了看,這個人我好像在哪兒見過。黑黑的麵龐,額頭上的月牙,對了,這不是大宋王朝的包青天包拯嗎?
“包大人好!”我向著包拯打招呼,“請問大人什麼時候發明了測謊儀?”
“你們不是早就知道我是斷案高手麼?那些案子怎麼斷出來的?就多虧了我的測謊儀。”包拯的聲音很渾厚。
我就不解了:“那,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你使用過測謊儀呢?”
“嗬嗬,這就是秘密了。”包拯臉上一黑,說:“要是沒有這種好東西,那陳世美能承認自己棄妻兒享富貴麼?那大貪官潘仁美能認賬嗎?”
我連連點頭。包拯又說:“你將這儀器先拿去用用後再說吧。”
我說了聲“謝謝”,想要問問使用方法時,已不見了包拯的身影。我醒了過來,發現我的身旁躺著一塊圓圓的小銅鏡,古色古香。小銅鏡的下方寫有一行隸體小字:以鏡貼心,對人問話。這就是包拯的測謊儀的使用方法吧,我在心裏嘀咕。
第二天我上班時,領導沒來上班,我打電話給他,他說正在和兩個好朋友聚餐。我說我想試試我的測謊儀。領導很高興,說,那你就來吧,在帝王酒家1188房間。
我將小銅鏡貼在自己的心口,穿好外套,走進1188房間。房間裏邊包括領導在內有四個人。領導向我一一介紹,我就一一對著他們打招呼。
最裏邊的是個留著長須的老先生,領導說:“這是著名藝術家文懷先生,專門研究屈原,寫有66篇論文,已有99歲高齡。”我對著老先生說:“您好!”老先生嗬嗬一笑:“研究屈原,66篇論文,99歲高齡。”
旁邊的一看樣子就知道是商海巨子,領導說:“這是三彙集團老總賈先生,他的資產已經500多個億了。”我對著賈先生說:“您好!”賈先生起身:“哪裏喲,不過480個億,要知道,我們的三彙火腿是世界聞名。”
最年輕的是個女性,應該是個影視明星。領導說:“這是著名影星香桐,一直是走淑女線路的,粉絲不少哩。”我對著香桐說:“您好!”香桐嘴角揚了揚:“人家沒有騙你喲,淑女……”
最後是領導自己,我說:“您就不用說了吧。”領導還是加了一句:“我嘛,就不用多說了,接連三次被評為廉政標兵了。”
幾個人的聚餐很簡潔、文雅,一會兒就結束了。送走了客人,領導說:“李四,你剛才試了你的測謊儀了沒,快拿出來看看。”我脫了外套,取出了小銅鏡。點一下小銅鏡,小銅鏡就出現一行隸體的小字。我點了四下,先後出現了四行字:
66篇論文,65篇抄襲;99歲高齡,隻有88歲。
480億,隻有48億;三彙,瘦肉精王。
淑女路線?應為妓女路線。
廉政標兵?平均每年貪汙165萬。
我感到很奇怪,這四行字大概是對應剛才和我說話的四個人吧。領導臉上看得紅紫紅紫,大聲嗬斥我:“哪來的怪物東西?亂說!”
“這其實不是我發明的。這是包拯送來的。”我說。
“那你更是瞎說了。如果真有包拯,這是包拯在說謊。”領導大發脾氣。
我知道領導的意思了,就跟著說:“是的,這小銅鏡是個怪物東西,這是包拯在說謊。我會將這小銅鏡立即毀掉。”我拿了小銅鏡,飛一般地逃了出去。
到家的時候,我又拿出了小銅鏡,上麵又出現了一行字:你說謊了,包拯沒說謊。
我驚歎小銅鏡的特異功能,難怪當年這樣高科技的產品沒有投產。
老婆娟子回家了。我這才想起娟子。娟子一開門就罵她的領導讓她加班了,加急做完了十五張報表。
老婆說話時,我拿出了小銅鏡,上邊又出現了一行小字:在領導的床上加班。
我更是一驚,將小銅鏡摔在了地上,心裏說:“這怎麼可能呢?她是最愛我的女人啊!”
