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麵餅與魚的奇跡
提香的大弟子丁托列托也是威尼斯畫派紅極一時的畫家。他的畫同時具備“提香的色彩與米開朗其羅的形象”,畫麵充滿著夢幻與動態之美。丁托列托喜歡大場麵與富於戲劇性的題材,《聖馬可的奇跡》、《銀河的起源》等等自然都是代表作,《銀河的起源》中那個大神朱庇特與神後朱諾都栩栩如生,朱諾的乳汁噴射出來,變成銀河的點點繁星。
《麵餅與魚的奇跡》自然取材於聖經故事。耶穌與12門徒到處傳教布道,一日,眾人聚集在樹林中,聽耶穌講道,已過響午,眾人腹中饑餓,施洗者約翰拿來一張麵餅、一條小魚孝敬老師,耶穌遂大顯神靈,祈求在天之父,將麵餅與魚變成了無數,每個窮人都吃到了,而且吃飽了,於是耶穌的威信也提高了。由此看來,《舊約》大概是以色列的窮人們創作的,難道飽飽地吃上—頓麵餅和魚,就足以使他們相信上帝了麼?
特雷多風恭
格裏柯出牛於希臘克裏特島,25歲到威尼斯,拜丁托列托為師,30歲後到西班牙定居。他在克裏特島時就深受拜占庭遺風和西班牙當時流行的神秘主義影響,熱衷於抽象的宗教題材與怪誕離奇的藝術形式,他畫中的形象多半是瘦削修的,散發著神秘的氛圍。《拉奧孔》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裏的《特雷多風暴》雖然隻是單純的風景畫,卻完全獨異於其他畫家。畫麵的大自然似乎在顫動著,一叻都是傾斜的、不規範的,在天空那種神秘幽暗的色彩中,似乎正醞釀著一場大風暴。那灰暗的雲滾滾翻騰似乎代表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些大地上的建築和植物,那些高大的喬木和低矮的灌木,在那力量麵前被激烈地震憾著,像萬花筒一般變成無數的碎片。在那種壓抑與威懾之中,天空似乎傳來一種可怕的背景音樂——那是極為恐怖的天空的囈語。
維納斯與安東尼斯
魯本斯,世界美術史上的大師,佛蘭德斯畫派的重要代表畫家。他出生於德國,父親是律師。10歲時他父親去世,由母親把他帶到安拉巴爾克的宮廷中做侍童,按照當時宮廷的要求,侍童也必須學習拉丁語、德語、西班牙語和法語,顯然,通過對多種語言的學習和掌握,魯本斯為後來擔任外交官奠定了極好的語言基礎。他14歲學畫,先後拜過不少老師,以羅馬派畫家維尼烏斯對他影響最大。他22歲去意大利留學,主要研究和臨摹提香與委拉斯貴支的作品。瑪恩杜埃侯爵非常欣賞他的畫,於是魯本斯成為侯爵家的常客。後魯本斯成為當時佛蘭徳斯首府布魯塞爾的宮廷畫家兼外交官,曾出使兩班牙、意大利等國,並被賜予貴族頭銜,成為歐洲王室的顯赫人物。
魯本斯的繪畫以繁複的構圖與意境的理想化飲譽畫壇。他的技巧純熟,特別富於運動感。流動的線條和透叫的色彩構成宏大熱烈的場麵和令人激動的結構旋律。在魯本斯的畫中,處處充滿了生命的飽滿色彩,有著一種健康甚至粗野的異教精神,最典型的便是著名的《搶劫琉西巴斯之女》。
在這幅《維納斯與安東尼斯》中,維納斯便是魯本斯筆下典型的女子:健美豐腴、華麗肉感,她的皮膚是透明的,連皮膚色的血管也纖毫畢現,那是充滿生命力的人間女子,是活生生的,簡直呼之欲出。如果與提香的同名畫對比,會發現他缺了那種金色的優雅,卻多了一種極大膽的異教徒式的狂放熱情。
畫家本人及其一家
魯本斯留下很多美麗的肖像,大部分都跟他的第二個妻子愛蓮有關。當時他已經53歲了,而她隻有16歲。她是他嫂子的妹妹,他很早就認識她,喜愛她,從畫中看,愛蓮肯定是個不符合現代標準的美女。她嫁給他之後長期為他做模特兒,看得出他非常喜愛她美麗豐盈的體態,每一幅有關愛蓮的畫他都在強調那些裸露的部分,銀白的肉體從那些細工洞明的黑衣中暴露出來,泛著肉感的芬芳。於是“魯本斯式的美人”成為一個代名詞,它特指那些豐腴的、健美的、華麗的女人,而愛蓮,便成為兩家一生追逐的美的經典。
