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老子和《老子》一書的評價(1 / 2)

第二章 對老子和《老子》一書的評價

我國古代著作,常常把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相提並論,而他們的生平事跡材料,流傳下來有關孔子的,雖有一些後人附會的傳說,還能看出一個大概。至於老子的,卻大多是道家之徒的誇張之詞,難以憑信。司馬遷作《史記》,彙集見到的材料為老子作傳,全文不過500字,卻說得惝恍迷離,致使2000年來聚訟紛紜。

老子是哪裏人氏?《史記》說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對他的籍貫,曆來有一些爭論,不過分歧不大。《史記》接著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這就引起了不少爭議。既然老子姓李名耳,為什麼要稱他為"老子"?漢代鄭玄在《禮記·曾子問》的注中說:"老聃,古壽考者之號也。"三國吳人葛玄則說他"坐而皓首,故稱老子"。還有的人說"老子老而隱,故自稱老子"。再有一種說法,"老"是姓,古代有老姓,如《左傳》中載,宋有司馬老佐,魯有司徒老祁。那為什麼《史記》說他姓李呢?太史化沒有解釋。為《史記》作索隱的司馬貞據葛玄所說是因為老子的母親姓李,又說"生而指李樹,因以為姓"。據考查,整個春秋一代240年中沒有李姓,要到戰國時才有。這樣說來,老子的母親又如何姓李呢?所以這一說也不可靠。另外有些人認為老子本姓老,後來因為一聲之轉,音變而為李,可也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證據。更有一種說法,老子姓李隻是承襲《史記》所說,先秦古籍沒有記載,而《史記》的文字有後人羼入、改動的部分,因此,老子姓不姓李尚有待於確鑿的證據。

"聃",據《說文》和《廣韻》的解釋是耳漫無輪。有的書上說老子生得"長耳大目",這倒是符合古人取名適字相因之義的。《老子音義》、《列仙傳》因此說他名"重耳,字伯陽"。字稱"伯陽",其他古籍不載,《史記索隱》也認為"非正也"。很可能是道家之徒的故弄玄虛,借以把老子附於西周的太史伯陽,甚至是唐、虞時傳說人物伯陽,以誇耀老子的長壽,是神仙一流人物。

老子的事跡,《史記》本傳中提到的隻有兩件:一是"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二是老子出關,遇關令尹喜,"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言五千餘言而去"。這就是《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

孔子向老子問禮,以老子為師這件事,曆代不少人認為是為了抬高道家、壓低儒家而捏造出來的,正如晉代人偽造《老子化胡經》以貶低佛家一樣。主張此說的人,提出很多論據證明老子晚於孔子,和孔子不是同時代的人,要從根本上否定孔子問禮這件事;有人以《史記》中老子對孔子的一段說來看:"......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認為孔子是聖人,不會像老子所說那樣會有這些缺點。當然,這樣的立論是站不住腳的。另外一些人則認為確有其事,先秦古籍如《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都載有此事。則使是儒家的著作《禮記·曾子問》中也載有孔子自述問禮於老子的事四則。不過,他們之中對孔子問禮的地方、年代等各有不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