我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我想去找包拯,但怎麼也找不著了。醒來的時候,放在我身邊的小銅鏡不見了。娟子就拉著我問;“親愛的李四,我的老公,你昨天那小銅鏡呢?古色古香的小銅鏡呢?我要化妝,借我化妝啊。”
但我再沒有找到小銅鏡。我也不知道小銅鏡去了哪兒。
《包拯說謊》發表於《天池小小說》2011年第10期
布 鞋
匡老太爺有個特點,那就是特別鍾情於布鞋。
幾十年前匡老太爺還被人叫著旺娃子的時候,他家裏窮,褲子都沒得穿,平常時候就隻得赤腳了。隻有到了嚴寒的冬日,母親才拿出雙能露出腳趾頭的布鞋,給他囉嗦著的一雙腳套上。那個年月,真正擁有一雙溫暖的布鞋,成了匡旺娃最奢侈的渴望。後來,進了部隊,上麵發鞋,有軍用鞋,也有布鞋。匡旺娃最喜歡布鞋,除了部隊訓練和執行任務外,他都穿著雙圓頭布鞋。轉業到地方教育局,第二年人家介紹了個女朋友,匡旺娃第一句話就問:“會做布鞋嗎?”女孩點了點頭。一點頭就成了今天的匡大媽。幾年後,匡旺娃成了匡局長的時候,他還是喜歡布鞋,尤其是那種黑色的圓頭布鞋。除了上級領導來教育局,其它時候他總穿著雙圓頭布鞋。每年,他都會讓匡大媽給他做一雙新布鞋,這成了家裏不成文的規定。接著有了兒子匡為民,他一句話批示:按我的規定執行。這樣,得穿布鞋也成了兒子匡為民必須做的事。匡為民讀大學時,仍然穿著一雙布鞋上課。他的一雙布鞋成了大學校園裏一個獨特風景。兒子參加工作談了女朋友,老匡遞過去一句話:“她會穿布鞋嗎?”有了孫子匡小丁,老匡又說:“得讓兔崽子穿布鞋。”於是每年必須給每人做一雙布鞋,成了匡大媽的首要任務。先前,老兩口和兒子三口之家一起住,匡老太爺在家裏發話:“回家就換布鞋吧,穿布鞋比穿皮鞋好。”後來兒子工作的財政局分了房子,分開住了,匡老太爺拉住兒子匡為民的手說:“你們三人回我這兒時最好穿布鞋。”
六年前,做教育局局長做了20多年的匡老太爺退休了。退休後的第一句是:“我可以天天穿布鞋了。”三年前,兒子匡為民成了財政局局長,在兒子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匡老太爺向兒子辦公室打進了第一個電話:“要記得穿布鞋,至少下班後在家裏得穿……”
可是,在上個月,一向不生氣,不發脾氣的匡老太爺居然生氣居然大發雷霆了。生氣發脾氣的原因當然與布鞋有關。已經快半年了,兒子一家從沒來這兒看看匡老太爺。老太爺叫上匡大媽去了兒子家,隻有孫子小丁一人在家。匡老太爺一進兒子家門,急忙找布鞋,準備對兒子一家穿布鞋這一工作的情況檢查。可鞋架上居然沒有一雙布鞋。孫子小丁對著儲藏室努了努嘴,老太爺打開儲藏室,看到了滿地的名貴煙酒。同時,在角落裏,看到了匡大媽親手做的十多雙布鞋,都布滿了灰塵,用手一拍,全是嶄新的。
一生氣一發脾氣,匡老太爺就病倒了。從兒子家一回來的那晚,他就倒在了床上。匡大媽勸他去看醫生,他不去。兒子匡為民開著小車來準備送老太爺去醫院,被老太爺罵了回去。
上周一,匡為民剛上班,就被檢察院反貪局工作人員帶走了。聽到這一消息,匡老太爺如服了靈丹妙藥一般,從床上起來了,精神煥發。昨天,匡老太爺去看守所探望兒子,托人帶進去一小包東西,兒子匡為民打開一看——一雙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