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禹貢》的成書時間(2 / 2)

(5)成書於戰國後期至西漢初期,即荀子以後,《史記》以前間。

(6)成書早不超過戰國,可能出自漢儒手筆,即在班固以前。

(7)秦始皇統一後的作品。

(8)非成於一時一人之後,初稿春秋時期,流傳至戰國之世。劉起钅於認為顧頡剛戰國說論據較有說服力,但古代史籍總不是成於一時一人之手,而往往是經過一個較長流傳時期,由前後不同的人遞增而成。所以先秦文獻往往反映不同時代的痕跡。《禹貢》主要方麵反映戰國地理情況,但其中亦有不少內容不能晚於春秋之時。最後得出《禹貢》初稿反映的是春秋之世地理情況,流傳至戰國之世,又有了許多戰國時期才有的地理情況,它的全文經過了不斷修訂增補的過程。像最前三句和最後兩句,如宋儒所說,是最後才加上去的。

在《禹貢》著作年代的討論中,持戰國說的學者最多,在當今學術界占優勢。甚至在授課或寫文章中帶有傾向性,但畢竟還是各派林立,各持其說,互不折服。當然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概排除其它說法,特別是在先秦古籍中往往不是成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先後經過修訂增補而成的這一看法更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因此戰國說雖論據較充足,但民非天衣無縫。可見這個問題還需要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