聖彼德與聖約翰醫治殘者
古典之美是16、17世紀法國藝術的主要思潮,而普桑則是法國古典主義繪畫當之無愧的奠基人。他在青年時代就住在羅馬,曾就讀於多米尼基諾學院。他是個“繪畫在別處”的人,一個局外人。在祖國他沒有朋友,在羅馬也孑然一身,他性情孤傲,醉心於偉大、莊嚴、肅穆、寧靜的古典藝術風格,對於古典雕塑特別情有獨鍾。在作品中他非常講究古典形式美,構圖嚴密均衡,人物端莊典雅,畫麵富有詩意,如同恬靜的牧歌,充滿了古希臘人的理念。《聖彼德與聖約翰醫治殘者》自然是聖經故事,畫麵的人物都充滿了雕塑感,他耶路撒冷的聖殿前,貧窮和殘疾的人們在乞求著耶穌門徒彼德與約翰的救治,整個構圖充滿了希臘式的莊嚴與縱深感。
斯圖阿特公爵肖像
在世界美術史中,魯本斯與凡·代克總是被排列在一起。兩人都是當時佛蘭德斯的重要代表畫家。凡·代克19歲便是很有名的畫家了,後來成為魯本斯的學生與助手,實際上,他早期作品很像魯本斯。1620年他去了英國,然後去意大利居住了7年之久。凡·代克回來的時候一度成為佛蘭德斯女執政官的宮廷畫家,1632年再赴英國,成為英國宮廷和貴族的肖像畫家。在意大利時期,凡·代克對提香非常推崇,大約是那種優雅的金色給了他某種啟示,凡·代克後來的繪畫總是有一種華麗優雅的調子,特別是肖像畫,凡·代克的肖像畫對對整個英國肖像畫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凡·代克與英王查理一世有很好的關係,他為查理一世畫了很多肖像,譬如著名的《查理一世狩獵》。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這幅《斯圖阿特公爵肖像》,也具有典型的凡·代克式畫風,年輕英俊的斯圖阿特公爵和他心愛的獵犬,總之是一隻名貴的犬,它非常虔誠地看著主人。這令我想起最近在報紙上看到的克林頓及其愛犬的照片,照片上,孤獨的克林頓正在與愛犬接吻。而這位英國貴族看來也是孤獨的,孤獨到了隻願與愛犬相守的地步。
伯利嘉肖像
偉大的委拉斯貴支是17世紀巴羅克風格的西班牙代表畫家。可惜,大都會博物館隻選了他的這幅《伯利嘉肖像》。委拉斯開支出生於西班牙城市塞維利業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很早便接受了意大利人文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當時塞維利亞受卡拉瓦喬影響極大,流行著一種“波德哥納”風,即專門描繪下層生活的風俗畫。委拉斯貴支一直保持著這種關注下層,富於生活氣息的畫風,即使是在他被菲律普四世召任宮廷畫師並兼任皇宮總管、國王侍從之後,他的畫筆依然保持著極其鮮明的傾向性。在他的筆下,王公大臣們往往有著一種內在的空虛與昏聵,而下層的人們卻有著一種健康和美麗的力量。貴族們不是傻子,委拉斯貴支的畫受到宮廷理論家們的無情抨擊,說他出身低賤、畫風拙劣,不過,委拉斯貴支的位置不是那麼容易動搖的,他一一回擊了他們,用自己的畫筆開創了一代畫風。這幅《伯利嘉肖像》,從衣褶與衣領織物的精美程度來看,依然屬於巴羅克畫風,但是人物的生氣勃勃,已經與當時其他肖像畫有了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