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南巡圖

這幅《康熙南巡圖》在整個大都會博物館中十分醒目。清代畫家王惲瀚墨遒勁,布局恢宏,巧用側鋒逆鋒,酣暢淋漓地畫出了古老東方的名山大川,叢林古樹,以及在山水中行進的中國皇帝,其氣魄堪稱黃鍾大呂之作。但有趣的是人與自然的比例,在所有的西畫中,人都是占主要位置的,而中國畫則恰恰相反。有如東西方神靈的不同,西方的神都有著人的煩惱與歡樂,愛情與仇恨,整個奧林匹斯山就是人神合一的,而中國的神就是神,人就是人。我們知道盤古或者女媧的愛情故事麼?隻有一個“悔偷靈藥”的嫦娥,自從進了廣寒宮,也隻能守寡與玉兔相伴了。當然還有織女與七仙女的故事,那結局,我們都是知道的了。所以說,宙斯似乎比我們的玉皇大帝要世俗得多,不是嗎?

喜劇演員

終於寫到華托了。華托是法國18世紀洛風格的重要代表畫家。華托19歲時曾到巴黎裝飾畫家基洛特門下學畫戲劇廣告,29歲進入皇家畫院,出入於宮廷與貴族之間。他的畫雖然追求裝飾、華麗的洛可可式畫風,卻並不受上流社會的賞識,他的作品總是有意無意地泄露出那些貴族們空虛的精神世界與矯揉造作的表情。我想華托的骨子裏其實很清高孤傲。在他的畫中常常流露出一種憂鬱悲傷的味道。並且,往往在畫麵上歡樂的人群中,會隱藏著一個獨自徘徊的男子,帶著掩飾不住的悲涼,那似乎正是畫家本人的影了。華托隻活了37歲,便鬱鬱離開人間。

《喜劇演員》畫的是個彈吉他的喜劇演員,穿著一身弄臣的衣服,戴著金色的假發,卻並看不出一絲一毫的快樂。背景是一片樹林,遠遠的,有一座灰色雕像式的背影。這幅畫似乎表現了人生的雙重含義,喜劇和悲劇不過是一個硬幣的兩麵,一切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畫家不正是想通過喜劇演員貌似快樂的歌聲向我們傾訴什麼嗎?

貝金漢姆與瑪麗柯克思之婚禮

看到霍加斯的名字我們自然首先想到那幅著名的《文明結婚》。那充滿譏刺意義的畫麵就像舞台劇一樣生動。霍加斯實際上是英國風俗畫的奠基人,擅長帶有諷刺意味的風俗畫,這種畫在他之前極為罕見。有人說他具備作家的素質:構思技巧、想像力與故事、戲劇能力,可能是因為他創作了幾套連環畫形式的諷刺故事畫吧。國人似乎對於他的畫很偏愛,曾經將他的畫大量複製成版畫在民間流行。他自己也承認:“我努力像一個劇作家那樣去處理我的題材,我的圖畫是我的舞台,男人和女人是我的演員,他們通過一定的動作與手勢來表演一出啞劇。”

《貝金漢姆與瑪麗柯克思之婚禮》正是這樣的一出啞劇。畫麵上我們看到顯然是貴族的新郎和新娘在雙方父母的陪同下,正在接受神父的祝福。華麗巨大的拜占庭式建築使我想起那種精致的銅版畫。小愛神正藏在那根巨大的雕花柱子上,而在那個木製的小閣樓裏,也許是神父們平時傾聽懺悔的地方,有一個色彩灰暗的人正在向下麵窺視。當愛神之箭把雙方連結起來之後就輕靈地飄走了,結局如何他永遠不再關心,但我們並不能譴責他不負責任,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癡男怨女,連上帝本人也管不過來,難道我們還奢望一個小娃娃能對所有亞當夏娃的後裔實行三包代辦托運麼?

靜物

《靜物》這幅畫一看就與眾不同,好像是一個市民家的廚房,有一口古老的雕刻精美的銅鍋放在廚房的案板上。銅鍋旁邊是打來的獵物——山雞與野兔。靠案板處擺放著一些蔬菜和水果。山雞身上的傷口好像還在流著血,而兔子的毛色與肌理是那麼逼真,如果不是還有一隻小貓在旁邊窺探著它們,簡直就像是一幅精美的照片了。

夏爾丹是法國18世紀寫實主義畫派的代表畫家。他的畫以靜物與風俗畫為主,風格上受荷蘭畫派影響,但與荷蘭畫家不同的是,他從不染指貴族的生活,反映的都是普通的市民,連靜物畫也畫的是普通的物體。因此他的畫風平易近人,並且很注意色彩的和諧。他的《午餐前的祈禱》幾乎家喻戶曉。狄德羅在沙龍藝術中在嚴厲抨擊洛可可畫風的同時,盛讚了夏爾丹的平民風格。夏爾丹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謙和勤勞的平民世界,反映了小人物儉樸的美德。

肥皂泡

這幅畫非常有趣,畫麵上,一個人趴在石台上吹肥皂泡,一個孩子在旁邊看著。構圖非常單純,卻很有情趣。特別是那個大大的肥皂泡,質地非常逼真,在幽喑的光線下閃閃發亮。這使我們一下子想起童年,想起爸爸媽媽曾經在簡陋的肥皂盒裏麵化了點肥皂水,然後用臘紙為我們做好吸管,我們小心翼翼然而又是興致勃勃地吹起了肥皂泡!小小的肥皂泡就像電影一樣,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真美啊,可惜隻能存在一瞬間,在它最美麗的刹那也就是即將破裂的刹那。吹肥皂泡的人身邊的那個孩子在看什麼?在想什麼?他小小的心靈還沒有裝過任何東西,但是他總有一天會了解破碎,以及破碎的美麗。

維納斯出浴

《維納斯出浴》應當是洛可可風格的代表作。與《狄安娜出浴》一樣,都是在暗色調的森林和月光中炫耀肉體的明殼與美麗,並且把女神描繪成了嬌滴滴的貴婦。布歇的色調是我十分欣賞的那種銀色調子,森林的邊際與維納斯裹著的絲綢都是銀色的,有一種內在的貴族氣。我並不喜歡過於雕琢的洛可可風格,但是顯然,這種風格很受法國18世紀上流社會的歡迎。布歇常以神話寓言為題材來展示他的才華,他曾經在意大利學習4年,回國後成為國王路易十五的首席畫師,可以自由出入當時上流社會十分著名的貴婦人沙龍,並為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畫像。

布歇還設計圖案與裝飾品,大受當時法國貴婦們的歡迎。

情書

在法國18世紀洛可可風格繪畫中,《情書》應當占有一席之地。畫麵上那個正在悄悄把情書插入鮮花中的貴族少女,正用那一瞬間的詭異和嬌羞向我們回眸微笑。少女的身後是一隻乖乖伏臥的宮廷獅子狗。這幅畫的用光非常有特色,光線從人物的斜前方打來,照亮了那張美麗的臉和富麗堂皇的綢裙,色彩非常柔和,柔和得像是夢境。

弗拉戈納爾是夏爾丹的學生,但很明顯,他的畫風與夏爾丹完全相反。他倒是常常臨摹布歇的畫,後來成為路易十六時期洛可可畫風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