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圖
在大都會博物館,展出著一些相當著名的中國畫。文人畫居多,譬如宋徽宗、郭熙、韓戇、倪瓚、錢選,等等,都是國寶級的國畫大師,很為大中華增光添彩的。但是我想這些畫在我們這套叢書的關於國畫的類別中會有專門的、詳盡的論述,這裏就不贅述了。
其中卻單單選中這幅《嫦娥圖》,自然是一個大俗的原因:看到唐寅的名字就立即想起那出膾炙人口的喜劇《唐伯虎點秋香》,是傳媒把唐伯虎塑造成了一個大眾情人式的人物,我不知道真正的唐寅如地下有知,會不會跳出來作侵犯名譽權的起訴。
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幅很美的畫。極其柔和和清淡的裙裾與釵環的色彩,擁托出嫦娥那種寂寞到了枯澹的美麗,特別是畫卷那種經年的陳舊,更是浸淫了一種落寞卻又高貴的情懷。卷首詩題曰:廣寒宮闕蕉遊時,鸞鶴天香卷繡旌,自是嫦娥愛才子,桂花折與最高枝。大概,唐寅筆下的嫦娥正是他心中理想的“如花美眷”,怎麼能想象這樣的美女如此孤獨寂寞?他希望她能夠擺脫天宮的束縛,投入到他這個人叫大才子的懷抱,這也算作一種很高級的意淫罷。
亞當與夏娃
提到文藝複興時期的德國代表畫家就絕對繞不開丟勒。丟勒是個金銀首飾匠的兒子,從小喜愛繪畫,青年時代到意大利旅行,受到意大利繪畫影響,回到德國後,開始鑽研木刻及銅版畫,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恩格斯曾把他比作達·芬奇式的巨匠:“丟勒是一個畫家、收藏家、雕刻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堡學體係……”丟勒把廣博的知識運用在繪畫上,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構思才能,當然,從丟勒的畫中我們不難識別德國人獨有的精確與理性。
蝕版《亞當與夏娃》是丟勒的代表作之一。畫麵上,亞當與夏娃分站在一棵大樹(依我看是生命樹)兩邊,連接他們的是一條纏繞的蛇。背景,是伊甸園神秘縱深的景觀。那些古老的樹,那些美麗的錯綜複雜的枝葉和藤,都透出丟勒極其精美的刻工,就像用一根根細如遊絲的線編織而成。畫麵左邊的亞當,右手持智慧樹的樹枝,樹枝上棲著一隻美麗的鸚鵡,最有趣的是掛在樹枝上的那枚銅牌:上麵似乎寫著上帝的告城,類似世俗社會中的動物凶猛請勿靠近,或者遊人止步一類,但是亞當把這根樹枝摘了,因為他和夏娃已經偷吃了智慧果,能夠辨善惡了,他們輕蔑地摘下了那根枝條,準備攜手走出伊甸園,而夏娃就更勇敢些,她左手擎一枝伊甸園的花,右手握著那條誘惑了他們的充滿了德國人的理性的蛇,而赤身裸體的效果沒有帶給人絲毫肉欲(像佛蘭德斯畫風那樣)的感覺,倒是像讓人欣賞一幅嚴格的人體解剖圖。
聖母子及眾聖徒
提起意大利文藝複興三傑,人們一定會立即想到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其羅這三個光輝的名字。拉斐爾生於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小公國裏,這裏崇尚中庸、溫和、靜謐和秀美,拉斐爾把這些風格在繪畫中發揮到了極致。他成名之後主要為羅馬教皇服務,意大利許多教堂穹頂畫都出自拉斐爾之手,可惜,這位天才的畫家隻活了37歲。
《聖母子及眾聖徒》是典型的教堂穹頂畫。拉斐爾筆下的聖母是最美麗最溫柔的聖母。聖母抱著聖嬰坐在寶座上,兩邊是天使和兩位使徒。而上麵半圓形的拱頂上,是上帝在演說。他周圍飛翔著仙女,是西方人的天使?還是東方人的飛天?在這幅畫麵前,我們會突然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內在的趨同性,這種結構,這種布局和紋路,與我們的敦煌壁畫何其相似:那些布滿團花、卷草和菱環紋的藻井!那些優美的複蓮、流動的飛雲、旋轉的散花、飄舞的長巾、豔麗的葡萄與聯壁紋,那些雲氣動蕩、衣袂飄飛的美麗的伎樂天……都與眼前的關於聖母子的神話那樣接近。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誰更偉大?是西方的上帝還是東方的佛陀?抑成是創造他們的人?
維納斯與安東尼
提起提香,我會馬上聯想到他的名作《花神》。大學時代讀《花神》,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提香的出現使威尼斯畫派的成就達到頂峰。他生於阿爾卑斯高原一個將軍的家庭,從小愛畫畫,常到戶外寫生,用花汁著色。按照我的想象,提香應是一位性情中人。他早期從師於貝利尼,後來著迷於同學喬爾喬內的才華,竟不聽老師的,單服喬爾喬內。貝利尼一怒之下把他倆都趕了出去,於是兩人隻好靠賣畫來維持生活。似這一點難不倒提香,他的畫大受歡迎,因為擅長金色的調子,便有了金色提香之美譽。米開朗琪羅對他有過很高的評價。
《維納斯與安東尼》充溢著“提香的金色”,背景是暴剛剛過去的天空,烏雲中透出縷金色的陽光,烏雲開啟處有一塊灰藍的天空,濃密的樹林旁,牧羊少年安東尼含情脈脈又有些羞澀地俯看著維納斯,維納斯像蛇一般纏繞著他,身旁是羊群和剛放過箭的小愛神丘比特。再細看,我們可以看到丘比特的弓箭正掛在樹枝上,維納斯坐著的石凳搭著一塊暗紅色的毯子,她本來是在林邊歇息的,看到那個美少年,她便不肯放過了。美神與愛神在一起的時候自然要產生愛情故事,按照占希臘羅馬傳說:戰神阿瑞斯嫉妒他們,致使安東尼後來在狩獵中被野豬咬死,維納斯無比悲痛,向宙斯求情,一向冷酷的宙斯被真情所感動,同意每年兩人可以在一起有4個月的假期,這有點兒像我們兩地分居了,多少還有一點人道。但即使是這樣,在提香的筆下也有著一種獨特的美,而且是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