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克羅瓦——浪漫主義的雄獅。

狄安娜與阿克提翁

這是一個著名的古羅馬神話故事。狄安娜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月亮與狩獵女神,她從小就對父親宙斯立誓要終生保持貞潔。一個仲夏的夜晚,她背著銀色的箭袋去打獵,然後與侍女們一起在清澈的溪水中洗浴。正在這時,青年獵人阿克提翁無意中來到這個美麗的樹林,看到幾個仙女在水中洗浴,狄安娜發現自己的身體被一個獵人看見了,頓時大怒,她向青年獵人的身上彈去幾滴清水,獵人立即變成了一隻鹿,被自己的獵狗撕咬而死。柯羅的這幅畫畫的正是狄安娜與侍女們在洗浴,而阿克提翁正向她們走來,悲劇尚未發生之時。

柯羅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愛的畫家之一。他的《林妖之舞》至今令我迷醉。他的銀灰色調的風景畫總是有著神話般優美的森林,還有半人半神的美麗少女。作為巴比鬆畫派的精神領袖,柯羅的畫對於後來的印象主義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力。

三等艙

19世紀產生了一位偉大的諷刺漫畫家,就是出生於玻璃匠人家庭、12歲時給法官當過差的杜米埃。杜米埃在盧浮宮館長的畫室裏學畫,後來在《漫畫》、《喧嘩》等周刊上發表政治諷刺漫畫,並因《洗衣婦》一畫而被判了6個月的徒刑。杜米埃並沒有屈服,對於不公正和殘忍,他到了深惡痛絕的地步。

這幅畫采用了他慣用的戲劇性明暗對比的方法,使得世俗繪畫主題在形式上大大改變了。三等艙裏那些窮人——包括市民、農民和貧困的知識分子們讓我們一目了然。特別讓人不能釋懷的是那個睡著了的男孩子,他的手還緊緊地扶著一個小箱子,那裏麵是什麼呢?他是不是正在做關於那個小箱子的夢?

秋天的草垛

著名的巴比鬆派代表畫家米勒出生於農村,少年時代務農。他始終不喜歡那種“沙龍藝術”,最後終於與幾個朋友一起來到巴比鬆村,他認為,畫農民才是他的使命。米勒一生清貧,大部分畫都是用自燒的木炭條畫的。《秋天的草垛》畫得很美,背景是米勒常常表現的那種紫藍色天空,好像一場暴風剛就要來臨,巨大的稻草垛前,羊群在吃草。這使我們想起畫家那幅最享盛譽的《拾麥穂》,好像是同一個場景,隻不過角度變了,人物變了。米勒關於農家的係列作品,就像是一部優秀的長篇電視係列劇,而且還是室內劇,成本極為低廉,內容卻很精彩。

冬林夕照

非常優美和詩意的風景畫!這裏然不是盧梭的代表作,卻很能體現這位巴比鬆巨匠的風格。我常想,真正的巴比鬆代表人物應當是盧梭。

這幅畫的色彩很美,冬天那枯澹的林木在夕陽的返照下,恰如一朵純金冠冕,那裏,有盧梭最愛表現的橡樹,我們似乎可以透過橡樹莊嚴雄偉的形貌審視畫家的靈魂……

特納維海濱

被人稱為印象派鼻祖的布丹,早期曾與柯羅、庫爾貝一起作畫。他們三人都以畫天空著稱。柯羅被稱為“天空之王”,庫爾貝被稱為“天空的拉斐爾”,而布丹的天空才是最美的天空。布丹的天空是那麼多彩,那麼瑰麗,那麼變幻無窮。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特納維海濱》與《河邊村鎮》,都展觀遼闊高遠變化的天空,特別是《河邊村鎮》,那些美麗的倒影就像在玻璃裏克隆的村鎮景觀,但是由於朦朧與變幻,就比真實的景觀更為迷人。

女人與鸚鵡

19世紀科學的迅速發展,使祌話與幻想越來越少,庫爾貝的寫實風格應運而生,他的畫與哲學家盧梭、小說家左拉一起形成一種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的思想浪漫。庫爾貝的畫被官方拒絕參展,他便自建木棚辦個人畫展。這幅表現女人與鸚鵡恣意玩耍的畫,首展於1866年的沙龍畫展,當時引起很大的爭議。很明顯,他的畫風中仍然帶有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但是卻逼真得讓人不敢正視。一個年輕嫵媚的裸體女人躺在床上,她的右手優雅地抬起,一隻毛色斑斕的鸚鵡正站作她的手指上旋轉。

庫爾貝的一生是在古典主義、色情學院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思潮交替衝擊下創始了寫實主義的,因此被後人稱為近代現實主義繪畫之父。

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

很久以來莫羅都令我傾心。莫羅,一個神秘的畫家,一個畫界的隱士,一個繪畫史上難以定位的異數。在大都會,我特意與這幅《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合了影,當然,由於不準打閃光燈,這幅照片拍得並不理想。

最初注意到莫羅的畫是在我上大學期間,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美術》登了整整一個版。莫羅的畫在閉鎖了那麼多年的中國美術界似乎格外戳眼。

《俄狄浦斯與斯芬克斯》畫的俄狄浦斯是一持杖裸體美少年,而斯芬克斯絕對是屬於莫羅的,在絕美的容貌後麵有一種殘忍、神秘、冷僻和罪惡的力量。她那醜惡的獸身、張開的雄健的翅膀都野性勃發,越發襯托出那張少女的美麗冷酷的瞼,和成熟婦人的豐腴乳房。果然是幅奇特的畫,畫麵背景撲朔迷離的色彩似乎包含著某種暗示或隱喻。斯芬克斯緊緊纏繞著俄狄浦斯,用誘惑的胸脯抵住美男子健壯的胸膛,揚起眸了似乎在念著神秘的咒語。而俄狄浦斯帶著一種戒備男人的悲憫,以及男性對美麗異性那種無可奈何的眷戀俯視著她。這一對廝纏一處的人兒既像是一對情侶又像是兩個仇敵。斯芬克斯美麗、冷酷、淫蕩的蛇一般的身軀,迷蒙如一團黑霧般的眼睛,在蛇形的舞姿中——噴吐毒焰。